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壶运动员竞技能力探析

2018-11-28朱宝峰王丽华李双玲

冰雪运动 2018年1期
关键词:投壶冰壶战术

朱宝峰,王丽华,李双玲

(1.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体美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3.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4.哈尔滨体育学院 休闲与社会体育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1 引言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是综合表现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之中的体能、技能、战能、心理能力、智能等要素之总和[1]。国外学者将冰壶运动称之为“冰上棋类”、“冰上围棋”,认为冰壶项目需要更多的是智谋;我国学者也很少研究冰壶运动员的体能问题,主流观点认为冰壶是技能类项目。但笔者通过观看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录像发现,取得冠军的队伍大约需要完成13场比赛,通常每天2场比赛,两场比赛间仅有短暂的休息。国外数据显示[2],完成一场冰壶比赛需要2.33 h,这就使得冰壶成为冬季项目比赛中比赛时间最长的,这势必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冰壶比赛最终是以比赛得分的多少决定比赛的胜负。因此,从项群训练理论上将它属于得分类项目,但得分的多少不仅取决于运动员具备体能、技术、战术、心理和运动智能,更需要团队的配合作支撑。冰壶竞赛规则规定:冰壶是以队为单位的投掷性项目,正式比赛设男女两个小项,比赛时两队同场对抗,每队由4名队员组成,运动员身体之间无直接接触,但需要借助冰壶来完成对抗;每队每场10局的比赛时间为38 min(每场8局的比赛时间为30min),每局两队每名球员均需掷两个冰壶,并按照一垒、二垒、三垒和四垒的顺序进行一对一的对抗比赛,两个队投完16个壶为一局,最后一壶投完后,大本营内距中心近的壶的一方得分,10局比赛(或8局比赛)后得分多者为胜。冰壶比赛双方的机会均等:比赛采取记局方式,攻守分明,机会均等;不管每支球队的实力如何,都拥有相等的进攻和防守的机会。各队比赛选手的分工明确:参加比赛的4名队员分工明确,在统一战术指导下完成各自的进攻和防守。比赛中使用的辅助手段: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使用各种符合规则的手段辅助冰壶完成比赛,如在队友掷壶后另外两名队友可以根据战术的需要通过擦冰的方式改变冰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更好地按照预定的战术方案完成比赛。冰壶比赛时间较长,投壶、擦冰需要体能支撑,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把握场上出现的战机,都与运动员充沛的体能密不可分。

本研究试图对我国冬季新兴的潜优势项目——冰壶,及其运动员应具备的竞技能力进行探讨,努力为科学地开展训练工作、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0~2014年冬奥会冰壶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基本信息见表1。冰壶运动员在冬季奥林匹克项目中是年龄跨度最大的运动项目,男女运动员的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上,说明该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经验要求很高,身高体重并没有统一的要求。

表1 2010~2014年冬奥会冰壶运动员基本信息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n Basic Statistics of Winter Olympic Curling Athletes from 2010 to 2014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国际冰壶联合会网站、运动训练学方面进行文献地收集与整理,为本研究提供详实的前人研究成果。

2.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0~2014年冬奥会男女冰壶队比赛的录像资料,进一步了解冰壶项目比赛的战术运用特征。

2.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所收集到的冰壶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从中总结出规律。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能特征

我国女子冰壶队备战2010年冬奥会的时候意识到了体能在冰壶运动中的作用,并提出由于长期的“重冰上,轻陆地;重技战术、轻身体心理”的训练,导致我国主力队员全部存在膝关节、腰部、腕关节和肩关节的损伤[3]。加拿大奥林匹克冰壶队体能训练计划的分析得出,在5~8月的准备阶段里有3个月安排了大量的体能训练,如平衡、柔韧、力量、有氧能力、核心能力等体能素质诸因素的训练[4]。另外冰壶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不同:蹬冰脚的鞋底为像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滑行脚的鞋底摩擦力小,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好的平衡能力。当运动员的身体姿势受到威胁(如担心摔倒),随意运动的规模和速度就会减少,所以在训练中要加强其平衡能力、核心力量的训练[5]。影响投壶准确性的决定因素是运动员身体重心姿态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的能力[6];Behm[7]的最新研究表明,冰壶运动员要想圆满地完成比赛需要发展以下训练:阻力训练、心血管训练、平衡训练、核心训练和灵活性训练;其中有氧训练和间歇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从高强度地擦冰中恢复出来。冰壶运动员应具备的专项体能有:腹肌力量、腿部力量、手臂力量、髋关节柔韧性和擦冰速度[8]。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均是围绕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展开的,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对竞技能力认识的越深入越透彻,在训练中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项目供能的特点来讲,虽然冰壶运动员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不大,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擦冰运动员需要通过快速地擦冰使冰壶能准确到达指定的位置,Buckingham[9]通过对运动员的擦冰运动研究发现:运动员进行的20 s快速擦冰其消耗热量为600~1 600 kJ,同时心率会达到170次/min,如果擦冰的功率达到2 500 kJ,其最大心率可达 200次/min。Behm[7]指出每次擦冰大约时间为20 s,一场比赛大约会出现60次的擦冰。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冰壶项目比赛时需要擦冰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无氧供能,而无氧供能的基础是有氧供能,所以冰壶运动员还应该提高其有氧和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中国冰壶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缺失,导致运动员伤病的发生,这必将是阻碍我国冰壶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因素之一。今后冰壶的训练中要多多关注冰壶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别是对其平衡能力、柔韧性、核心能力及有氧能力的训练。有氧耐力是完成全部比赛的基础,无氧能力为擦冰队员提供了能量的保证,核心能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是保证掷壶的关键身体要素。

