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2018-11-26朱瑞专

课外语文·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目标语文

朱瑞专

【摘要】课程的改革,主要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有效地唤醒沉睡的经验,按教学的要求构建新的知识;并且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体验,在亲历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任何一节高效的课堂,应当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明确的目标:备课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课堂评价有效。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备课目标明确

(一)教师要注重自己对文本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强调原汁原味的解读,认真地阅读文本,把自己对文本的认识、思考甚至困惑,写出心得体会,形成教案的初稿,然后与备课组进行交流,然后才参考教参,进而参考一些教案、课件及其他相关资料。要养成自己独立备课的能力、对文本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重构的能力,既有自己的内容,又博采众长,这样备课目标才会明确,才可能有效教学。

(二)教师要进行换位阅读

教师对文本阅读,是以成年人的视角对文本进行阅读,与学生的理解肯定有不同和出入。那么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学生困难点在哪里,兴趣点于何处,由此确定重难点,以学换教,了解学情,才能形成切合本班学情的教案,目标明确,效率才会高。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活动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设计教学活动须符合逻辑,尊重常识,遵守常规,这样才能建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中,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或重要项目设计,来贯穿课堂的线索,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达到教学的目标。可根据不同文体设计主问题,如:教授鲁迅的《拿来主义》,以文中的“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关键句进行设问,“为什么要拿来呢”学生自然会顺藤摸瓜去发现课文前面几个段落思路的进展;教授《纪念刘和珍君》一课,以作者为什么多次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为问题,由此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品味关键性语言。在教学中,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问题设计:1.文本整体;2.特殊字词的深层含义;3.反常态化的表述;4.矛盾的表述;5.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6.段与段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设计主问题还要注意文体,为下一问题服务。设计主问题,把文本的语言和思想联系起来,也许能更好地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在一起。每一種教学行为价值最大化,是确保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三、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让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有利于让学生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常识性、必须掌握的知识可以用比赛形式检查,学生最需要学,且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可采用接受性学习,为了强化该学又最需要学的内容,可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体验。如教授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字音可用检查形式完成,在教学解读词句隐含传统文化信息,如“父”字,古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本义为“父亲”,是家长。“子不教,父之过”体会到“父亲”这一称谓所蕴含的重大责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男子如父称职,则为有才德的人,引申为“男子美称尊称”。文中“安上平父”(父读fǔ),即为此义。通过探索词义的变化来认识古人丰富的联想及思维的文化特征。这比较适合接受性学习。还有文章最后一段涉及古人的称谓习惯,以及认识作者文人思想中潜藏的传统文化精神,适合接受性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二者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课堂才会是“学堂”,才不是“讲堂”,课堂才会有效。

四、评价有效

在教授议论文开头技巧,把几种技巧板书在黑板,例子印发给学生,也讲解,也操作练习,但效果不理想。反思自己的教学,每次上课都会对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提出要求,但这些要求是否真正落实,却不得而知,真正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议论文核心论证段落基本结构时,先把基本结构写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练习,之后学生自己检查是否符合基本结构,缺什么马上补充,几次的练习,达到较好教学效果。反思本次练习除了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还关注学到什么。所以,教学评价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没有它,教学就很难保证质量。要达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课堂评价不得缺位。课堂评价应包括在课前设计与各个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方案和不同评价结果的处理策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对教与学的活动加以调节和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预测、观察、提问、作业及活动。预测指课前对学生达成目标的预期与测评,预测大多数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的目标,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出现不同结果。上课时要善于观察,观察学生对旧知识是否掌握,对新知识能否接受,对教师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行为,以期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通过提问,与学生谈话、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学生回答时,适当引导、点拨,由几个学生讨论补充,可能比直接答案更有意义。每一节课的小结,也是考查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一种方法。作业的形式,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可或缺的形式,特别注意错题整理,及时调整教学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翠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0(7).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目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