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25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商业会计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股东污染环境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000)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一项重要的“阳光政策”,目的在于借助信息公开机制提高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更好地保护环境,提高全社会的环境福利水平。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7)对政府和企业公开环境信息提出明确规定后,上交所于2008年5月公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该指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细节问题,规定除在每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体现以外,企业也可单独在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报告中披露其履行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国家环保部在2010年颁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再次强调重污染上市公司务必定期按规定披露环境信息。由于我国公开环境信息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才刚刚起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CEID)水平整体偏低(何丽梅、侯涛,2010),如何提升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积极性还值得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者们多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解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动机。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规模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内部控制与CEID显现出正相关性,尤其在重污染行业,其正向作用更明显(李志斌,2014)。 Zeng等(2010)基于我国2005—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CEID会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行业类型和企业规模的影响;Brammer和Pavelin(2008)运用700家英国企业的截面数据,发现股权分散度较高的企业更愿意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另外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结构也会影响CEID的水平。Wilmshurst和Frost等(2000)通过电子邮件调查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发现CEID与公司盈利能力的正相关性。Hossain和Reaz(2007)使用38家印度上市公司数据,Wang等(2013)使用我国沪市A股800家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公司规模与CEID的正相关性。杨熠等(2011)对502家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国有股权比例、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企业独立环保机构等公司治理因素对CEID的影响作用也很明显。

在众多外部影响因素中,由各级政府、相关环保部门带来的公共压力和政治成本,以及企业产品声誉等因素对CEID的影响很明显(王霞、徐晓东、王宸,2013)。何丽梅等(2010)根据我国112家重污染上市公司2008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指出上交所的CEID披露水平显著好于深交所的CEID,特别是重污染企业的CEID质量更好,CEID状况受到行业差异和外部环境监管制度压力的显著影响 (王建明,2008)。张彦等(2009)使用2007年111家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CEID显著负相关,但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即CEID质量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论;政府环保投入的多少与CEID显著正相关,而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监督水平对CEID 无显著影响。 Frost(2007)研究发现《公司法》(1988)出台了与环境有关的强制报告指引后,澳大利亚的公司显著增加了披露环境信息的数量,此外CEID的信息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本文手工收集了沪市320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数据,在监管最严格的上海股票交易市场中考察强制披露信息的政策效果,进而阐述企业更加积极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因。

二、理论分析

(一)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股权制衡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一大股东的潜在掠夺行为,进而保护投资者利益,更好地满足股东利益和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股权制衡度是衡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股东间存在的制衡会对管理层起约束作用,管理层在经营决策时会更充分地考虑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利益,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从而可能更加积极地披露环境信息。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上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就可能存在利益相关者将“好”公司误判为“坏”公司,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充分公开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自愿性披露理论认为,环保水平高、盈利能力好的公司更愿意披露更多信息,向市场传递这个良好的信号,能得到社会认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获得应有的外部效应。

(三)寻租理论

根据寻租理论,寻租是一种活动,是人们借由政府的保护而寻求财富转移的一个过程,因此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和干预是寻租产生的重要原因。高管层政治关联是企业进行寻租活动的具体手段和诱因之一。那么企业在披露相关环境信息的时候,可以凭借政治关联,有意识地隐蔽“坏”信息(如环境罚款等),或为达到政治目的而夸大“好”信息(如环境投资等),以迎合政府要求。

(四)外部压力理论

外部压力理论认为,公司规模越大,受到的社会关注度越高,更能引起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媒体等各方面的注意,这种“倍受关注”的外部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迫使上市公司披露更多高质量的环境信息。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行为的监督者,在公开上市的条件下,企业行为处于股东监督之下,其行为结果必须考虑到股东利益。因此,面对无可回避的股东压力,特别是环境意识较强的股东监督,上市公司出于自身利益和自身发展的考虑,会更积极地向股东报告企业环境信息。然而,临时性的突发事件会向股东传递一种“不利”信号,情绪传染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这种潜在的股东压力,2016年初在中国股市仅仅试行一周的熔断机制被迫暂停,佐证了股东情绪不可被小觑。

三、研究结论及机理分析

(一)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沪市A股重污染行业320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信息,研究了影响CEID质量的内外部因素。得到如下结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内部特征与CEID呈正相关性,且股东情绪与CEID也呈正相关性。其中,高管层政治特征与CEID显著正相关,股东压力与CEID显著正相关;另外考虑控制变量的作用,公司规模与CEID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即公司规模越大、高管层政治关联度越强,面对来自股东的巨大压力,CEID水平较高。

(二)机理分析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高管中具有政治背景的人数越多,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内容越多,信息质量相对较高。主要由于高管层中有人拥有政治资源,较早或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政策,可以较早地规避违规风险,如在节能减排、污染技术革新方面,能争取到更多政策支持。这种政治信息资源的优势,为企业带来了“先知先觉”的优势,而且还可以率先采取保护环境的行动,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外部因素中的股东压力表现出显著正向的影响作用,股东总数越大,股东监督企业的力度越大,公司就倾向于披露更为详细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环境信息质量就更高。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在关注企业经济表现的同时也关注其环境表现,特别是在对环境信息具有敏感性的重污染行业,在环境事件不断发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的诸多压力下,即便是小股东,也非常关注企业的各种环境信息,面对这种压力和需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公司规模大、经营业绩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从而通过信息传递来影响公司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的正相关关系来看,大公司更青睐于采取自愿披露的方式与相关投资者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这种方式已经逐渐为我国上市公司用来塑造良好“环保形象”和增值“环境商誉”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政策建议

由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坚持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保护股东和公众的知情权和环境权

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公开环境信息必须要先行,政府的表率作用有很强的市场引导效果。环境信息是会计信息的一个组成内容,要尽快出台并完善相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解释指南,使企业更高质量地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报告其环境行为。

(二)规避政治关联风险,营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虽然政治关联度与CEID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不能不考虑这种正向作用同样蕴含着的政治风险,特别是隐瞒或是舞弊环境污染损失,样本数据显示,样本公司普遍没有披露“环境罚款赔偿”和“其他信息”的内容,这样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但长期看,会导致社会整体环境福利不可修复性的受损,尤其大多数重污染企业是国有企业。具体来看,就要继续完成国有企业改革,避免政府官员聘用体制同国有企业高管任用制度的联系,杜绝官员在国有企业中任职的机会,彻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

企业需要“苦练内功”,包括改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吸收民间资本,降低国有股权集中度,使股权制衡结构更加合理;执行更加先进的国际化标准,包括会计信息披露标准、环境管理系统等。

综上,文章选择相比其他行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更高的重污染行业,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尽管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在逐年提升,但检验其决策有用性和可靠性将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股东污染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清洁工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漫观环境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