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截拳道与众不同的魅力
2018-11-27杨洲
杨 洲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1)
李小龙当年创立的截拳道让外国人惊叹不已,使得Kongfu成为英语单词进入英语词典。国际权威杂志《黑带》曾经评选李小龙为当年的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并且李小龙多次成为《黑带》杂志封面人物,美国人称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把他称为“武之圣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李小龙的雕像,美国ufc组织总裁Dana White公开评价李小龙为综合格斗MMA之父,还有众多搏击明星,像拳王泰森、世界散打王康李、综合格斗巨星“蜘蛛人”“嘴炮”“骨头”等当下UFC最火的MMA运动员都把李小龙视为自己的功夫偶像。一个看似平常的黄种人能够得到全世界如此高的评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创立了截拳道。
1 截拳道概念
截拳道是武术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创造的跨越门派限制融合世界众多格斗术精华于一体,以现实打斗为出发点,化繁为简,力求以最简洁的招式最直接的方式最短的时间击倒对手为目的的一种格斗术。
2 截拳道的三大特点
2.1 小架内收,斜身对敌
2.1.1 众多格斗术戒备势大同小异。截拳道的戒备势双脚前后纵距约一个自然步的大小,前脚的脚尖和后脚的脚弓基本在一条跟自己面对的方向相同的直线上,前脚尖内扣,后脚尖斜向前,具体的角度因人而异。后脚脚跟稍抬起,双腿自然站立略弯曲,腰部稍紧张,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双手握拳,屈臂高抬,双拳基本都在中线上,下颌微收,闭口合齿,头部正向顶,前手前腿置于对方中线上。整个戒备势呈现出小架内收,斜身对敌的状态
泰拳的戒备势:(1)重心多数靠后,这样便于快速地抬起前腿控制距离,阻截或者攻击对手;(2)双脚左右横距较大,便于左右拳腿肘膝的立体进攻;(3)架大外放,双手高抬,肘关节大多外展以便于抬肘攻击。拳击的戒备势双脚前后的纵距左右的横距都较大,这样对身体起到一个稳固的支撑:(1)便于左右快速连续有力的组合出拳;(2)利于身体和头部协调灵活的躲闪。跆拳道的戒备势双脚前后的纵距较大,横距很小,几乎就是双脚站在一条直线上,完全的侧身对敌,较大的纵距有助于双腿蹬地跳起做腾空的腿法,完全的侧身对敌:(1)减少身体暴露的面积,使得站位更安全;(2)有利于做转身旋转的腿法;(3)便于前后步法更快的移动。柔术摔跤等戒备势双脚前后的纵距,左右的横距都较大,并且双腿弯曲程度较大,重心低有利于下潜进攻,自身的重心也不易被对手破坏。
2.1.2 截拳道以现实打斗为出发点,汲取众多格斗术戒备式的优点,平衡他们的缺点,最终找到一个最佳状态。
前脚脚尖跟后脚脚弓基本在一条和自己面对的方向相同的直线上,左右的横距既不像泰拳,拳击等格斗术的横距那样宽,也不像跆拳道等格斗术的横距那样窄,而是选择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点,既保证了左右的稳定性又不会导致身体暴露面积太大。
太宽的横距首先身体暴露较多,特别是裆部、腹部、下巴、鼻子等处于人体中线上的部位没有得到合理的隐藏,虽然比赛的时候像裆部这类脆弱而又重要的部位有护裆保护,并且规则禁止击打该部位,但是现实打斗中是没有任何规则的,所以必须时刻注意防护;另外横距太宽导致人体重心到双脚距离变大,进而导致重心在双脚之间转换变慢,最终会降低步法移动和抬腿进攻的速度。
太窄的横距首先左右的平衡性太低,容易被对手破坏重心,另外一个更大的缺点是横距太小侧身过多,既导致后手后腿不能协调流畅的向前进攻,又使得后手后腿距离对手更远,进而限制了后手后腿的作用降低了后手后腿对敌人的威慑力。
双脚前后纵距约一个自然步,双腿自然站立略弯曲,在保证前后稳定性的前提下是最省力的,双脚前后纵距太大,双腿弯曲程度过大,都会过多的降低身体重心,加大腿部肌肉的负担,导致肌肉过于紧张,进而会影响步法的移动,拳腿肘膝的进攻和防守。尽管重心降低有助于下潜抱摔和防抱摔,但是现实打斗在无规则的情况下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太多,所以不建议贴身缠抱,尽量跟对方保持一定距离。
2.2 强势置前
2.2.1 强势置前的优势 (1)攻击的距离短速度快,双方对峙的时候,前手前腿和对手的距离要小于后手后腿跟对手的距离,前手前腿可以更快地攻击到对手。(2)攻击的隐蔽性更好。首先,传统的格斗术多数是后手后腿主攻,所以平时练习的时候格斗者习惯于把防守注意力放在对手的后手后腿上,对前手前腿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前手前腿杀伤力不大,缺乏对前手前腿的防守意识,这种情况下强势置前突然发动攻击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攻击效果。其次,前手前腿的动作幅度要小于后手后腿,速度快于后手后腿,对手不容易做出预判及时进行防守,所以隐蔽性更高。(3)攻击的安全性更高,前手前腿发动攻击的一瞬间身体转动更小,基本是戒备势的状态,暴露的漏洞更少。(4)攻击的连接性更快,前手前腿发动攻击的时候,站位跟抱架较戒备势变化不大,攻击结束便于更快地恢复戒备势连接防守动作或者发动二次攻击。
