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段位制进中小学校园的利弊得失与改进方略

2018-11-26杨振华

武术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段位制拳种武术

杨振华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物,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被天然地赋予了这样的使命。武术段位制进中小学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武术教育“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的困境,并且有利于中小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体认与掌握。自武术运动管理中小推进武术段位制进中小学已经有10余年,虽然解决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若干问题。因此,分析武术段位制进中小学校园的利弊得失与改进方略就成为了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调查法等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期望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武术教育提供一种思路和依据。

1 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的背景与现状

20世纪末,随着大量武术习练者的出现,由现代武术比赛方法决定参赛人员与成绩获得者只是少数,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习武者对习练成就的获得感与认同感。在这种背景下,1996年国家武术研究院招集专家研讨建立一种新的区别于竞技武术的等级评定制度,《中国武术段位制》及系列配套文件顺应而发,并于1997年开始实施,1998对武术界相关人员颁发了相应的等级证书。“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宄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武术传人,从一百多个拳种中选择了流传较广的拳种作为武术段位制的基本考评内容,并编写成教程出版,作为群众练习武术和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用书”。[1]自此武术段位制便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青少年作为未来武术的参与者与习练者,一方面是武术段位制推广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校武术发展的必然需求。

因为长期以来学校武术教育面临着巨大困境,武术内容正逐渐被以西方为主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代替,即使在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2]之后,全国中小学武术课程的开展依然不景气,依然面临着武术教学内容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武术教学方法的现代体育转型而不适合于武术教育、武术教学师资匮乏等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武术段位制的出台就刚好与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改革形成了共鸣与契合,如洪浩教授专门针对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指出“段位制技术有助于规范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是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可为困境中的中小学武术教育提供破解难题的良方”。[3]自2008年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出“武术六进”(即武术段位制与中小学武术教育结合)活动已经有10余年,在教学内容、培训武术师资、建立武术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一方面可以肯定武术段位制在促进中小学武术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小学武术教育面临的若干难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现实难题出台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2 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的利弊得失

对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校园以来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有利于认清当前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的实际现状,梳理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武术教育中的发展规律,对未来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开展方略提供参考。

2.1 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的利处

长期以来中小学武术教学一直依赖于20世纪50、60年代设定的武术内容,以初级拳、初级剑等内容为主,在后来的武术教材改革与编写中基本上都是沿袭着这种模式,这种以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既丢掉了武术打的特色,也难以得到体育教师认同,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一方面规范了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同时也解决了中小学武术教育教什么的问题。不仅如此,根据以往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学指导方案的不足与弱化、教学方法过度依赖于现代竞技体育内容、不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及武术技击内容等问题,武术段位制教程还专门针对中小学教育制订了教学指导方案,推出传统武术传承教学中的武术特色教学方法,解决了中小学武术教学怎么教的问题。另外,为了解决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师资问题,在10余年的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活动中,各级武术管理部门与各级教育部门合作,一方面设置了一系列的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师资培训班,另一方面还将其设定为武术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在各大体育院校进行了系列推广,解决了中小学武术教育中谁来教的问题。此外,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改变了以往武术教学中以教师主观评分、教学比赛、武术比赛为主体的评价模式,通过9段3级的段位等级考核,解决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评价问题。

2.2 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的弊端

武术段位制的推广虽然促进了中小学武术教育以及武术的总体发展,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无可避免的弊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存在着武术段位制针对性较差、重视官方推广而忽视民间的作用、级与段之间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改进、评价指标构成不合理、未形成科学化的量化指标体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待提升等。如在武术段位制的针对性方面,由于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过于统一,在武术段位制内容的选择方面不能够只选择某一拳种,进而使其全面推广,如当年的竞技武术一样形成全国性推广效应,也不能使100多个拳种全部纳入,这样不但没有精力做起来,也不利于推广。虽然当前选择了23个拳种作为段位制的推广内容,但依然无法解决在推广中孰轻孰重的问题。这种国家力量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就如同当前的学术研究一样,惯以中国武术的大帽子,而缺乏具体的针对某一拳种的研究或推广,并且这种推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妨碍了民间武术组织在武术推广中的作用,打消了民间武术组织对于武术管理或本门派武术等级认定制度探索的积极性。另外,虽然武术段位制冠以传统武术为主,但是从技术编排到服装、到考核、再到具体的组织管理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组织方式,传统文化的体现感较低。

2.3 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的获得

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推广以来,虽然存在着上述若干问题,但是总的来说,它对于促进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武术技术传播、武术基础理论知识、武术文化内涵与体认、武术健身卫生知识、武术德育教育、武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收获。在武术技术传播方面,自《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出版以来,各地区学校便开始广泛推广本地区的特色拳种,使长期以“老三样”为主的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得到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少林拳、太极拳、长拳、八极拳、咏春拳、短棍、双节棍、趣味武术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开展打破原来武术推广的单一性,促进了武术技术推广的多样化。在武术基础理论知识方面,长期以来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推广只是教授其技术内容,很少涉及武术基础理论知识,但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改变了以往武术师资、武术技术的考核模式,考核者不仅要练习武术技术,而且还要对其理论知识进行测试,这就使中小学武术教育者的武术理论知识得到丰富,进而在教学中能够向学生传播。在武术德育教育方面,武术段位制教育尤其重视武术礼仪与武德方面的引导与考核,如在段前级的武术教学中特别强调抱拳礼的内涵讲解与平时运用,强调习武先习德,要求教授者向中小学生讲述历史中的武德典范等内容。

