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18-11-26张华永

商情 2018年4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路径研究互联网+

张华永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逐渐增加,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开始显现。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麦克思研究院2015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占所有毕业生的2%,但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创业能力 路径研究

一、“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提出

(一)“互联网+”概念的解读

2015年在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下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所提的“互联网+”与较早相关互联网企业讨论聚焦的“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进一步催生了无所不在的创新,弓!领了知识社會的创新2.0,催生了“互联网+”。

(二)“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力契台

据教育部就业统计显示,2010~2017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左右,近年来受世界经济疲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已经取得了全社会及广大大学生的共识,各级政府也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出台了大量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成为了创新创业的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在实践中把握“互联网+”与创新创业两者融台的契机,为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二、“互联网+”视域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遇到的困境

(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逐渐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规加以扶持和保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政策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效果。例如:为创业大学生提供的基础保障设施严重不足,很多大学生还要从有限的生活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房租、水电等创业支出,而且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法律维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尤其缺少资金支持,很多创业大学生苦于没有资金支持而导致一些好的创业项目半途而废。在“互联网+”视域下,如果政府不能为创业者提供好的创业环境,那么将会严重滞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契合度不够

近年来,基于“大数据”以及“互联网+”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牵头组织了大量的创业设计大赛,比如:“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但举办此类大赛的背后却是很多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在对以往各地各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的分析中发现,能够最终转化落地的项目不超过10%,这就意味着很多好的项目由于缺乏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企业参与度低,而最终不了了之。

(三)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育

当前,在我国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许多高校只有通过教学知识来呈现创新创业教育,有些虽同时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地点,如科技园、孵化器等,但目前还没有真正有效利用,还有一部分高校举办各种创新创业比赛,但因为不注重实际内容和资金投入以及调研,让比赛受到限制不能获得教育成果。所以,怎样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和学习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一)政府要完善配套政策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互联网+”视域下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继出台了很多制度措施,在实际过程中这些措施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刺激作用。但为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政府部门应该完善配套政策及建立创业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方面,将紧紧抓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需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特别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训。要建立一批“一站式、零距离”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创业园区、创客俱乐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见习示范基地等有形阵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孵化、对接、互动交流等综合服务。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要看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近年来,再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而暴露出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主要是:创新创业规模小、资金少、成活率低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要看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提升,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型。高校应借助自身优势学科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借助导师们的专业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建路标,指方向”。

(三)高校要完善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人数大幅度提升,很多高校设置的“创客中心”、“创客港”等场所内人流涌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非常高涨,但由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的问题,以及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势必影响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质量。为此,高校应该完善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同时注重对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还要在大学生日常课程中加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实现学科互补,创业渗透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广正,陈钧.试论非正式学习视野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10):84-86.

[2]毛伟.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分析与展望[J].中国教育网络,2015,(7).

[3]廖芳.大学生从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5,(3).

[4]李念当代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J].电子商务,2013,(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路径研究互联网+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