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武术软实力的提升及输出路径研究*

2018-11-25

体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实力倡议

陈 鹏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武术软实力的提升及输出路径研究*

陈 鹏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我国武术软实力提升及输出路径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武术软实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是武术软实力的基础建构、武术的文化层、竞赛管理层和对外传播层四个层面。对外输出路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增大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的引导机制,塑造武术对外发展的和谐软环境;以教育部为主线,加大武术教育国际化的方针策略,规范武术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武术对外交流团队活动的开展;加大武术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一带一路”;武术软实力;提升;输出路径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在出席印度尼西亚国会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上统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为构建国际社会合作发展的新平台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借助于“古丝绸之路”文化基点构建的国际社会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她是对“古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延续,承载着历史的使命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思路精神,是中国方案的伟大实践,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未来担当。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蕴涵世界共享价值的现实诠释。不仅表征着文化蕴涵的权利话语的现实建构,而且指谓着文化蕴涵价值特质的现实诠释,更是中国武术在坚持走出去时赋予世界体育文化交流的丰富“外延”特质。目前,国内对武术软实力的研究较少,处于起步阶段。对武术软实力内涵的解析缺乏统一界定,且诸多理论中支撑结构理解浅显。在当今纵横交织的“一带一路”倡议布局和“新常态”“新时代”下,理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世界性实践为引领,捋清武术软实力内涵及外延的辐射空间,研究提升武术软实力,探索具有中国体育文化特色的对外输出路径,为促进中国特色与世界体育文化的融合、借鉴、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并为最终实现武术文化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全面践行目标提供新的借鉴蓝本。

1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武术软实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1.1 夯实武术软实力的基础建构

迈克尔.巴尔指出:“硬实力是指通过胁迫或收买的方式让他人追随自己的能力;软实力则主要依靠劝说或合作等方式获得期望的结果。”在硬软实力概念临界点下又拓延出了“巧实力”的情境,即整合武力、强迫、收买、劝说等一些软硬兼施的手段[1]。现结合武术软实力内涵及外延的核心价值元素,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武术软实力要通过自身“硬实力”、“巧实力”的提升,来加大武术软实力的基础建构。第一,借助“一带一路”良好契机的顺风车去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并借鉴国家政策去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武术文化的衍生产品的输出量。第二,继承、创办、创新国内外各项武术赛事活动。第三,融合、借助高科技传媒多元化运作水平,夯实受众与媒体的深度互动、沟通与交流。第四,在武术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方面,应顺应时代趋势去积极的和国内外高端电子产业、技术做衔接,并充分借鉴、利用微信、微博、QQ等现代化互联网机制去构筑自身多媒体、网络等高科技的运行水平。

1.2 凝练提升武术的文化层

华夏数千年,中国武术在其漫长的历史演绎中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熏陶和浸润,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渗透出东方文明的文化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技术的精湛和深邃的文化意蕴。从文化学的视角来审视武术文化层的蕴涵,亦可分为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和心理价值层三个层面[2],即功能层、价值层和心理层,以此展开就是人与物、人与人和武术文化形态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等。由浅入深亦可解读为边缘层武术软实力、中间层武术软实力和核心层武术软实力[3]。因此,在凝炼提升武术文化层时应从更深层次的稳固的心理价值层武术软实力为抓手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软运用。在运作中要激发出武术文化层所蕴涵的多维建构核心价值元素,如武术文化的影响力、融合力、号召力等体现民族性格、民族情怀、思维模式,彰显个人情操的软运用视为自身的意念导向。心理价值层武术软实力是由边缘层和中间层武术软实力层层逐步递进过来的,要向更深一层的过渡和转化势必要具备优越的好感吸引、接触感知,而达我愿的非强制性过程。当今,如何妥善处理好由浅一层次递进到深一层次的武术软实力的跨越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瓶颈。

1.3 改革创新武术的竞赛管理层

当今,竞赛管理层的改革创新,第一,要加强体制建设。中国武术对外传播发展,要先处理好竞赛与管理体制层的改革与创新。在运作中要摒弃旧思想、旧观念,以清晰的思维梳理好武术竞赛管理层的内在运行机制,以期在武术项目的设置上、规则的评定上、评分细则的评判上以及裁判员、教练员的聘用、选拔、培训上均应以全新的面貌去进行改革。第二,改变以往侧重技术的传播模式,践行文化与技术联合并用以体现中国武术文化心理价值层为理论核心的创新改革。第三,夯实科技创新为引导,加大融入武术训练机制,提供供给侧改革,激发创新办赛理念,重点打造人物名牌效应及武术品牌赛事[4]。第四,探索、尝试以加快中国武术向现代化转型,为中国武术的存续与发展提供动力。

1.4 推陈出新武术的对外传播层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们理应借助这次良好契机、跨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秉持高瞻远瞩的新思想、新思路去大力扩展对外传播层的推陈出新,积极与异域受众文化进行接轨、融合,探寻可走之路。第一,变革传播模式,摆脱以人际、群体和组织传播为主要的传统模式,积极践行、联络、融合以网络、新媒体等具有交互性、立体化、多元化、互动化为主要的传播新模式。第二,借鉴韩国跆拳道国际化推广模式,把对德的推崇和礼的教程摆在前面[5]。在运作过程中挖掘、整理、引导受众群体对尚武精神、武德思想以及肢体动作所附涵的价值特性、中国武术文化所蕴涵的文化精髓去进行教导,避免出现单纯的以技击教授为主要的程式化现象。第三,加大、促进对外传播层的品牌效应,创新、创办武术新赛事,如世界传统武术节、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等。第四,改变以往以比赛、展演为主的运作模式,提升对外物化程度,使其对外传播定位于深层次的文化传播[6]。