2.4 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的损失

但凡产生一种新的事物不仅对会已有内容产生冲击,同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一方面如上所述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有许多利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影响着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优化发展。就当前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发展来看,它存在着校本武术课程受限、影响地方物色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以段位制套路为主、未能得到地方的全面响应等弊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文化同质化现象带来的文化消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重视,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等相继推出,在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热,许多武术拳种被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协调下进入校园教育,武术段位制虽然有20多个拳种,覆盖全国许多区域,但相对来说它还是武术标准化的产物,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广泛推广必然会影响其他武术文化的开展,影响武术文化的多元化推广,如河南地区作为武术大省具有许多武术拳种,但列入《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拳种只占少数比例,一方面影响了其他拳种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地区的武术推广也未能积极影响,如在焦作中小学武术教育中依然以该地区编写的陈式太极拳38式为其主要内容,在该地区的高校中也以推广陈式太极拳精要18式为主,只有个别老师在教授段位制的内容。

3 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的改进对策

根据上述对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的利弊得失进行的分析,根据对当前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现状的观察,研究认为可采用以下对策进行改进。

3.1 加强体育与教育部门结合的宏观调控

在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中,体育管理部门与教育管理部门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单位,虽然学校武术师资、课程等内容从属于教育部门,但是武术技术、竞赛活动等却多属于体育管理部门,这就给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利,存在着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等现象。在武术段位制的开展中,一方面武术段位制归属于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管理,另一方面武术段位制要想进入中小学教育进行全面推广必须经由教育部门,二者协作方能完成。当前虽然体育部门已经与教育部门在推进武术段位制进中小学方面达到了一致,但是在实际推广中由于长期积累的教学习惯、教育方案等内容,一些地区或学校的武术教学改革依然很缓慢,需要进一步调控。

3.2 合理处理武术多元化与段位制的标准化关系问题

一方面我国传统武术拳种有130种之多,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拳种正在逐渐形成或产生,但是当前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收录的武术拳种只有23个,如果按照推广者的预想,所有中小学武术课程都以段位制内容为主,那么不仅会对其他武术拳种造成巨大冲击,而且也会防碍民间拳师在武术进入中小学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影响武术文化传承创新活力。因此,中国武术段位制负责人应当组织编写人员处理好武术标准化与多元化的问题,解决由强势拳种对弱势或新兴拳种生存空间的挤压现象。从本研究看来,除了入选新拳种编写武术段位制教程外,还可以针对所有的小拳种,找到共同规律,制定出固定的考核模式与标准,使其能够与当前武术段位制的总体思路趋于一致,以保护武术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创新问题。

3.3 扩大宣传推广,制定激励措施

宣传推广对某一事物的社会化推广起着重要作用,自决定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推广以来,虽然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大力宣传与推广,但由于中小学武术根基开展较差,武术段位制教程内容与原有内容存在着差异等问题,造成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开展并不景气。除了试点学校外,其他学校中的武术段位制推广几乎处于待开展现状,每年参加学校武术段位制比赛的学校总是那么几所,缺乏新增学校。因此,针对这种问题,一方面要扩大宣传推广,使未开展武术段位制的中小学了解,并帮助他们开展武术教学,另一面还应该多举办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武术比赛等活动,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学校参与到武术段位制的开展中来,以推进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总体开展。

3.4 改进技术体系,优化评估与评价体系

武术段位制技术教程作为新编内容,虽然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经过近10余年的试验之后,一些基层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总结出了需要进一步提升或改进问题。“对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可引导中小学武术段位推广。一些学校面对评估的硬性指称,将有针对性的不同程度的加大学校武术段位制推广力度,提高推广普及速度。”[4]因此,针对当前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评促建的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动力。在评价体系方面,应当“科学构筑段位制的评价体系,以技术为中心实现具体化与可持续性。”[5]

4 结语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武术文化发展无疑正频繁经历着不同体育文化类型间激烈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以西方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外来体育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势”。[6]《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出版正是在这背景下产生,其目的正是要解决武术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校园不仅可以促进广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提高防身自卫能力,而且还可以掌握和体认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而增加文化全球化下的民族文化认同。本研究在梳理武术段位制进入中小学教育的背景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10余年来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的利弊得失,进而提出了改进对策,旨在为中小学武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和依据。

猜你喜欢

段位制拳种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瓶颈与对策研究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河南省武术段位制开展状况调查研究(1997-2011)
武术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