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国际贸易—大豆进出口问题及对策
2018-11-26张榴萍
张榴萍
【摘要】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大豆进口量、加工量第一的国家,但由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过高,根据公开信息,目前我国大豆消费约85%依赖进口,随着我国人们对于蛋白肉制品的需求,需要的大豆及豆粕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的大豆生产能力有限,这种依赖还在逐步放大,导致我国在大豆贸易上没有定价话语权。本文分析了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阐述了大豆进出口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大豆进出口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豆国际贸易 发展问题 相应对策
大豆具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双重属性,大豆产业是重要的粮食产业之一,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在2030年粮食供应将比1994年减少20%,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粮食缺口,到时中国不能养活自己,世界也养活不了中国。陈锡文(2013)指出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太大,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安全风险。如何将本次贸易战变为我国大豆产业变革的一次重要机遇,面对我国大豆贸易的新形势,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量的主要因素,找到我国大豆产业振兴的着力点,构建大豆进口多元化格局,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使其成为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支撑,深化对我国大豆产业大豆贸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面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新形势,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影响我国大豆进口量的主要因素,深化对我国大豆产业大豆贸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中国大豆进口
2017年1-12月中国大豆进口数量为9553万吨,同比增长13.8%,创历史最高纪录。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约为全球贸易量的65%。2017年1-12月中国大豆进口金额为39637651千美元,同比增长16.6%。 2017年中国大豆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进口量分别为5093万吨、3285万吨、658万吨。
(二)中国大豆出口
目前,我国大豆单产居世界第15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5%,更是远远低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大豆主产国。与我国大豆的消费用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017年全年中國出口量仅11万吨。
(三)进出口差异
我国大豆出口不占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成本优势。我国大豆产业以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种植区域较为分散,大豆的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此外,我国种植的大豆是非转基因豆,而进口大豆主要是转基因豆。相比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不仅价格高,制油率还低,非转基因大豆的单位种植成本和单位产量不具备竞争优势;另外对大豆作物在科研、生产和推广等方面的投入,远不及水稻、小麦等。所以大豆的单产水平一直没有突破,单产水平低使得我国大豆的单位产品成本过高,导致我国大豆种植几无竞争优势可言。
二、大豆进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大豆进口需求弹性弱,市场处于国外垄断
大豆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17年大豆进口依存度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大豆的自给率逐年降低,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风险急剧增加,国家粮食安全也遭受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吸引外资促进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升级,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虽然投资于农业生产的外资不多,但跨国公司在全球农业供应链上却占有主导地位,而我国外向型的涉农企业不得不借助于这些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出售或购买产品,在供应链上处于从属地位。
(二)大豆进口定价权和海运费用被国外控制
目前,由于我国进口大豆采取的定价方法主要是基于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大豆期货价格的升贴水定价法,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参与CBOT不足,缺乏期货市场交易的经验,且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使得我国虽然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话语权。每到美国新豆上市,中国大量采购进口时,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期货和股市拉抬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价格,而中国作为国际上最大的大豆买家,对大豆价格却没有发言权,加工企业在做出进口决策时较易受美国政府的权威预测数据的影响。
(三)大豆的进口市场相对集中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是我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来源地,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以2017年为例,巴西向我国出口5000多万吨,巴西大豆占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53%,美国大豆占比3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的市场相对集中,对这些国家大豆的价格和产量变化的依赖度较高。
(四)大豆的国际市场高依存度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外资企业渗透我国大豆产业的路径是隐秘而高效的,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不仅我国种植大豆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民族大豆压榨企业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大豆进口、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已逐步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三、大豆进出口相关建议
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中,“适度进口”与“国外市场”已被纳入了粮食安全体系。未来,中国将更加注重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使大豆进出口贸易总体规模将保持平稳。
(一)加大大豆产业科研投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1)藏粮于技。进一步增加国家财政对大豆产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科研的重点放在大豆种子培育,培育高油大豆品种,培育高产品种,来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提高粮食单产能力。
(2)藏粮于地。大豆的藏粮于地在于研究推广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根据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制定了科学的种植模式向农民推广,改进了许多地区的种植方式,提高大豆单产。优化大豆主产区生产布局,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是中国大豆主产区,两大产区应进行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二)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大豆综合信息中心
建立健全大豆安全和风险预警机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收集、整理和分析全球大豆生产、供给等相关资料,对大豆贸易走向和大豆安全问题提前进行预判性研究。建立风险评价机制,针对大豆市场不同的情况,分析其可能对国内市场产生的冲击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建立健全大豆安全快速反应机制,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粮食禁运等突发状况,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沿着“一带一路”拓宽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去”的道路
要改變当前大豆进口来源国过于集中的现象,就要拓展更多的大豆进口渠道,逐步建立全球化大豆进口新市场布局。在大豆进口上,通过优化大豆进口国结构来分散风险,可以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这个过程中,价格是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但不应该是唯一因素,应多方位寻找大豆贸易伙伴,并通过贸易伙伴调整逐步建立关系更加牢靠、更加稳定的大豆贸易伙伴国。
(四)合理引导国内植物油及大豆消费理念
引导食用油消费多元化。当前中国大豆需求量大,大豆油消费量占植物油总消费量约37%,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善,应积极引导消费者增强对其他植物油的偏好,逐渐弱化对大豆油的依靠,菜油一直是中国的主要食用油,中国可以从加拿大多进口菜籽油。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提供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大力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国务院已部署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大力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五)保存适当规模的储备大豆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中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粮食收储政策成效显著,粮储水平遥遥高于其他国家,这种政策性的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国内粮食安全的考量,以高水平的粮储总量来预防耕地比重不足的隐患。
四、结束语
大豆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危机也是产业发展的机遇,危机促使我们对自身不足的发现与完善。在面临进口大豆强势的国际垄断的情形下,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垄断程度,大力鼓励国内大豆的种植业,加强对大豆生产的补贴力度,加大国内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大豆信息及制度的建设,整合国内供应市场,搞高产业的科研投入水平,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增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实力,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降低国际垄断的影响程度,降低大豆产业的发展风险,也为我国大豆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叶彦.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纵横.中国贸易网,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