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幼儿体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18-11-27唐正元
唐正元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工作关乎祖国未来,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学科,并不是简单的走、跑、跳等身体动作的简单加和过程,而是寓智、德、美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过程,此过程不仅是幼儿身体机能和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体育活动和心智功能共同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幼儿是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良好的启蒙教育则有利于他们一生的正向发展。所以在幼儿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育人方向,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探索科学保教新理念、新思路与新方法,一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努力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及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可见,本课题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视域下所做出的探索,就凸显出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1 健康中国视域下幼儿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幼儿体育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起点,它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是提高全社会关注幼儿健康的需要,是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支撑,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幼儿体育教育是幼儿园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幼教教师只是组织幼儿跑跑、跳跳、玩玩等简易的玩耍过程,因为幼儿体育课程是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的一种体育锻炼活动,是在“健康第一”目标引导下的一种基础工程,其首要功能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因为幼儿是一个健康的生物体,是家庭康宁、社会和谐的重要参数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精神饱满,思维敏锐,睡眠充分,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均优于不爱活动的同龄幼儿。
1.2 幼儿体育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是为有效推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幼儿体育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通过个人的参与获得一种初始的、最朴素的亲身体验。古训云“动手必动脑”,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这种生活体验过程,也是一个感知身边社会与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介质,向大脑所传递的信息是多维的,其中心智功能、情感因素、意志品质、与他人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发展。
1.3 幼儿体育教育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
2016年8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主持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众所周知,幼儿是人生成长重要的初始阶段,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青少年,他们亦是中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所以要强调坚持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探索科学保教方法,一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与快乐成长为前提。可见,开展幼儿体育、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不仅是幼教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落实《纲要》的重要举措。
2 健康中国视域下幼儿体育教育的对策思考
2.1 以促进身体健康为起点
幼儿体育教育教学首先应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实践中要以《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以幼儿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也可结合一些安全性强的幼儿体育器材,如海绵垫、软排球等,多采用幼儿感兴趣、容易吸引他们注意力、能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体育游戏进行。幼儿体育教育为培养幼儿坐、立、走、跑等正确姿势,通过体育教学中的走、跑、跳、翻、爬、钻等教学内容,来发展幼儿的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同时对幼儿肌体的循环、呼吸、消化、吸收、分泌等系统的发育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骨骼变长,韧带增厚、身体协调性变好。同时通过身体活动时间的增多,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了,食欲增加了,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了,智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幼教教师要对活动时间、运动强度、练习密度等方面进行调控,可采用观察法从幼儿的脸色变化、呼吸频率、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判断,并调控在合理范围之内。
2.2 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现,情绪、行为、对自我的认识与态度等心理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儿童身体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他们日渐长大后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也影响颇大。幼儿正处于人生初始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事物都感兴趣,但自我保护意识欠缺,依赖性较强。为此,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来维系幼儿的心理健康很关键。为保护儿童心理健康,使幼儿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就要为幼儿提供可供选择的多样体育活动项目,首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幼教教师应维持课堂正常秩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对简易的体育动作形成初步的运动记忆;再次,要通过体育活动来发展幼儿的自控力、注意力、记忆力,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有效发展,并培养幼儿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机智、果断、顽强等优良思想品质。同时对个别有胆怯心理和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幼教教师应用一颗真诚的关爱之心,对其进行鼓励与疏导,从小就关注与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2.3 适时向儿童渗透体育道德意识
孔子曰:“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幼儿期好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幼儿受益终生,而坏习惯一旦形成则很难矫正。为此,在幼儿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帮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遵守体育道德,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例如,在短距离障碍跑教学中,要求儿童听到体育教师的哨音响后再跑,就是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其次要在自己的跑道上进行,就是遵守规则;绕过所规定的障碍,不“偷工减料”,就是尊重对手;与本组的小同学同起点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终点,能领取教师奖励的奖品“一朵小红花”,每组不是最先到达的不能领奖,不按要求做的也不能领奖,无论自己是否获奖,都要对获奖同学进行鼓掌庆贺,且力争下一次能获奖。目的就是向小朋友渗透一种体育道德,然后在伴随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养成遵守体育道德习惯,并逐渐向其他领域弥散与渗透,逐步引导小朋友崇德强能,全面发展。
2.4 逐步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化进程是幼儿长大走向社会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社会化的内涵丰富、内容也很多。儿童运动能力有限,幼儿接受教育期间体育教学时间也非常有限,为此,要尽可能地利用好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化教育。儿童伴随年龄的成长,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并逐渐向社会生活领域过渡与拓展延伸。此外,儿童家长、学校教师、全社会各阶层都应协同努力,关注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让一代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长大后能更好地融入身边的社会。例如,在体育游戏小组搬运软皮球比赛中,要求分组的小朋友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圆圈中的一堆软皮球搬运到对面大约20m距离的圆圈中。首先要求小朋友听教师的话,听话的目的就是遵守游戏规则;其次,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目的是向幼儿渗透一种竞争意识,引导小朋友潜意识地知道竞争的形式,并渐渐懂得在守规矩的前提下学会公平竞争,因为未来的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再次,小朋友之间可以展开分工与合作,因为分工与合作是幼儿长大踏入社会必不可缺的核心素养之一。此体育游戏每进行一遍,体育教师就要进行反馈总结,以激励为主,引导小朋友多动脑思考,每位小朋友都应为本小组争第一而努力,学会分工与合作。
3 结 语
幼儿体育教育教学要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指引下,以安全教育为前提,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体育游戏为载体,遵循幼教规律和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多途径开展寓教于乐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为提升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体育德育与社会化等方面的思想渗透,为实现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而打好体育学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