2.2.2 强势置前在比赛中的劣势 虽然强势置前优点众多,但是搏击比赛也很少看到拳手选择强势置前的站位,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搏击比赛跟现实打斗追求的着重点不同。强势置前的弊端主要还是体现在搏击比赛中,因为双手戴着拳套,脚上不穿鞋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手和腿的杀伤力,加上规则限制,部分重要部位不允许攻击,意图利用前手前腿突然袭击重创对手的技战术不容易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搏击比赛前手前腿的作用还是以传统的控制距离,干扰迷惑对手,为后手后腿的重击掩护为主,既然搏击比赛的时候前手前腿很难重击对手,所以弱势置前的戒备势仍然在搏击比赛中扮演着主流角色。
2.3 核心技术——前手直拳
2.3.1 前手直拳的作用 前手直拳在传统众多格斗术中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1)就是试探对手、干扰对手,分散对手的注意力,为重击对手创造机会,扮演掩护的角色;(2)就是控制距离,尽量使得双方的对峙距离处在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距离。而截拳道的前手直拳除了试探掩护、控制距离两个常见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用处就是重击对手。说到前手直拳重击对手,大家可能表示怀疑,因为常规的前手直拳杀伤力的却有限,因为前手直拳力的运行距离较短导致冲撞力不够,而且前手多是力量和灵活性较弱的手,所以即使是前手直拳配合前进的步法,也很难产生一招制敌的杀伤力。
2.3.2 前手直拳的特点 (1)强势置前,前手是力量跟灵活性更强的手;(2)斜身对敌,身体前后支撑稳固,使得击打的一瞬间,拳头、手臂、躯干、双脚基本在一个垂直于目标的平面上,浑然一体的攻击动作将身体的整劲发挥到最大化;(3)立拳攻击,手腕后坐,拳头的着力点主要是小拇指的第1指关节,较小的接触面积,更大的压强,最终产生剑刺般的穿透力,平拳直拳的击打以冲撞力为主,立拳直拳以钻刺力为主;(4)立拳坐腕。平拳直腕或扣腕,缠上绷带,戴上拳套,拳头、手腕、手臂几乎成为了一个整体,不需要过多考虑着力点、手腕稳定性等因素,但是当手腕不缠绷带、拳头不戴拳套、裸拳打击的时候,立拳坐腕既能保证着力点是锋利的拳峰,也使得手腕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平拳直腕攻击的时候会导致着力点不是拳峰,变成4指的第2指关节先接触到目标,进而会削弱打击的效果。平拳扣腕出拳在没有绷带跟拳套的保护下,拳头、手腕、手臂不在一条直线上,不仅使得力量向前传递不连贯损失较大,也容易在击打的一瞬间导致手腕受伤;(5)中线出拳,更快更准。截拳道的前后手直拳都是中线出拳,不同于常规的肩上出拳,中线出拳可以更准确地击中对方的要害部位(人体要害部位多集中在中线)裸拳击打对准确度的要求要高于戴上拳套击打,因为戴上拳套拳头的大小明显大于裸拳,同时因为中线出拳走的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距离,所以相对肩上出拳的斜线而言,中线出拳距离更短,速度更快;(6)不旋臂,不翻肘。坠肘出拳是截拳道直拳的一个显著特点,击打的一瞬间小拇指的第一指关节跟肘关节形成稳定的关节支撑,构成利刃一样的整体,直刺目标;(7)立拳直拳理想的击打高度是与肩同高或略高于肩,平拳直拳的理想击打高度是与肩同高或略低于肩,在双方身高差不多戴上拳套的情况下,由于拳头体积的变大,平拳和立拳击打与肩同高的目标,正好可以击中对方的下巴,但是裸拳的情况下,击打与肩同高的目标正常击中的都是对方的肩部或者胸部,要想击中对方的下巴,就要向比肩高的角度击打,这样的击打高度平拳直拳的冲撞力会被严重削弱,立拳直拳的钻刺力几乎不受影响;(8)咏春跟拳击的完美融合。咏春日子冲拳的结构作为基础,加上部分拳击的发力方式,共同构成了截拳道的直拳,选择了坠肘坐腕的立拳为截拳道直拳的拳型,但是没有采用日字冲拳的滚动式短促发力方式,而是借鉴了拳击蹬地转腰的强大动力,加上坠肘坐腕的结构力,最终使得截拳道的直拳既快又准还有穿透力。
3 结 语
截拳道是现实打斗防身中非常实用的格斗术,先进的格斗理念、简洁实用的格斗技术、灵活多变的格斗战术、极高的格斗效率,无一不是现实打斗中影响打斗结果的关键因素。截拳道除了优点也有局限性,截拳道的局限性体现在搏击比赛中优势不明显,强势置前,善于运用前手前腿的小幅度攻击,技术虽然快速,但是力度不及强势置后的大幅度攻击手段。架小内收,斜身对敌,站位相对安全,移动迅速,但是攻击手段的全面性不足,斜身对敌不便于左右连续进攻,站位较高不便于下潜抱摔。立拳直拳虽然具有众多优势,但是戴上拳套后也暴露出一些缺点:(1)戴上拳套后小拇指的第一指关节作为着力点压强大穿透力强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2)没有明显的旋臂动作,动作幅度,力运行的距离都小于拳击的直拳,所以向前的冲撞力不及拳击的直拳,加上裸拳攻击的状态下强大的穿透力得不到发挥,最终使得戴上拳套的立拳直拳攻击力要逊色于平拳直拳;(3)拳套较大的体积容易导致前后手直拳中线组合进攻的时候,容易发生相互碰撞影响出拳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