3.2 技战术特征

国内学者对于冰壶技术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于亮[10-11]认为投壶是冰壶运动中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技术之一,是决定冰壶比赛的关键因素。冰壶投壶技术分为6种慢壶(投进、占位、保护、传进、分进、粘贴)和6种快壶(击打、击走、清空、传击、双击、溜壶)共12种技术,慢壶以投进为主,快壶以击打为主。冰壶项目基本技术由投壶技术和擦冰技术构成,其中投壶技术可分为12种技战术[8],包括:投准技术、占位技术、保护技术、传递技术、轻磕技术、粘贴技术、击打留头技术、打甩技术、击打技术、双飞技术、传击占位技术和内外旋进技术;冰壶投壶技术以滑行速度为标准分为投准技术(投技)和击打技术(打技),投准技术包括投进、占位、保护、传进、分进和粘贴等6种;击打技术包括击打定留、击打走位、清空、双击、传击和溜壶等6种[12]。不同垒位的技术特点表现为:一垒的技术主要是投进、占位和击打;二垒队员的主要投壶技术为打甩、清空、投进、击打、旋进和保护;三垒的主要投壶技术为击打、打甩、保护、清空、旋进和投进;四垒应在有障碍的情况下完成击打、打甩、投进、旋进和保护的练习,即一垒以无遮挡的占位为主,而二垒的主要任务是清理、改善局面,从不同垒位运动员需具备的技术来看,投进、击打是每个垒位的运动员都要高质量掌握的技术[13]。投进和击打是比赛中最基本的技术,传进、分进、击走以及传击相对较复杂。掷壶是冰壶传统技术,在投壶的过程中采用旋转,其投壶的旋转分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2种[7]。在冰壶的投壶技术上,全队投壶技术成功率达到80%以上就达到世界顶级冰壶球队的水平[14],投壶技术难度等级要从投壶成功率(PCT)和投壶合理性(PTS)入手分析,所以,运动员投壶技术成功率和完成稳定性对比赛成绩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比赛统计表明,投壶后的擦冰技术也对投壶成功率起到影响作用。Buckingham[9]认为,擦冰之所以可以改变运动中冰壶的速度和方向,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冰面的瞬间温度和除去冰面的霜和碎冰,并且指出全面提高冰面的温度是减少冰壶和冰之间摩擦力的主要方法,即在同一块冰面上的摩擦会提高冰面的温度,而且提出冰壶运动的速度越快,擦冰的频率也要加快才能促使冰壶的速度增加。如冰壶的移动速度为2 m/s,使用一个典型的20 cm的刷头进行擦冰,要想改变冰壶的速度,擦冰的频率要达到10次/s(表2)。

表2 冰壶速度与擦冰频率的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ling Speed and Frequency of Ice Scrubbing

擦冰运动员的站位位置(图1)对冰面产生的摩擦力和产生的热能也会存在差异[9]。不同位置的擦冰要求也不同,四垒需要及时降慢冰壶的速度使之停靠在得分位上,而一垒和二类队员则需要根据冰壶的速度及时加快或减慢冰壶的滑行速度或者改变冰壶的运行方向。

