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与迷走神经的关系
2018-11-27于莎莎
于莎莎
摘要:自尊作为自我人格特质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或态度,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及行为反应。迷走神经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通过控制心脏的活动来调节个体的活动。自尊分为特质自尊和状态自尊,以往研究表明状态自尊能够预测个体的迷走神经活动;特质自尊同样能预测迷走神经的不同反应。因此自尊水平是影响个体迷走神经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自尊 迷走神经
—、简介
(一)自尊的定义及分类
Rosenberg(1965)把自尊定义为对自我认知的积极或消极态度,这种态度是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评估。是自我接受、自我尊重的程度。自尊分为特质自尊和和状态自尊,特质自尊视一种人格向度,经由个体长期发展而成的一种稳定的特质。状态自尊视自尊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暂时的心理表现。是个人在成功或失败的情境中所引起的自尊的暂时波动。
(二)迷走神经功能特点
迷走神经的功能是降低或平复心脏活动,迷走神经对心脏窦房结具有节律性的调节作用。反应了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被称为迷走神经张力。RSA(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可以作为迷走神经控制的非侵入指标,能够量化对心脏的迷走控制的程度。RSA是呼吸周上的心率变化(Porges,1995),吸气时,迷走神经活动被抑制,心跳加快;呼气时,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心跳减慢。RSA分为基线状态(个体维持内部动态平衡的调节能力)和RSA反应性(指个体调节生理能量.以应对挑战性或威胁性任务,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两方面。
二、自尊与迷走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状态自尊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关系的研究
以往相关的实证研究间接表明了状态自尊对个体的迷走神经张力有一定预测作用。被试参加压力性的公共演讲任务(Mauss,Wilhelm,&Gross;,2001),压力性的几个减法测试任务。或和他人观看一段令人窘迫的视频(Gerlach,Wilelm,&Roth;,2003)时均表现出了RSA的降低。这些测试任务有效的唤起了被试的窘迫感。降低了被试的状态自尊。间接证明了状态自尊对迷走神經张力的预测作用如果潜在的困扰事件的作用和个体的状态自尊有关.就有可能是状态自尊的降低导致了RSA的降低。另一项研究中(schwa~,Schachinger,Adler,&Goetz;,2003),通过对高水平的围棋选手在冠军赛中的生理监控,比赛过后选手回顾比赛,描述移动每一枚棋子的感受。结果表明,在“hopelessness"的移动中,RSA降低;在积极和控制性的移动中,RSA上升。如果在当下情境中胜利或失败的感觉影响了他们的状态自尊,那么就有可能是状态自尊的作用导致了迷走神经的降低或升高。
Ma~ens(2010)的研究对状态自尊和迷走神经直接研究中发现。受到积极智力反馈组(高状态自尊组)的迷走神经张力高于未接受反馈组的迷走神经张力,显著高于受到消极智力反馈组(低状态自尊组)的迷走神经张力:受到消极反馈组(低状态自尊组)的迷走神经张力和未受反馈组的迷走神经张力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状态自尊影响个体的迷走神经张力。且高状态自尊比低状态自尊预测迷走神经较大的反应性。
(二)特质自尊与迷走神经的关系研究
特质自尊作为自我人格特质中的一个重要成分,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及行为反应。在Martens(2010)的研究中,对被试的自尊水平进行为期两周日常生活中的观测中,个体的自尊水平可以正向预测其基线迷走神经张力,且自尊水平越高,基线迷走神经张力越高。国外社会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低水平的总体自尊能够预测个体的高应激症状(Schraml,Perski,Grossi&Simonsson-Sarnecki;,2010)。
三、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状态自尊及特质自尊均能影响个体迷走神经的活动。但是有关迷走神经和自尊关系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和拓展空间。
(1)考虑到和他人交流时的文化差异,迷走神经和亲社会在亚洲文化中会有相同的联系。一些证据表明。生理和亲社会之间的相关在中西方文化间存在差异。其它研究也有发现类似的结果。因此,未来研究应该在亚洲文化中检验迷走神经和亲社会的关系。目前为止,并没有研究跨文化检验迷走神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2)以往大多数研究均间接证明了状态自尊对迷走神经的预测作用。对两者关系直接证明缺乏足够的证据。(3)仅MaVens的研究直接探讨了状态自尊、特质自尊和迷走神经的关系。并且其研究存在两点研究缺陷:①在其对状态自尊和迷走神经关系的研究中,忽略了特质自尊对迷走神经也有预测作用。②在对特质自尊和迷走神经关系的研究中,仅以一个问题的形式对被试的日常特质自尊水平进行施测,未能确保被试对自身自尊水平做到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