2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武术软实力输出的路径构建

2.1 增大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的引导机制,塑造武术对外发展的和谐软环境

截止目前,文化部在海外建设有二十多个中国文化中心以及在多个国家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月”活动,但多数是停留在表演、展示等层面,是条块割据的,没有对中国武术文化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实现推广的规模化效益,以至于出现单打独奏、各自为政的局面[7]。虽然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设置有武术对外发展组织机构,但其对海外的推广还远远不能胜任。当今要全面塑造武术对外发展的和谐软环境,势必要站在国家层面以实现国家意志为核心理念的对外引导机构。因此,要加大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的引导机制,积极建立中国武术国际推广组织机构,以期在对外人才培养,裁判员、教练员、远动员培训,创建武术专家库以及中国武术文化内容的传播等做好统筹指挥和协调工作。否则,各组织机构就如同一盘散沙,好看不中用。其次,应站在国家文化视角下创设中国武术对外文化服务的协调组织机构,以期将中国武术文化融合到中国文化的范围当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2 以教育部为主线,加大武术教育国际化的方针策略,规范武术人才梯队建设

教育部职责权限是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负责协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及其他部门、机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支持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等。尽管教育部设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但对武术国际化的发展与传播还需继续加强。当今在新时代新倡议下,我们理应秉持以教育部为主线的原则,在加大实施武术教育国际化的方针策略时,积极组建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武术对外发展小组,为创建外部和谐软环境,扎实推进海外武术市场的占有率,促进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规范武术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好技能水平高、理论层次渊博、道德情操高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另外,在教练员与裁判员的选拔、培训与指导层面,运动员的培训与遴选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均要给予大力的经济援助与政策扶持,避免出现“无龙头、无组织”的尴尬局面。

2.3 促进武术对外交流团队活动的开展

积极促进武术对外交流团队活动的开展是我国武术文化与国际的融合,更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客观需要。当今,伴随着武术国际化不断的提升,衍生出一些国际性著名武术品牌赛事和表演团队,如香港国际武术节、澳门国际武术节、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等以及少林武僧团表演团队的成立,北京体育大学为搭建广阔的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设立了“一带一路”体育人才奖学金。2018年春节期间成立的“一带一路”中国太极文化世界行公益活动,旨在向全球推广中国传统太极文化,促进各地文化与中华文化碰撞交融的世界舞台。以上各项赛事及活动的普遍开展均将为我国武术国际化对外交流团队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促进武术对外交流团队活动开展之际,我们应站在国家的层面来重新审视加大开展力度。在运行中充分借助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和外交部四个部门,夯实增进组织各类建交等各类活动,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武术对外发展小组,发挥各驻外使领馆、中资企业机构、中国文化中心和华人华侨留学生的作用,并与国际武术联合会及各国相关团体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月、文化周和各类武术赛事、武术文化交流等活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理应以上述赛事和活动为基点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为促进中国武术对外交流团队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2.4 加大武术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第一,在加大武术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妨借鉴韩国跆拳道以礼始以礼终的国际化推广模式,在实践运行中把对德和礼的推崇及教化上升到受众习武的自觉上,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与冲撞下要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第二,积极组建国际武术教育交流研讨会,并对探讨落实的理论成果及时的进行中英文翻译和实践。第三,夯实中国传统文化域外研究场所,切实落实好中国文化中心、东方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代表东方璀璨文化文明的研究基地。第四,继续维系加速武术申奥进程。张玉萍指出:“申奥不是目的,终极目标是借助申奥推广中国武术,加速中国武术国际化”[8]。因此,只有不放弃继续保持申奥的细心和决心,才能够继续深化加速中国武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3 结束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武术如何摆脱当今的瓶颈,走上自身软实力快速发展、提升之路及有效的探索对外输出之路,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当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契机下,理应借助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重新审视、定位、厘清武术软实力构建的核心要素及价值特性,并深度剖析、挖掘、整理其提升的各项方针、策略,进而为夯实输出路径,扩大对外传播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运行中要体现以国家意志为主体的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等发展模式,以此来加大武术软实力的内涵建构,以期在传播过程中创新研究思维,夯实武术软实力构建,并将其各种资源和核心要素进行长效有质的融合、贯通、渗透,避免出现断层、昙花一现及单打独奏、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在对外输出路径上应坚持、提倡秉持平等、发展互惠的原则,为中国武术在海外传播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借鉴和理论参考。在当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武术只有充分借鉴这次大好的机会来着重夯实自身软实力内涵建设及加大对外输出之路,以此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为加大武术入奥进程,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后勤保障。

[1] 石竹芳,译.迈克尔.巴尔.中国软实力:谁在害怕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9-11.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27.

[3] 李守培,郭玉成.中国武术软实力的内涵与作用过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28(1):29-34.

[4]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J].中华武术(研究),2016(9):6-11.

[5] 王林.武术养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41.

[6] 袁金宝.武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内涵及提升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50-56.

[7] 王林.武术养生文化国际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27.

[8] 张玉萍.武术入奥仍在努力 申请加入2024年奥运会[EB/OL].[2017-05-12].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7/0512/c22167-29272351.html.

On the Improvement of Soft Power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the Export Paths of It Under the Strategic Situa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CHEN Peng

(Yancheng Normal College, Yancheng 224002, Jiangsu, China)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编号:16TYC002)。

陈鹏(1983—),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国际传播。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实力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实力抢镜
Happy Afternoon Tea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