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研究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018-11-24王茜
王茜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微信成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本文解读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对于提高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优势,分析了高校微信公众号在研究生群体中“有效传播”碰到的问题,最终从形成品牌效应、按需出发、优化内容、建立长效管理体系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培养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作为人才培养金字塔的最顶层的精英知识分子,正处于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判断和取向直接决定了未来我国高知阶层的精神层次以及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高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新政策、新变化、新特点决定了在研究生中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应打破原始陈旧的线条化、纸质化、单一化的路径,进入网络化、可视化的数字传播时代。而高校思政教育专家更要积极投入到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建设浪潮中去,充分发挥其在主流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早日真正覆盖、渗透到研究生中去,成为他们人生的灯塔、心灵的罗盘。
一、高校微信公众号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独特优势
(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及时性
公众号发布信息之后,产生的信息流经由微信平台等其他二级媒介以“细胞裂变”的形式分享、转发至朋友圈、微信好友、微信群甚至微博、QQ、Face.book等平台中继续传播。好口碑的精品会迅速传播开来并吸引更多关注,以“裂变式传播循环”,进一步带动关注度的提升,并且网络传播模式将突破时空界限并有效避免信息传递中的损耗,帮助用户将碎片时间高效化、黄金化利用。
(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样性
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整合传播理论,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等多种手段,将信息传播的渠道由平面变为立体,使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通过形与声、事与理、情与法的有机融合寓教于乐,创造出图文并茂、声影兼具的表达情境,最大程度地调动用户感官,在最短时间内赢得其关注。
二、高校微信公众号在研究生群体中“有效传播”遇到的问题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用户会自主选择接受、分享自己有兴趣的信息。当其接收到推送后会产生三种转化:第一种是对推送标题不感兴趣,不进行阅读;第二种是阅读过信息后并未分享转发,仅增加了阅读量;第三种是对信息产生兴趣后主动阅读并分享,进而产生裂变式的传播循环,即信息的“有效传播”。然而,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研究生中的“有效传播”却受到了不小的阻碍。
(一)研究生接触微信公众平台的动机需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程度不高
研究生教育以为国家储备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其专业方向更为精细化。而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公众号阅读的目的性和信息获取的针对性更为明显,主要以获取与自己相关的通知和查询信息为主,而弘扬主旋律、获取正能量的主观意识不够强烈。
(二)经由高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精
绝大部分研究生坦言接触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相关教育,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其内容枯燥无味,可有可无,不会主动关注。究其原因,主观方面在于研究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目的性更强,价值观更趋于实用主义。而客观方面则反映出运营者在对主流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定位上,还存在改进的余地。具体表现为:内容空洞,流于形式,难以引起研究生的共鸣;文章深度不够,缺乏精品好文;参与互动感不强,难以调动研究生主动关注的积极性;存在感不强,更多的高校公众号内容千篇一律,不具特色,导致用户黏性不足。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的管理机制落后
微信公众平台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撑,但目前的高校或多或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一是制度管理低效,部分高校日常管理松散,运营团队成员动力不足,缺乏积极性。二是团队媒体素质不足,成员多以学生为主,不能完全掌握专业技能,难以产出制作精良的高质量推送;三是成员日常精力有限。就研究生而言,其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个人真正投入运作的时间则为1~2年,团队成员流动性强,而日常繁重的科研任务,更使得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以保证公众号更新的频率和内容质量。
三、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和策略
(一)创新传播形式,形成品牌效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从根本上产生成效,还要把握流行脉搏,创新教育形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要发挥主体优势。研究生不仅是高校微信公众号的重要受众群体,更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应该充分发挥他们作为主体的积极性与创作力,以约稿、投稿等形式吸引创作人才,给予广大研究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其在微信公众平台看到自己的身影,见证自己的成长,进一步激发其参与热情,使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深入渗透到研究生中去。
二要注重品牌打造。要在众多种类各异、精品频出的微信公众平台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学校、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当前研究生群体特征、专业特色和成长需求,探寻个性化的教育路径,通过打造品牌栏目,如校园电台,“微树洞”等特色栏目,提高已有用户黏性和忠诚度,增加潜在用户的关注度。
三要增加互动吸粉。除了通过搜索账号关注、朋友圈转发、好友推荐等多种渠道的裂变式传播外,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提高关注量。对于本身拥有较多粉丝的高校公众号来说,通过微信墙、投票、点赞、抽奖、调查问卷、在线咨询等形式线上线下与研究生开展互动,不仅能维持粉丝数量,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用户关注量。
(二)更新教育理念,从需求出发,“以生为本”
对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基于内在价值观念相契合的自觉、主动式认同,而不是强制、诱导式的认同,也不是盲目、跟风式的认同。马斯诺的层次理论也进一步说明,只有以研究生的内在需要为出发点,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赢来其对价值观教育的主动认同。
一要关注内需。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要从研究生的个人成长和实际需要为核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应在研究生科研学习、生活情感、工作就业等多方面与之产生共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解决其现实问题中有机融入价值观教育,及时把握话语主导权,提升研究生的信任感和认可度,让高校微信公众号成为研究生校园生活不可或缺部分。
二要注重数据分析。后台留言反馈机制有效拉近了公众号与订阅者的距离。用户、图文、消息、页面接口分析等数据分析维度可以将传播效果数字化、可视化。微信团队可以据此有效征集用户的使用意见和心理需求,及时对运营策略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三)优化教育内容,打造文化精品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推动文化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缺乏有影响力的精品作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不够”是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使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成为更具内涵和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是当前高校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要内容引领,内涵至上。努力提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气度与格局,打造出内容丰富不失内涵、生动鲜活不乏权威的微信话语体系,将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科研活动、组织生活、工作就业等作为切入点,为其提供谈科研、传党音、说生活、聊困惑的线上平台,不断弘扬主旋律、树立新标杆、传播正能量。
二要相时而动,趁热打铁。微观上,应遵循研究生的生活作息规律。由于研究生在校期间更多以科学研究为主,因此公众号除紧急通知外,日常推送尽量保持在晚上进行。宏观上,利用重要时间点开展活动推广,打造线上文化品牌;重视传统节日的的宣传教化和文化熏陶功能,提升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利用校园重大学生活动激发研究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凝聚力。
(四)加强团队建设,建立长效管理体系
一要打造核心团队。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指导教师、学生骨干组成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提升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在思想理论水平上,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及时掌握研究生用户思想动态,做好主流价值引导;在新技术应用能力上,要熟练掌握公众号运营技能,“高大上”与“接地气”兼具,创造出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微信正能量”;在学生干部培养上,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形式让研究生同时成为教育的主客体,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和参与热情。
二要严格制度措施。首先要设置合理的运营机制,不断完善策划调研、内容编排、消息发布、数据分析、反馈沟通等环节,确保质量;其次要认真开展组织培训,掌握不断更新换代的新媒体技术,及时对运营团队新成员“传、帮、带”,培养出懂新闻、有技术、会宣传的学生运营团队;最后要建立完备的奖惩机制,定期绩效考核,不断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校宣传主阵地之一,承担着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任务。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各大高校平台更应不断创新,通过“精耕细作”延伸报道广度、拓宽报道深度,以为研究生传递有趣,有用,有序,有热点,有参与,有共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品而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