APP下载

寻觅对接端口 建构生活化语文课堂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1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课文

夏 静

(福建省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语文教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构筑生活化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促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如果教师能找到生活和课堂之间的端口,则能让学生投入到生活化课堂中,更好地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唤醒生活记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的学习是有效的[1]。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景的方式促使学生唤醒生活记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情境,激活他们内心的情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生活话题,这样也能充分唤醒他们的生活记忆。这样能让学生逐渐找到课文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进入到课文情境中,更加深入地学习。

在教授《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情怀。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联系学生的生活记忆进行指导,学生则能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是否有过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的经历呢?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学生的生活记忆被唤醒,想起自己曾经带着欢乐的心情游览景区的情景。教师继而引发学生再次思考:“徐霞客是普通的游览吗?他所撰写的《徐霞客游记》和普通的山水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认识到:“徐霞客的作品更注重科学性,他往往会为了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而脚踏实地到某处进行走访。”教师继而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探究真实的经历呢?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学生提出:“我曾经为了验证蜻蜓是不是真的会在下雨前低飞,而连续几天都蹲守在草坪中,我觉得十分辛苦;但是当我通过自己的观察验证了科学时,心中还是十分高兴的。”教师继而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徐霞客在考察过程中的想法,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唤醒对生活的记忆。这样学生就能更快速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在生活化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多媒体展示和问题展示等。

二、编演剧本,升华生活认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参与到课本剧的表演中。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要回忆自己的生活认知,尝试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认知写入剧本中。这样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成吉思汗和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编演课本剧,将自己从文章阅读中获得的认识改编成剧本,并记录下来。在学生尝试编写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分享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并将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学生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了这篇文章讲述的内容,如有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讲述了老鹰忠诚救主的故事,动物虽然不能说话,但是却有人性,只能通过动作来救主人。”教师又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在生活中是否见到了类似的事情,如有学生提出:“邻居家的小狗叼着咸鱼,主人认为是其偷吃了鱼,后来发现有野猫来偷鱼,而小狗与之搏斗。上次也是野猫偷鱼,而小狗是帮助主人将鱼抢回来,但是主人却误解了。”教师又鼓励学生思考在编写剧本时如何将自己的感受写入剧本中,如有学生借着成吉思汗的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没有想到,它竟然会如此忠诚,只可惜,我错怪了它,人类总是错误地认为动物不是自己的同类,因此提防它们,却忘记了和它们之间的友情。”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学生升华了生活认知。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透过剧本写自己对于生活的认识,写自己的生活感悟,这样也可以找到生活和课文之间的端口。

三、亲子互动,激活生活体验

亲子活动也是一种生活化教学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家长参与到对他们的指导中。家长可以围绕课文和孩子进行讨论,探究生活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亲子互动中和父母形成更为良好的关系,而且还能让他们增加生活体验,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生活。

《叶公好龙》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在含义。由于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和家长一起展开亲子阅读活动,尝试一起讨论从成语故事中能得到怎样的启迪。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家长,鼓励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如有家长和学生展开讨论,说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想:“在生活中其实也有不少叶公好龙之人。比如爸爸的单位里,有的领导表面上说要追求民主选举,谁都可以当科长,但是最终却并未真的如此做。这说明其本心害怕因为民主选举而让自己选不中。这其实就是一种叶公好龙的思想。”通过家长的解释,学生也对这个成语有了认识,并说了自己的体验:“那我们班级中有同学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好,但是实际上并不爱劳动,这是不是也是叶公好龙的体现呢?”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和家长交流了思想,并讨论了各自的生活体验。

教师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交际功能,促使学生深入展开亲子互动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会更为亲密;同时,也能让家长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将家庭和学生的学习联系在一起。

四、实践活动,投入生活怀抱

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生活和课堂之间的端口。教师在构筑生活化语文课堂时,要注意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高学习能力,认识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在学习《迟到》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该活动为调查类活动,主要采访学校的师生;同时也可以采访所住小区中的居民,有条件也可以访问一下其他的路人。在调查中,学生要尝试了解人们是否有时间观念、是否曾经迟到、在何种情况下会迟到、一般会迟到多长时间;并尝试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写成报告。如有学生尝试总结自己的认识,提出不少人都有过迟到的经历。人们主观地将事情分成了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事情,越是重要的事情,迟到的现象便越少。由此学生总结了自己的认识:“迟到的行为人人都有,但是人们对待迟到的态度有所不同。可是,我还是认为迟到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如果能够准时的话,还是准时比较好。”通过这段分析,学生更好地投入生活,完成了实践活动。

结 语

孔子曾经提出:“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这点明了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找到语文课堂和生活之间的接口,积极构筑生活化语文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唤醒生活记忆、升华生活认知,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更真切地获得感受,进而提高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生活化课文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背课文的小偷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