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2018-11-27岳倩倩
岳倩倩
摘 要:近年来,学生核心素养受到了教育人士的普遍关注,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学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途径
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作为在中学课程配置中占据较高课时比重的一门课程,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就初中数学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数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学习。这主要涵蓋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数学符号的识别、数学公式与运算的熟悉,为后续的数学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其二,数学方法与思想的学习。主要是指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学生应当掌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逻辑推理等内容的学习,如数形结合、类比、分类讨论等方法与数学思想。其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后,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 综合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谋篇布局的纲领,一堂卓有成效的课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具体课程内容的知识点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进行课程设计,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例题,教师还可以将我国《九章算术》中有关的问题引入课程当中,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了解现代数学知识在古代社会的运用和发展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同样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刘徽等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式进行介绍,让学生深刻感受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化。这样做教学设计时,既涵盖了课程目标的知识点,又让学生能够从古人的智慧中得到启发,提升核心素养。
2. 理解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并在教学中落实运用
深刻把握数学课程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前提。例如,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课程中,教材编排顺序是:有理数的乘法—有理数的除法—习题。这种编排顺序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则是根据中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规律来设计和安排的,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就是按照乘法到除法的顺序进行学习的,并且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角度也可以推导出这种教学安排。再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当中,代数与几何的内容是交叉进行的,而非以往中学教材分为代数和几何两本独立教材的做法,这种安排既能够保证数学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 运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章课程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1)找出你身边形状为三角形的物品。(2)不同三角形物品三个角度之和有什么规律?对于第一个问题,主要是通过这个问题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点的认识;在学生回答出各式各样的三角形的物品后,教师可以顺势启发提问: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呢?通过这个延伸的问题又可以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可以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测量出不同三角形的度数并求和,然后让他们观察规律,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知识点。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中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参考文献:
徐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