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眼”后面的文化信息
2018-11-26徐贲
徐贲
当今网络情绪的色彩板上,有一种主色调叫蔑视。比如一篇帖子《上帝啊,你把专家带走吧,路费我掏》说:“有一群脑袋让驴踢了的人,除夕不用上班,却研究你的假期;有那么一群蛀虫,从来不交养老金,却在研究着你的社保;有那么一群硕鼠,从来不加油,却在研究着你的油价……”把对专家的蔑视和鄙夷表现得淋漓尽致。蔑视的情绪后面隐藏着怎样的文化信息呢?
蔑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语言表示的,运用的是嘲讽、挖苦和讽刺的修辞手法,如非人化、贬损、极度夸张甚至谩骂等等;另一种是非语言的面部表情,不说话,但清清楚楚写在脸上。
1988年,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和卡尔·海德在关于人的脸部表情的一项研究报告中说,蔑视表情的特征是“嘴角收紧,朝脸的一边上翘,或者歪着嘴”。他们观察到,10种不同文化中,都能准确地辨识出蔑视这种表情。他们让美国人、日本人和印度尼西亚人显示出蔑视的表情,然后让印尼的西苏门答腊人看,正确辨认率高达75%。
蔑视还有做怪相、翻白眼的。得克萨斯大学行为和脑科学教授马里恩·K·安德伍德就把不理睬、“翻白眼”作为女孩子表示蔑视的常见表情。
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梅森编过一个讨论蔑视的文集,叫《蔑视的道德心理学》,提出了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看待蔑视的社会伦理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蔑视包含着一种社会性的是非和对错判断,对于维护道德规范是必要的;另一种则认为,蔑视是一种无声的侵犯行为,在公共行为中,我们应该避免,至少是疏远蔑视。
应该说,这两种看法都有相当的道理。美国心理学家梅卡莱斯特·贝尔在《敌意:蔑视的道德心理》一书里令人信服地证明,蔑视经常包含对不当行为者及其所作所为的道德判断。被蔑视者自私、虚伪、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虽然不触犯法律,但却造成了他人情绪上的极大不快,他人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看不起和鄙视来。
大多数时候,蔑视是一种不作声的冷批评。人们心里蔑视,但不一定说出来。这也是蔑视的一个特点,蔑视一个人经常是干脆不理他,只当他不存在。他自尊自贵,起劲地表演,你只当他是在耍宝,只当没看见,阴干他,这才是最大的蔑视。因此,蔑视是一种不寻求对抗、懒得去纠正的冷淡和鄙夷,这样的蔑视经常是一种相当无奈的选择。
在公共场合,不加掩饰地对一个人表示蔑视,是对他的一种公开敌意。“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以善翻白眼著称。在他为母亲举丧的时候,品行高洁的嵇康来吊丧,阮籍迎接他,投以青眼。嵇康的哥哥、追名逐利的嵇喜来吊丧的时候,阮籍则十分冷淡,投以鄙夷的白眼。
今天在美国,公开向人投以白眼表示蔑视,可不是一件好事。公开蔑视被视为“非语言性的社會侵犯”,不是表达批评的正确方式。2003年,加州帕罗奥多市议会上有人提出,当选的官员不得在公共会议或集会上作出蔑视的表情,因为这种表情是粗鲁的,是公开的敌意。由于难以界定什么是蔑视的表情,这个提案最终没有被通过。
但是,这件事却再次提醒人们,在公开的场合,蔑视的表情,比如翻白眼,是无礼的,不符合教养的规范。对低龄的孩子就应该给予这方面的教育。洛克在《教育片论》中讨论到教养问题时说,良好的教养要求我们在言行举止中避免“无礼”,对别人要表示“善意”和“尊敬”。要做到这一点,有赖于两件事:首先,从心底要保持一种不去侵犯别人的心思;其次,要学会以为人接受、令人喜悦的方式表达这种心思。做到其一,人可称得上是彬彬有礼;做到其二,则可称得上是优雅得体。
可见,一个正派社会对人的公共行为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关于蔑视的问题上多少也能看出这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