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效绩的状况与分析研究*

2018-11-26朱国政

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问卷运动

朱国政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效绩的状况与分析研究*

朱国政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河南省8个不同区域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体育生活效绩状况。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抵抗一般性传染病的能力较强、对外界作出反应的能力较强、睡眠更好、对自己的体形更自信、安全感更强、人际关系处理更好、兴趣爱好更广泛、社会适应性更强。

大学生;体育;体育生活

体育生活效绩作为反馈环节,是人们体育生活效果的表现,是体育生活行为亟需的前提。人们通过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体育态度的表现,通过体育行为的参与,体会到体育运动对维护终身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价值,从而能自觉地把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溶入到个人或家庭生活的过程,并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行为。

效绩,也称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体育生活效绩是人们对体育生活行为的感受、体验,是体育生活的后果表现。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效绩是大学生对体育生活行为的感受、体验。通过身体、心理、社会性的发展去评价。本文主要体现的是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感受,并非客观性指标。关注体育生活效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生存、发展、享受等不同层次的需要,将体育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纳入生活,实现体育生活化,形成终身体育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是代表河南省8个不同区域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这8所学校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主要对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在遵循社会学有关制定问卷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问卷的设计,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多次请专家给予指导,将获得的意见和建议对问卷进行部分修改、补充和完善,最后确定正式问卷。

1.2.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在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其他地区的问卷采取邮寄的方式发放回收。共发放问卷2320份,回收问卷1920份,回收率82.8%。

1.2.2问卷的效度及其检验

请对本研究相对熟悉的有关专家对问卷及评定内容进行咨询和指导,并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对问卷又加以修改和完善,最后对问卷结果进行了逻辑有效分析。并对问卷做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级程度的定性评价。参与鉴定与评价的专家有1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8名,认为问卷有效的占35.7%,认为问卷基本有效的占64.3%。

1.2.3问卷的信度及其检验

问卷回收后,对其信度进行了检验。检验方法采用小范围的再测法,即在问卷回收两周内,抽取30个样本进行再调查,然后求出态度等非客观性指标的前后两次调查结果的相关系数均为0.89,可以看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身体状况

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体状况影响的调查中,设计了“精力充沛程度、抵抗一般性传染病能力的程度、对外界做出反应强弱的程度、休息与睡眠的情况、体重与体形改善的状况”等几项指标来说明。在被调查的1920名大学生中,经常参加运动的有742人,偶尔参加运动的有1060人。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有118人。表1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高,而且,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中感到精力不充沛和非常不充沛的均只有一人;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比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的得分率高。这说明在精力充沛程度上,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的主观感觉要优于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经常参加运动对大学生精力的充沛程度有很好的影响。

表1 大学生精力充沛程度的主观感觉

总人数非常充沛 2 比较充沛1一般0不充沛-1非常不充沛-2得分率 F 经常参加74226843636110.65 偶尔参加10601327411572460.46 从不参加118285719590.38

表2 抵抗一般性传染病能力强弱程度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弱-1非常弱-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8747677010.57 偶尔参加1060987392002120.43 从不参加1181061371000.30

在抵抗一般性传染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的调查中,表2显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高,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低,这说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抵抗一般性传染病的能力较强。

表3 对外界做出反应强弱程度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弱-1非常弱-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8549458500.58 偶尔参加1060967152232330.41 从不参加118246123820.41

表3显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高,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一致,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对外界作出反应的能力具有显著性影响。

表4 休息与睡眠情况

总人数非常好2比较好1一般0比较差-1非常差-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200450821000.57 偶尔参加10601666462132960.44 从不参加118245727550.38

表4表明,经常参加运动对大学生的睡眠有帮助,大学生阶段科研任务比较重,如果睡眠不好就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表5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对自己体重与体形的改善状况满意于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体形比较自信。

表5 体重与体形改善状况

总人数非常好2比较好1一般0比较差-1非常差-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66446122800.52 偶尔参加1060836243103760.35 从不参加11836147520.25

以上各项调查结果均显示,这说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主观感觉要优于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自己的身体大有益处。

2.2 心理状况

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影响的调查中,笔者设计了“自信心,安全感,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的广泛程度,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符合程度”等几项指标来说明。

表6 大学生自信心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比较弱-1非常弱-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22147345300.61 偶尔参加10601456772251030.45 从不参加1181061341300.29

表6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偶尔参加运动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这说明经常参加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极为有帮助。

