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会计影响的若干思考
——基于对小米、拼多多上市财务数据的比较

2018-11-25

商业会计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优先股负债营业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武汉 430011)

2018年7月,小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人们争议纷纷,引起最多质疑的是小米亏损438.9亿元、拼多多亏损5.25亿元,财务业绩并不亮眼,但却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得到了较高的估值。本文以小米、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为出发点,以二者的招股说明书为依据,分析相关财务数据,探寻不同商业模式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商业模式创新

(一)小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模式

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将小米的商业模式定义为 “铁人三项”,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这也是小米的主要经营范围和营业收入来源。小米的硬件板块主要包括手机、电视、路由器等智能化产品,与传统企业不同的是,小米采取了“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仅负责核心研发、设计和售后服务,将生产、物流等环节外包,大大减轻了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摊销,降低了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其销售模式也与传统企业不同,以电商渠道为主,不设线下门店,节省了门店开支和相关人工成本。此外,通过硬件产品扩展到其他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如各类应用、游戏、金融等,实现了多渠道盈利,构建了一个智能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生态链系统。

(二)拼多多“社交拼团”模式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采取社交拼团模式,用户能够以拼团模式随时随地买到优质、低价的商品,通过爆款秒杀的方式将商家原本积压的库存商品,输送到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手中,实现了用户满意、商家旺销、平台流量集聚三赢。此外,与淘宝不同的是,拼多多遵循社交信息流商品展示逻辑,在拼多多首页,不需要用户自己搜索,平台主动推荐,然后通过用户购买兴趣描绘用户画像,为后期精准推荐做铺垫。

小米和拼多多同属于互联网企业,二者的商业模式有别于传统企业,而商业模式的选择又将影响企业的运营模式、资源配置及财务成果。基于此,有必要对两家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比较,以辨析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会计的深刻影响。

二、相关财务数据比较

(一)上市发行价与市值比较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7港元,开盘价为每股16.6港元,总市值为473.3亿美元,远低于年初市场对小米的1 000亿美元估值,仅比2014年末的融资估值高了13.3亿美元,相较于4年前的估值增长率仅为2.9%。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9美元,开盘价为每股26.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了40%,总市值约为290亿美元。由上述数据可知,小米的发行价低于拼多多,开盘即跌破发行价,估值估价回归理性。拼多多则呈逆势上涨趋势,受到市场追捧,开盘大涨,且估值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和拼多多不约而同地选择海外上市融资,主要是基于对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预期,提前储备资金。

(二)资产规模及资产结构比较

从资产规模上看,根据小米的招股说明书,其2016年、2017年、2018年一季度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50 765 601千元、89 869 761千元、92 093 600千元。2017年小米的资产增长率为77.03%,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资产增长率为2.47%。根据拼多多的招股说明书,其2016年和2017年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1 770 751千元和13 314 470千元,资产增长率为651.91%。由此可见,2017年,小米和拼多多的资产规模均出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拼多多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资产增长率高达651.91%。探究背后的原因,2017年小米的资产增长主要是由于存货的增长,目的是为了满足手机等智能硬件销售随时交货的需求而提前准备原材料、保持库存,形成了较大的存货规模,可以认为是一种良性的资产增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而拼多多的资产增长主要是由于限制性资金增长了9 370 849千元,限制性资金是指在交易完成前买方付款暂时存放在拼多多平台账户所形成的款项,这笔资金在确认收货后会支付到卖家账户,拼多多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处置和支配,只是一种资金的临时占有和保管。如果剔除限制性资金的影响,拼多多剩余的资产为3 943 621千元,但其2017年创造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网站成交金额)为1 412亿元,可以看出拼多多的资产运营效率非常高,1元资产运用带来的GMV约为36元。

从资产结构上看,2016年、2017年、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60.35%、68.03%、66.27%;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0.33%、0.14%和0.15%。2016年、2017年小米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占比分别为8.6%和6.06%。2016年和2017年,拼多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99.03%和98.67%;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0.13%和0.07%。拼多多的资产结构中没有无形资产。由此可知,小米和拼多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均超过60%;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均不超过1%,明显属于“轻资产”结构。而在传统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往往占比较大,说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资产结构差异较大,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企业轻资产运营的特点。此外,小米更重视对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而拼多多更强调资产的流动性。

(三)资本规模及负债结构比较

从资本规模上看,小米自2010年成立起,其发展资金主要源于A轮到F轮的股权融资,发行A类、B类普通股及各轮优先股共计209 417万股。2017年小米的负债总额为217 080 452千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27 991 999千元,而资产总额仅为89 869 761千元,资产负债率为241.55%,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所导致。小米在前期多轮融资中发行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类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上升被确认为公司账面亏损,但这种亏损并未真实发生,属于非现金项目,不会影响公司的实际运营及相关现金流量。当公司上市后,所有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将转换为普通股,不会产生任何公允价值亏损。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经历了A轮到D轮的股权融资,2017年拼多多的负债总额为12 109 507千元,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为2 196 921千元,股东权益为-991 958千元,导致拼多多净资产出现负数的原因同样是受到前期多轮融资中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上升的影响。这种公允价值变动并未造成公司的实际亏损,当公司上市后,这类优先股将全部转为普通股,也不会产生任何公允价值亏损。