综上所述,冰壶的技术包括:投壶技术和擦冰技术,其中投壶技术为冰壶运动员基本技术,擦冰技术是提高投壶质量效果的重要辅助技术(图2)。在投壶技术训练上有学者提出了不同垒次应该训练的投壶技术,但作为一个团队项目,本研究认为冰壶队员应该全方位地掌握各种投壶技术。从以往的比赛录像中我们不难发现,擦冰活动主要集中在一垒、二垒和三垒,其中一垒和二垒为擦冰的主力,所以在训练中要加强一垒和二垒的擦冰技术训练,为了更好地完成擦冰,需要提高一垒和二垒的体能。

图1 冰壶不同站位与擦冰方向示意图Figure 1.Different positions of curling and ice rubbing directions

战术是运动员(队)为战胜对手或取得比赛的胜利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15]。冰壶比赛的战术在竞技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战术失误、甚至一次投掷指挥失误将导致全局失利。中国冰壶队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技术是基础,战术是灵魂,技战术同步发展”的思路[16]。战术方案的制定通常围绕比赛的先、后手顺序,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方式,在比赛进行的不同阶段根据比分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战术[13]。后手得分、先手控分能力及先手得分能力对冰壶得分影响很大,是冰壶运动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根本体现[17]。加拿大的一家冰壶俱乐部对冰壶战术进行了基本分类与概括,将冰壶战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进攻型战术、防御型战术和混合型战术,同时从每局先后手和当前比分情况进行了战术选择和具体分析。

图2 冰壶运动技术框架Figure 2.Curling Movement Technology Framework

通过观看比赛视频资料不难看出,冰壶战术是因比赛双方攻防性质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仅仅采用单一技术、战术的一方是很难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笔者认为不论制定何种战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夺取比赛的胜利,要想取得胜利首先要确定本场比赛的目的和任务,做到“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己方和对手的情况,然后根据比赛的先、后手顺序,分为进攻、防守和相持战术形式,根据每局比赛的得分情况采取合理的战术。

3.3 心理控制能力

冰壶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比赛时每名运动员分别投壶,但需要按照预定的战术方案合理地完成占位或击打等,特别是在对关键壶的处理上,要求运动员具备“聚精会神、心无旁骛”的高度专注力;“排除干扰、处乱不惊”的心理调控能力;“敢于拼搏、胆大心细”的意志力和本体感觉。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培养运动员的适宜动机,使运动员学会神经放松、改善不同肌肉间的协同配合对提高冰壶运动员的投壶准确性非常重要;要做好赛前的心理准备,提升冰壶运动员的自信心、注意力和焦虑控制等方面[18],使运动员具有优秀的心理稳定性、本体感觉、速度感觉、平衡能力[19]。

3.4 运动智能

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15]。冰壶在国外被称为“冰上的棋类”,这意味着冰壶比赛的胜利不仅靠技术、战术和体能,同样需要运动智能。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特别是四垒的选手要能看懂对手的比赛意图,及时分析赛场的局面,迅速做出战术的安排。要具备专心致志、心无杂念的专注力;遇到棘手的问题沉着、冷静的心理调节控制能力;处理好宏观的、全局的战略和局部的、具体的战术之间关系,比赛中正确分析赛场的情况、赛程、时局,利用自己的优势或克服比赛中暂时的劣势,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3.5 团队配合能力

冰壶比赛是由4名运动员组成的集体项目,所以团队的凝聚力是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3],团队合作是取胜的法宝。冰壶比赛是以个人技术为基础,其灵魂是整体的配合和个体间协调运作,每名运动员的技术必须在整体配合中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比赛中队员之间要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决策和与他人协商。要想提高团队的配合能力,不仅需要队员之间为达到既定目标所表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还要求队员之间要相互信任,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斗志、上进的心态,积极地学习并作适当地总结,不断地充实自己。

4 结论与建议

冰壶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在首先要注重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力的培养,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自信心、注意力及运动智能。

目前,国内的学者更多地关注了冰壶技战术的训练,忽视了体能训练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不同垒位的运动员体能研究不足,建议冰壶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体能训练。在对冰壶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国内学者在关注投壶技术的同时,还要结合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我国选手比赛和训练过程中擦冰的站位、速度的大小如何影响到冰面的温度及冰壶的速度,手持擦冰刷的位置不同对擦冰速度和力量的影响。根据冰壶的项目特征加强运动员专项心理的实证性研究。冰壶战术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具体的战术制定,更要结合谋略学和军事学方面的知识,指出战术的制定原则、制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

投壶冰壶战术
What Are Those Red And Green Lights On Gurling Stones?
冰壶书单
用藏品换投壶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投壶博弈 乐而不厌
——唐三彩投壶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找冰壶
“投壶”大作战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吐槽&科普:古装剧里的投壶真的科学吗|精美投壶文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