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一个来回”,提升核心素养

2018-11-26刘宗仁

课外语文·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刘宗仁

【摘要】培养学生感知、感悟的能力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努力追求真实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跟文本之间产生真实的“对话”,科学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做文本的“知音”,使之能够潜心会文、敏于感知、善于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感知感悟;合作探究;文本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阅读教学,要帶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何谓“一个来回”?“来”,即穿行于文本语言之中去感悟思想内容;“回”,即从思想内容又折回到文本语言,弄清课文在表述思想内容方面所运用的方法或技巧。一“来”一“回”,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重“来”轻“回”或有“来”无“回”,都是忽视文本表达形式的片面之举,会严重地阻碍学生语用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影响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潜心阅读课文,培养感知感悟的习惯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感知”与“感悟”是手段与过程,也是目标与结果,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感知、感悟的能力是阅读教学中一项不可小觑的重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做文本的“知音”,潜心会文,敏于感知,善于感悟。而如果教师忽视感知与感悟习惯的培养,学生读课文则如同读“天书”,文字虽然映入眼帘,但那仅仅只是一个个符号而已,学生是“阅而不知其味,读而不悟其情”。因此,教师要努力追求真实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跟文本之间产生真实的“对话”——这是阅读教学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

比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引领读者仰望、感受了峰之险,并认识了一位“峰”中之“人”的豁达、开朗与自信。教学此文,笔者设计了两个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所描写的对象对话:一是与天游峰对话,感受其高与险;二是与扫路人对话,感受其豁达与自信。笔者研读教材发现,教学此文的重点是紧紧抓住各种描写弄清“我”对一个普通的扫路人产生敬重之情的原因所在,其次要真正让这个扫路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触动学生的心扉,仿佛老人也来到了自己眼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务必要引领学生潜心会文,进行实实在在的对话。为此,笔者以精心设计的话题为抓手,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借助文本语言跟天游峰和扫路人进行沟通。让笔者感到惊喜的是,围绕“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人”这个问题,学生畅所欲言,表述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扫路人身体健康,从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可以看出来;有的说老人很善良,因为他“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最后,学生形成共识:这是一位心地善良、精神焕发、生活俭朴、能够吃苦耐劳的老人。笔者则给予热情鼓励:“大家都能从老人的眼睛和衣着上读出他的精气神,会读书,善思考,不简单!”

由此可见,真实而有效的阅读必定是学生的心灵与语言文字相互融合的,在学生的头脑中能够真正地呈现出主人公的形象,并从其身上获取震撼和感动。而这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往与对话,进而营造出一个令学生神思飞扬的交流氛围。

二、开展合作探究,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阅读教学从来都不是处于孤立的状态,它是一个需要通过相互交流而实现思维碰撞的过程。有了读书经验及心得体会的表达与分享,学生的思想观点才能得以完善,思辨能力才能得到训练。为实现这一目标,经常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比如,在讲读《天游峰的扫路人》第4—12自然段的时候,笔者将“扫路老人的生活究竟苦不苦、累不累”这样一个话题抛给了学生,要求学生按性别分为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扫路人工作非常累,生活单调清苦。”反方的观点是:“扫路人工作不累,生活悠闲自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话题所激活。正反双方为了反驳倒对方,都带着热情到课文中再次寻找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辩论过程中,双方代表理直气壮、各抒己见,说得头头是道。由此可见,他们能够借助文本中的相关信息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作为辩论主持人的身份进行总结:“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确很累,生活的确清苦,但他心态好,思想好,豁达开朗,有奉献精神,所以在他看来他的工作是苦中有乐的。他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毋庸置疑,合作探究活动、辩论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三、关注文本形式,提升谋篇布局能力

阅读教学既要关注文本内容,也要关注表达形式。关注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知、感悟、概括、分析能力;关注形式,是为了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从中习得写作方法,加以模仿借鉴,不断提高习作水平。内容与形式是一篇文章完美和谐的统一体,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文章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笔者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在关注表达形式及写作手法方面,能够给予学生自主发现的时空,通过品读、欣赏,挖掘出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写法。如,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一是衬托,通过描写天游峰之险突出扫路人工作之艰辛;二是对比,通过描写游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样子及望而却步的心理,来反衬扫路人的从容与坚守。如,采用了“层层剥笋式”的写法,即由外貌写到内心世界,一步一步地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如,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全方位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此外,人物的对话写得较为精彩,课文结尾也耐人寻味。这些表现形式上的特点,都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慧眼发现的。教学至此,学生不仅感悟了峰之险,领略了扫路人的精神风貌,还欣赏了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贯彻落实“一个来回”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跟文本对话,促使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目标得以全面达成,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