从负债结构上看,2016年和2017年小米的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25%和21.71%,非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1.75%和78.29%,负债结构相对稳定。其中,非流动负债中的其他非流动负债占比较高,分别为81.08%和74.37%。其他非流动负债主要为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这部分负债虽然金额较大,比重较高,但由于优先股持有者往往会行权,将这部分负债转换为普通股,因此不会给公司带来现金流负担,也不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2016年和2017年拼多多的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为100%,其中占比最高的两项流动负债为应付客户款项和商户存放款项,说明拼多多对其商户较强势,通过延长客户资金占用时间,提高自身的资金运作效率。另一方面,拼多多也将面临到期付现的现金流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四)经营成果及收入来源比较

2017年小米的营业收入为114 624 742千元,较2016年增长了46 190 581千元,增长率为40.3%。其营业收入的来源主要是智能手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和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三部分。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小米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15.96%和15.38%。营业收入和营业毛利率呈持续增长趋势,说明小米产品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营业成本为96 480 759千元,较之2016年增长了36 728 620千元,增长率为61.47%,营业成本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2017年营业利润为-41 834 105千元,净利润为-43 889 115千元,仍然是由前述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的,公司估值的不断上升导致优先股公允价值相应上升,形成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2017年拼多多的总收入为1 744 076千元,较2016年增长了1 239 212千元,增长率达245.45%;2018年一季度总收入为1 384 604千元,较2017年一季度增长了1 347 585千元,增长率达3 640.25%。目前,拼多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线上市场服务收入,包括入驻商家提供的市场推广服务和佣金收入,基本运营模式类似于淘宝网。自营商品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拼好货”水果生鲜等自营商品。2017年营业成本为722 830千元,增长率为25.09%;2018年一季度的营业成本为318 700千元,增长率为485.49%。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的营业毛利率分别为58.56%和76.98%。拼多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大幅高于营业成本增长率,说明其成本控制良好、盈利前景看好。2017年其营业利润为-595 724千元,净利润为-525 115千元,产生亏损的原因同样是受优先股会计处理的影响。

由于受到前述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单从净利润来评价小米和拼多多的经营业绩不够客观,应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其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营业毛利率的变化。虽然小米的营业收入远远高于拼多多,但其营业成本及其增幅也较高,营业毛利率远低于拼多多,从数据上来看,拼多多的商品盈利能力强于小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收入来源较单一,盈利渠道受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和客户的发展;小米的收入来源较广泛,构建了“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链系统,未来的盈利渠道和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五)现金流量比较

2017年小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为11563282千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995 669千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 677 714千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6 214 930千元,说明小米整体的现金流较充裕。当期经营和投资现金净流出主要是由于小米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产生的其他经营活动相关现金,同时投资了相关产业园建设及购买软件、专利等无形资产,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主要源于银行借款。说明小米仍处在业务上升期,积极进行资产扩张,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都比较频繁,应及时筹资以解决资金需求。

2017年拼多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为3 058 152千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15 479千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1 651千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 398 860千元,表面上看拼多多的现金流较充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的应付商户款项和商户存款金额较大,高达10 280 334千元,这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并不真正属于拼多多,本质上不应被认为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而应被认为是临时现金暂存款。如果剔除这部分现金流入,则剩余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会呈现大额赤字,可以看出,实质上拼多多的现金流压力仍然较大。

三、几点思考

通过对小米和拼多多商业模式和财务数据的比较,本文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一)轻资产运营模式对资产结构评价的挑战

基于传统企业财务分析的角度,固定资产比重较小、流动资产比重较大的固流结构被称为保守的固流结构。这类资产结构的特征在于资产流动性提升,资产风险降低,盈利水平下降,但这些特征并不适用于互联网企业。以小米、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其核心资产或者能带来盈利的主要资产并不是固定资产,而是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人力资源或无法通过会计指标计量的流量、用户数等,互联网企业采取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并不会降低盈利水平,反而会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促使盈利水平上升。因此,评价互联网企业的资产结构既要关注资产结构的稳定性,还应从资产的流动性、各类资产配置比、资产实际效率(如资产GMV的配比等)来评价资产结构的合理性。

(二)互联网企业新型融资方式对盈利评价的挑战

小米、拼多多等在境外融资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往往会采取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这类优先股相当于附带普通股认购权的债权。投资者行权时,可按约定转股价格将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放弃行权时,也可以要求企业按照约定利率赎回优先股并支付利息。采取此种融资方式,一方面,通过赋予投资者改变资产种类的权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另一方面,由于股息率往往略低于其他种类的优先股,也可以减轻发行公司的负担。但当公司估值上升,此类优先股持有者未来转股获得的普通股市场价值上升时,这种公允价值变动会被确认为亏损,影响当期盈利,但不会对公司现金流及公司实际运营产生任何影响,而且理论上这种“亏损”越大,意味着公司估值的增长程度越大,市场对公司的未来前景更看好。因此,评价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情况不能只看利润数额,而应重视利润质量,分析利润构成及盈亏原因,多角度评价盈利及成长能力。

(三)非财务指标对业绩评价的挑战

互联网企业将传统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用户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流量为中心”,其进行估值及业绩评价时往往会采取GMV、用户量、活跃度等指标,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收益及发展,但却独立于现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之外,无法在账面上予以反映。此外,不同互联网企业具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这些模式深刻影响着企业的运营、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对上述模式的描述。因此,建议互联网企业采用国际通行的整合报告模式,从公司治理、商业模式、资源配置、绩效等多方位对企业情况进行披露,保障投资人及相关利益主体的知情权,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的业绩及投资潜力。

综上,财务人员应跟随时代发展,充分了解相关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及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估值和财务能力的影响,对互联网企业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猜你喜欢

优先股负债营业
No.8 全国影院营业率降至50%以下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168家鲁股一季度赚109亿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
合理负债能够加快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