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法鉴定背后的掮客暗影

2018-11-26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掮客司法鉴定黄牛

记者手记

在做这个选题之前,我对“闵银龙”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作为司法鉴定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他一直盛名在外。司法鉴定作为“科学证据”,往往能够左右法官的判决,而闵银龙案发被捕,掀开了司法鉴定行业黑幕的一角,让司法鉴定背后的乱象再次被聚焦。

当我开始找寻选题的切入口时,发现早在十年前,媒体就开始关注司法鉴定领域的种种乱象。然而,十年过去了,套路还是套路,问题依旧存在。

例如,交通事故的伤残鉴定一直是司法“黄牛”最为活跃的领域。“黄牛”惯用的套路是一边买断伤者的理赔权,一边通过暗中勾结鉴定机构或司鉴人员来取得有利的鉴定意见,然后索要巨额赔偿。这些“黄牛”就是司法掮客,驾驭着关系网,疏通着关节,输送并分享着利益。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车险人伤”领域“黄牛”猖獗对保险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引起了我的關注。上海拥有着中国最发达的保险业,所遇到的“黄牛”戕害问题是最值得研究的。在与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接触中,能感受到他们对打击“黄牛”、廓清乱象、维护公平的那份迫切,也能体会到他们在各方利益中间的“如履薄冰”和“小心平衡”。

而另一方面,或许是司法鉴定领域这些问题“由来已久”,慢慢变成“潜规则”,藏于幕布之下。“说来说去,还是这些问题,没什么好说的。”一位律师对我说出这番话时,我能明白她的那份无奈。

在司法领域的专家们看来,乱象源自于司法鉴定的“社会化”。2005 年,国家推行司法鉴定社会化改革,部分解决了司鉴机构独立性问题,但也带来诸多隐忧。管理体制的缺失和过度市场化,导致一些机构唯利是图,“谁出钱就帮谁说话”。虚假鉴定、问题鉴定层出不穷,鉴定领域成为掮客的温床。而相关立法滞后,使得有关鉴定机构、人员准入机制、鉴定人行为规范、鉴定人赔偿责任等一直未能有效明确。“马拉松式鉴定”、重复鉴定等问题仍待解决。

近几年,强调公益属性的建言并不少见,除了“强监管”,重视“立法”也成了业内的普遍共识。值得欣慰的是,多个地区关于司法鉴定的地方立法或是已经在推进,或是已经落地。

封面反馈

@mx2018:给民营企业准确定位,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配合国内经济供给侧改革,让民营企业瘦身强体,逐步形成有发展前景的创新性民营经济体系,这是让国内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读者来信

《<阿拉姜色>:西藏电影不只有风光,还有人》

从土地中走出来的人才最了解它。我喜欢藏族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如今不多的有信仰的人;他们的信仰不是仪式化的放生和念经,而是根植于内心的对生命的尊重,众生平等。(@pearl)

猜你喜欢

掮客司法鉴定黄牛
狐狸的礼物
制作泥巴黄牛
医疗纠纷中的司法鉴定问题研究
浅析银行贴息揽储现象
《黑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
游走于权钱间的“权力掮客”
官场“掮客”是这样步步为腐的
解放印刷厂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