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以F省外事服务中心为例

2018-11-25章昌源高级会计师福建省外事服务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商业会计 2018年20期
关键词:财务制度内审资产

□章昌源(高级会计师)(福建省外事服务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3)

F省外事服务中心(前身为F省外国机构服务中心)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建立了不少的制度,促进了单位的发展。2013年与F省对外交流服务中心整合,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但改革后内控建设还没有完全整合,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F省外事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控建设重视不够,内控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单位主要负责人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指派,对内控建设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内控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以为内控建设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甚至把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混为一谈,在管理过程中建立了不少财务制度,以为建立完善财务制度就是建立完善内控制度了。单位员工对内控了解也甚少,内控文件只在财务部门传达学习,单位大部分员工没有看到国家出台相关的内控文件,对内控了解甚少,单位对内控的宣传也不够,甚至个别员工认为内控会损害个人利益,因而对内控建设积极性不高,甚至有较大抵触。

(二)尚未建立完整的内控体系

长期以来,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一系列的财务制度,其中有涉及内控建设方面的,但不全面、不完善,尤其在业务流程方面的监控还很欠缺,对下属企业单位、全省各地市分支机构、广州、北京办事处的监管还存在不少风险点。没有把内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统筹考虑,财务制度不能与业务部门的管理制度有效衔接,财务制度与部门管理制度各自为政,内控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按财政的要求,与财政有领拨款关系的事业单位都纳入部门预算范围,部门预算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预算管理还较薄弱,一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编制方法不科学,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如编制经营收入、经营支出都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专项支出没有细化项目等。二是预算执行刚性不够,没有严格按预算批复执行,预算调整追加还较为频繁,随意无序,造成预算编制和执行“两张皮”现象,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同时还存在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的现象。

(四)固定资产管理有待改善

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资产配置不合理,日常管理还不规范,资产处置手续不齐,部分资产闲置、存在损失浪费现象,资产信息化管理还较弱。虽然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后,在资产采购方面得到了加强,但后续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持续坚持定期盘点制度,出入库手续不齐,没有专人管理,只是兼管,存在兼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资产管理的需要。

(五)未建立内审机构

由于F省外事服务中心是于2013年由F省外国机构服务中心和F省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合并整合后新设的事业单位,成立的时间很短,需要变更处理的事情很多,虽对单位领导和中层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作了调整,建立健全了财务机构,充实调整了财会工作人员,但还没有建立内审机构的想法。

(六)未建立风险评估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单位只重视财务管理,重视按照财政和上级主管规定的制度执行,创新意识不强,内控意识薄弱,自我防范意识不高,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未雨绸缪意识不强,遇到问题了才采取亡羊补牢措施,没有建立风险评估长效机制。

(七)财务人员素质,还不能适应内控建设的需要

长期以来,单位财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高学历、高职称的少,对外学习交流的少,知识面窄,经验不足,有的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十几年,很少轮岗,虽然对本岗位工作较了解,但综合素质不高,虽然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业务水平长期停留在原有水平,缺乏对内控专业培训,缺乏对新知识的把握和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对违法违纪的鉴别和防范,因而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造成损失。

二、优化单位内控的措施与建议

(一)提高单位负责人、职工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法人代表,要对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承担主体责任,要亲自领导开展内控建设,要对法人代表进行不定期集中培训学习,使他们加深对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改变过去将预算控制当作内控控制的不当认识,实现“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转变。另外,内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全员参与,也要加强对职工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宣传,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座谈交流、制度上墙、内部网站宣传内控制度等不同方式,做到员工人人知晓内控、参与内控,逐步形成单位领导负总责,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全员重视内控建设的良好环境。

(二)完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实现业务流程全过程、全方位监控,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系统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明确职权和岗位分工,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按照钱账分管原则,做到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确保一个人不能办理业务的全过程。重要财务岗位每3年轮岗一次。

2.完善业务流程全过程监控,防范经营风险。梳理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分工,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系统分析风险,确定风险点,采取风险应对策略,优化措施的制定,实现严密的财务流程审批制度,发挥会计系统的程序控制作用,按照制衡性原则,落实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重要岗位定期轮岗,明确职责分工、确定业务流程,做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签订合同、业务谈判保证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同时通过规范的流程杜绝人情等因素的干扰,防范风险。将业务部门的风险防控与财务制度对接,融入到单位整个内控体系当中。

3.完善下属企业和外地分支机构、服务处的监管。对下属企业实行集中式财务管理,法人代表由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取消担保权、贷款权、对外投资权,按照全面预算的额度要求管好现有资产,实现利润最大化。对外地分支机构、服务处指定负责人管理,其他人员都要听从负责人的管理和安排;开展业务现金收入当天解入银行,填写当天业务与现金业务日报表上传事业单位对口业务部门,与总部日日对账,并通过制度规定限制工作人员与代办机构有利益往来,防止私相授受,损公肥私。

(三)完善预算管理控制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在将单位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编制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部门预算的约束机制,一是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由财务、办公室、党办、纪检、人事等部门共同组成,形成单位负责人牵头负责,其他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组织机制,确保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及时沟通,避免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等脱节。二是建立健全预算制度,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与评价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在预算编制环节,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改变“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各种专项资金要尽量细化到具体项目。在预算执行环节,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防止相互挤占,防止“重编制、轻执行”,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在预算执行末期,通过编制决算报表,推进预算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分析预算完成的程度,根据考评结果,对严格依照预算执行的予以表彰,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对执行差异较大的提出整改,绩效考评的执行,保证了预算的有效执行,确保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健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

1.充实调整资产管理人员,健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明确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财务、技术和使用等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调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等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完善资产入库、出库手续,对整合后所有资产包括下属企业单位的资产进行重新登记,建立资产卡片,对所有资产粘贴条形码标签,及时登记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一物一卡一码,做到物、卡、账的统一,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建立定期盘点清查制度。每年年终,规定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配合,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机制。

3.完善资产配置管理,建立调剂机制,提高使用效率。严把资产的“入口关”,对已制定配置标准的,严格按照标准配置。尽快建立部门各事业单位和下属企业单位之间资产调剂使用制度,逐步建立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超标准配置、长期闲置资产的调剂制度,调剂不同单位余缺,加强和规范对所办下属企业单位资产的监管,与所办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

4.切实把好资产“出口关”,加强资产的处置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并通过拍卖、招投标等公开进场交易方式积极处置闲置资产,回收资金。

5.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要适应形势,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对接,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对资产进行实时管理,随时掌握存量和分布情况,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有效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

(五)设立内审机构

内审机构是单位内部控制的再监督,建立内审机构十分必要。一是建议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直接归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与单位财务部、办公室平行设置,不隶属于单位的内设机构。工作人员也是单独聘任,不隶属单位任何部门。二是建立完善内部审计流程,积极引入审计新方法、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培养政治严明、廉洁自律、业务精通的专业审计人才。四是通过内审,发现漏洞和隐患,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防微杜渐,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定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风险评估,明确业务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采取各种方法管理单位经济活动,从而给单位减少损失。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对单位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的,进行评估,减少风险发生几率。

(七)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适应内控建设的需要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财务人员作为单位内控的主要组织者,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强,而且法律性和政策性也要强,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内控知识的专业培训,熟悉内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单位的业务流程,尤其是内控关键风险点的识别和控制,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为建立健全单位内控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猜你喜欢

财务制度内审资产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经管理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的监管措施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