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

2018-11-26杨萌月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优化

杨萌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了大转型时期,社会工作人才对维护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传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社会的转型。本文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着手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期望能够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工作人才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142-02

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密切配合。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管理为基础,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秩序,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一、社会管理创新视角的理论认识

社会管理是重要的职能之一,国家通过制定有关的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物进行引导,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养,协调各种社会利益体之间的关系,回应社会需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环境中,充分利用有关资源和经验,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有关的社会管理理论,运用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促进社会管理目标的实现。社会工作以助人为主要方式,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进而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市场和社会的干预,通过立法方式建立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并将其作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社会工作逐步从单一的慈善手段转变为一种社会管理手段。这启示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下,应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二、当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1.高校培养效果不理想

高校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社会工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在这方面暴露出了明显的不足,这是因为高校对社会工作这一新型专业缺乏教学经验,不能扎实地掌握社会工作的实质和方法。另外,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单一,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不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培养模式不专业、不务实。社区等工作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教育,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而高校教师正好相反,理论知识丰富,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显得束手无策。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

2.社会工作机制不健全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工作机制做保障,从社会工作产生之日起就带有明显的帮扶特征,是一种充满爱和关怀的伟大事业。目前社会工作机制主要存在以下结构问题:①社工专业素质不达标,职业化水平较低。由于我国社工推广工作起步晚,专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都相对较低,而且社工大多为老年人,他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较为落后。②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诚信缺失、拜金主义的思想都严重阻碍社会工作的开展。③由于社会工作机制缺乏活力,社工大多没有编制,多聘用的是临时工,造成了人员招聘困难和流动性大等问题。

3.政府工作的缺陷

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撑,政府的主导不利于社工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而且政府管理模式的行政化也容易使社会工作事业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目前,政府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指派民政管理部门进行的有关工作,这使得政府不能够较好地掌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政府主导模式也降低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在工作中不能尽职尽责,个别人甚至会利用自身的职权为他人谋取不法利益,破坏了社会工作服务于人的初衷。

三、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途径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也发展迅速。由于社会工作人才是调动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社会机构和政府是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三大维度,只有有效结合三个维护才能够真正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

1.高校培养方面

高校培养是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重要环节,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充分掌握市场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第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行的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学专业相近,限制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用性,使人才的专业技能有限。为了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独立性,应充分重视理论和实践,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充实到高校师资队伍中,为学生开启理论和实践的两扇大门。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工作中。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应专门预留一年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还应将毕业论文与毕业相结合,推动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二,培养学生的社會工作价值观。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非功利性的教育,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的追求,能够激励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真正实现“助人自助”。另外,还应积极探索社会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结合,开拓新的课程和培养视角,真正提高社会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2.社会工作机构方面

一方面,优化岗位设置。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空间小,社会工作机构的整体水平偏低,服务人员数量少,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较低。因此,为了实现社会机构良性发展,一方面要优化岗位设置,满足多个社会领域的需求,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积极推动民办社会机构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让其参与到社会事物中去。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的联系。社会工作机构是高校社会工作人才的接收单位,因此,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及时反馈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达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另外,要建立专业学习、岗位实习体系,使专业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岗位培训的效果。

3.政府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政府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政策,同时要向高校和社会机构及时传达市场动态。政府还要积极推动民间社会机构的发展,为它们提供帮助。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工作人才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转变职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要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的理念,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社会服务者,推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减少不和谐现象的出现。另外,政府不仅承担着组织任务,还承担着维护市场信息渠道畅通的重任,而且还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监督者。政府所扮演的这些角色都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社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维护社会和谐,要积极优化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社会机构和政府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反思和解决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全力配合,创建新的培养模式,为社会管理工作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雨佳.服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8).

[2]高法成.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李忠帅,赵宁.高校社会工作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初探[J].赤子(中旬).2014(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优化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
基于OptiStruct的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