表7 大学生安全感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比较弱-1非常弱-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22147345210.61 偶尔参加10601456772251030.45 从不参加118860321620.24

从表7可得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改项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偶尔参加运动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比例。这说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表8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好2比较好1一般0比较差-1非常差-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7952934000.60 偶尔参加10601038071371030.47 从不参加118186628330.39

表8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高,而且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中没有人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差和非常差。这说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的人际脉络优于偶尔参加运动和从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的人际脉络。

表9 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程度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广泛2比较广泛1一般0不广泛-1无爱好-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265329137830.57 偶尔参加10601426262691760.42 从不参加118235724950.36

表9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比例要大于偶尔参加运动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的比例,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积极的影响,兴趣爱好的多寡会影响生活的充实度,兴趣爱好广泛会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加有滋有味。

表10 大学生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符合2比较符合1一般0不符合-1非常不符合-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2251693550.58 偶尔参加106010868623224100.40 从不参加11855738990.17

表10显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不大,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更符合,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具有较大的差距。这说明经常参加运动有利于调节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

以上调查结果均显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心理更健康,运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更明显。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以及他人都有益处,对工作和学习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2.3 社会适应状况

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中,笔者设计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意识,关心班级、学校、国家事情的意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等几项指标来说明。

表11 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比较弱-1非常弱-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9450045300.60 偶尔参加1060157714177930.48 从不参加1181076191030.34

表1显示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一项的调查结果,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在该项的得分率高于偶尔参加运动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高于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这说明经常参加运动能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表12 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意识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比较弱-1非常弱-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25044448000.63 偶尔参加106021072411314320.50 从不参加1181948381030.30

从表12统计数据比较得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意识比较强,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方面的意识较差。

表13 关心班级、学校、国家事情意识强弱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比较弱-1非常弱-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88447961000.55 偶尔参加1060167656321930.46 从不参加1181553242330.23

表13的统计数据表明,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中没有人认为自己该方面的意识非常弱,而且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高。

表14 对外界适应能力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比较差-1非常差-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21144784000.59 偶尔参加106016766418413320.45 从不参加1181842431050.25

表14显示,经常参加运动的研计生该项的得分率为0.59,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为0.45,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为0.25,比较可得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高,而且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中没有人认为自己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和非常差。这说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增强大学生的外界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表15 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能力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强2比较强1一般0比较差-1非常差-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1174641511000.46 偶尔参加10601416482471950.43 从不参加1182442281950.30

表15显示的是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能力一项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偶尔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和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没有明显差距,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该项的得分率最低,这说明是否经常参加运动对能否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关系没有什么影响,但参加运动一定可以提高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表16 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活动积极性的调查

总人数非常高2比较高1一般0比较低-1非常低-2得分率F 经常参加74220246072800.58 偶尔参加10601316562511930.42 从不参加118155832850.30

表16是参加集体活动与社会活动积极性一项的统计结果,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该方面的积极性更高,而且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中无人认为自己该方面的积极性非常低。

以上几项统计结果显示,经常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比偶尔参加运动和从不参加运动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更强。社会适应性强的人,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容易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培养出更健全的人才,创造更多的财富。

3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而且体育可以培养人的能力、精神与人格,从而促进人自由、全面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盛的基础。人类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场所,需要团结和协作精神。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既要有力争胜利的顽强竞争意识,又要懂得与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才可能达到目的。偶尔一次的运动或是想运动就运动不能持久的塑造人格,只有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的魅力才会持久的散发,体育对于人的体格的塑造,智力的开发,生存适应能力的提高,良好心理素质的提高,精神的塑造才会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在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在今后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自明。因此,高等院校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1]佟强. 现代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走势. 吉林:吉林大学,2004.

[2]刘凯,杨明哲. 论生活方式与体育生活方式[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3): 11.

[3]苗大培. 论体育生活方式[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0.

[4]尼科洛夫(保).人的活动结构[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

[5]郭湛.人活动的效率[M].北京:人民出版,1990:58.

[6]邓永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现代化社会的融合[J].吉林体育学院2004,20(3):31-32.

[7]庹权.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悉[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370-373.

[8]张玉秀.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的界定及其研究状况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19(3):13-16.

[9]王雅林.生活方式概论[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16.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Sports Lif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U Guozheng

(Hen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Henan, China)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8A890003)。

朱国政(197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问卷运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问卷大调查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