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内外联动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一剂良药

2018-11-26吴丽华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6期
关键词:寒暑假体质体育教师

吴丽华

(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中学,浙江 台州 317500)

据2014年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肥胖检出率越来越高,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虽然与2010年监测报告相比,中学生身体无论在机能、耐力,还是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肥胖、近视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以一线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经历及近几年学校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来看,学生整体的体质情况依旧堪忧。

1 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根据2017年温岭市第二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汇总分析报告显示,学生肥胖、超重比例居高不下,速度、耐力素质等体能指标有所下降,近视检出率持续上升。据报告显示,学校2 000多名学生参加了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仅为50.75%,近3年来首次过半;优秀率为10.13%,略低于上一年度。近300名学生仍处于健康水平低下状态。2017年台州市疾控中心对全市27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常见病检测数据显示,被检测的14461人中,视力不良率为72.59%,比全省的68.7%高了许多,而温岭市高中学生的近视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1%。“小胖墩”逐年增多,肺活量、运动速度等体质指标连年下降。

学生体质下降,身体健康素质不断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学生体能指标的诸多数据呈下降趋势。2016年与2014年相比,学校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持续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标呈下降趋势。在2013年比2012年下降的基础上,2014年学生的肺活量又有所下降。(3)反映学生健康水平的视力、体重指标呈上升趋势。上文所提及的近视、超重和肥胖情况逐渐严重,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监测显示,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且男女学生均有年龄提前的趋势,这说明学生营养摄入的管理应该从小就要抓起。

2 问题背后的原因

2.1 家长认知偏差——学习成绩重于身体健康

据了解,现今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读书是首要的任务,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学生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而笔者在一次学生座谈会上了解到,现今学生普遍学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影响身体机能恢复;普遍重视饮食,轻视锻炼,影响身形姿态的控制;普遍重视知识传授,轻视体能训练,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些种种情况导致学生体质健康逐渐“恶化”,而归根究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家长认知上存在偏差,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关心程度远高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

2.2 学校体育教学——从健康第一到安全第一

以温岭市第二中学为例,在现今的塑胶操场完工前,体育教学一直在水泥地面操场上进行。这样的场地在限制教师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活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体育活动场地和“不小心”而造成轻者破皮流血、重者骨折住院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使体育教师的授课观念从原来的“健康第一”转变到“安全第一”。然而不仅是笔者所在学校,据了解许多学校和体育教师出于安全考虑,对具有一定危险的教学内容,如跳高、单杠双杠、跳山羊等在实际授课“避之唯恐不及”。如此教学,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能怎能提高?

2.3 娱乐游戏普及——改变了生活娱乐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中电子游戏的逐渐普及和大热,使这一代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捧捧族”和“低头族”。现今许多学生在周末和假期等闲暇时间,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呼朋唤友,外出游玩锻炼,而是选择蜗居在家,对着各种大小不一的屏幕撒娇卖萌,喊打喊杀。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质不但难以提升,还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社会沟通交流能力,不利于心理健康。

3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就目前而言,从校园中的体育教学及校外的体育活动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似乎是解开问题症结的一剂良方。

3.1 校内活动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

3.1.1 开展丰富多彩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学校课间局限于课间操,活动强度小,形式过于单一,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增加一些内容,丰富一些形式。课间操后安排跑操练习:学生按班级组成方阵,组织初一年级绕教学楼进行跑操,初二和初三班级则在操场绕指定路线跑操,与此同时安排专人监督,避免有人偷懒和场面混乱。大课间安排分项练习:全校同学根据体育组统一安排,到指定地点领取器材,练习指定项目。5天共5个项目轮换,分别是跳绳、立定跳远、排球垫球、篮球运球、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也可根据年级段进行交叉安排,但要注意器材的回收和场地规划。

3.1.2 加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运动能力 围绕学生体质做文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体质健康项目为抓手,以技能教学为中心,积极采用多样性教学,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育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让人人掌握两项运动技能,作为终身体育的项目。

3.1.3 结合课外活动,唤起学生自主练习 课外活动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一个模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校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每天运动1小时”,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由班主任带领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分为固定和自选两部分。固定内容为每个学期规定的基本测试项目:仰卧起坐或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米、800或1 000米,由班主任自行安排。自选项目由学校体育组每个阶段规定学校进行的小型竞赛:如高三年级定点投篮、高二年级三人篮球赛、高一年级跳长绳等。

3.2 校外联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

3.2.1 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锻炼的有效延伸 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布置日常体育作业和寒暑假作业,联合家长有效的提升学生体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不仅能延续和完善学校体育运动,更能增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布置家庭体育作业,结合学校学习的内容,学生可以选择社区的体育设施完成学校学习的教学内容。具体作业的布置由各班的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共同商量布置,通过校讯通方式通知家长。寒暑假时间比较长,为避免学生在寒暑假期间长胖,缺乏锻炼导致体质下降,学校在寒暑假布置体育寒暑假作业,设置练习项目,练习次数、测试成绩等。在假期到来之前集体测试设置的练习项目,对所测试的项目进行分析。假期结束回校时带上记录表,测试设置的练习项目,检查寒暑假作业。

3.2.2 数据共享平台是实施锻炼的有效保证 学校通过校讯通平台将学生每年的国家标准体质测试成绩发送给家长,并附上针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各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商定练习内容及要求,定期发在班级微信群中让家长及学生知道,借助微信打卡或者家庭作业签名等形式,监督学生在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借助小米手环等现代化媒介监测自身锻炼情况,做到教师或家长有效检测学生锻炼数据,做到与家长及时充分的沟通,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建立校内外共同监管的学生体质管理网络。为了更好的发挥家长对子女健康的监管作用,可以在监管网络平台上设计一个“家长通道”,家长可以从这一入口登录网站,通过自己子女的学籍号查询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体育教师把学生的测试数据分布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用不同标志注明。方便学生家长们浏览和监督。

3.2.3 社区体育竞赛是发展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一些社区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竞赛,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参与竞赛学生可以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通过一次小小的社区比赛不但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能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和谐融入社会,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者应该秉持的理念。基于这样的理念,学校应与时俱进,利用校内外联动方式,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多渠道挖掘各种力量,多方位实施应用策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合利用资源。通过这些应用策略的实施,密切了家校沟通交流关系,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更多的意义在于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将体育教学理念延伸,体现了教育的持续性,有利于培养每一位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猜你喜欢

寒暑假体质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陪娃写作业,就像渡了一次劫
论寒暑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