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2018-11-24钟芝兰
钟芝兰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各级教育改革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拐点,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时代要点,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互联网+”转型,已经成为开放大学建设发展的重点。本文在简要阐述“互联网+”和开放大学内涵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机遇和挑战,并重点从融资渠道、在线资源、双创基地、多元模式四个维度入手,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实施路径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全面推进与落实,我国现代化教育正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开放化、互动化的办学模式,打造双创型、共享型的深度整合平臺,完善以订单式、“3+1”式、工学交替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全新方向,以及开放大学改革创新的全新要义。因此,结合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现状,以“互联网+开放大学”理念为指导,对新常态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互联网+开放大学
2015年7月1日,中央政府正式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自此“互联网+”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成为了各行各业转型创新的指导纲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更是成为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发展路径和理论支撑。而开放大学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依托,面向广大成人学习者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全新教育主体,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2017年,我国正式出台了《国家开放大学改革建设“十三五”规划》,对开放大学的“互联网+”转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重点推进在线学习平台、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积极打造信息技术与成人高等教育深度整合的现代化办学体系。具体来讲,“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诉求,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入合作,灵活、合理地开设特色专业,推动开放大学教育的创新转型。
可见,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就是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利用互联网思维思考和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构建交互式、双创式教育体系,打破传统校企合作单向化的教学局面与形态,采取订单式、“3+1”式、工学交替式、“训研就”一体化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释放开放大学校企合作的正面效能,以培养综合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可以说,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能够将学校、企业和成人学生进行深度整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习机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能够有效提高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校企合作领域,不仅有效满足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规模要求,而且满足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高效化。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开放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成为可实现无缝覆盖的学习平台,为行业企业、社区农村等提供终身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拓展了开放大学校企合作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更广范围内的实施与生成。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以校企合作为核心支撑的职业教育,能够借助开放大学在线学习平台,结合成人学习者所在行业企业的岗位特征和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的职业化课程体系,进而真正实现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岗位实训远程化、优质课程网络化,为提高办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现实挑战。虽然“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具体包括:
第一,资金匮乏。在开放大学的校企合作办学中,无论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还是学习者的实习,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中,实习实训基地、远程教育平台、多媒体设施、校园网络运行等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保持正常运营。但就现状来讲,由于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我国许多开放大学并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储备,而这就造成了其信息化建设的滞后性问题,并最终带来了校企合作办学浅层化的问题。
第二,在线课程建设滞后。一方面,就在线教学内容来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或是结构比例上,都缺乏实用性的东西。许多教材都是参照本科同类专业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简单修改而来的,这就造成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脱节,未能就当前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展开深入调研。可以说,虽然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中有师资配备和硬件设施的支撑,但专业对口的在线课程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就课程体系建设来讲,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过少,立体化、系统化不强。当前许多开放大学的在线课程,主要是传统纸质教材的线上呈现,缺乏配套指导学生实践的微课、多媒体、电子教案等课程资源,同时生成性课程资源也十分匮乏,间接影响了整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理论知识无法与岗位实践相结合。
第三,实习实训基地相对落后。“互联网+”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开放大学纷纷成立实习实训基地,但在具体建设和实际使用上却存在较大限制,缺乏对基础岗位技能的培养,没有形成一种持续的、稳定的、深层的合作机制,缺乏具有实质性的实训基地。再加上实习期间很多学生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以及受人才流动的影响,企业基本不会提供一些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核心技能的实习岗位,这就影响了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效果。此外,许多企业为追求效益最大化,以及为了避免因实习生大量流失的风险,不愿意与开放大学合作,甚至拒绝接纳实习生,造成实习受阻,效果不佳。
三、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路径
(一)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政策法规。“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应该逐步向质的方向转变,加快构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融资渠道,无疑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首先,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我国开放大学,应结合地方经济水平和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校企合作办学经费委员会、基金会、评估委员会等组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税收政策,鼓励相关利益主体对开放大学进行资助。同时,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实验实训设备、教学科研设备等已有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社会成人学习者开展个性化、优质化的线下培训服务,在充分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效益空间。
其次,加强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合法化建设,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在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中,企业可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对开放大学进行人股,以真正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中,这样才能将两者“绑在一起”,有利于实现互惠双赢。此外,要全面落实《校企合作促进法》,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实践教育优势作用。具体来讲,开放大学应与企业一道,共同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或示范基地,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吸引更多国外资金的投入。
此外,开放大学应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如上文所述设立专门负责融资的经费委员会,或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学对接管理小组、硬件设备采购安装小组、线下培训服务小组等,以增强校企合作办学的规范化、细分化,为实现高效的合作办学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拥抱信息技术,开发在线资源。“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作用,构建与校企合作办学相符的在线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开放大学时代转型的关键。首先,要加强教材研发。校企双方要以信息技术为根本依托,在传统纸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推动各专业的课程改革。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微视频、在线测试等数字资源,不仅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增进了师生的多维互动,同时提高了教材的利用率。具体来讲,开放大学要结合专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聘请专业化、双师型教师进行教材研发,因为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有效把握成人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此才能确保教材实用价值的深入挖掘与利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要积极拥抱信息技术,对基础的专业课程课件进行整合包装,然后以电子教案、微视频、在线测评等方式放到远程教育中心平台上,以进一步丰富网络课程资源。例如,开放大学可以传统教材为蓝本,结合企业岗位特点,将其中的抽象知识进行动画、微视频等形式的立体化呈现,帮助成人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扩大专业课程的适用范围,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质量。
(三)建设双创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双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开放大学联合企业一道,积极打造双创基地,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首先,打造“互联网+”双创实训基地。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开放大学和相关企业要积极打造双新创业孵化中心、产学研转化基地、生产实践实训基地等,全面落实“互联网+開放大学”战略,推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5年成立的江苏开放大学京东商学院,与京东公司联手开设了电子商务、云计算、市场营销等专业,并将京东全国客服中心设在了校园,成立了面向广大成人学生的京东校园运营中心,成功打破了创新壁垒,拓展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效益空间。
其次,共建平台促进资源双向流动。“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要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打造专业化的人才培育基地,促进双方创新资源的双向流动。2016年,江苏开放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打造了“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一年多来,双方借助行业发展的有利东风,在双方深度整合的基础上,培育了一批专业能力过硬、实战能力极强的技能型人才,成功营造了校企优质资源双向流动、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创新的局面。
(四)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互联网+”背景下,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相关教育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实训一就业”一体化、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全新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拓展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首先,开放大学要积极推行“3+1”实习式合作办学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前三个学年进行以开放大学教育为主的理论学习,最后一个学年进行以企业实训为主的实习操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省校企合作办学的人力财力,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其次,开放大学要积极推行项目式,或者说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以旅游专业为例,学校可结合旅游企业旺季的人才需求,派驻部分学生去企业,以解决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但时间要控制在一个月以内。例如,博鳌亚洲论坛的会议接待、全球模特大赛的会议接待,或是国际性重大会议接待等,开放大学可采用调课的方式,让部分学生去企业开展项目式实践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最后,开放大学与企业要积极探索储备式、交互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以及校企双方的良性介入,为职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提供坚实保障。具体来讲,就是在校企双向合作的基础上,对开放大学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素养、岗位能力、技术应用培训,针对校企双方的差异性,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培养可适应不同生产环境和岗位需求的高级实务运作人才。在以培养、储备为核心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的关系由以往的单向关系转变为了双向良性介入,企业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全面落实,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渗透,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的外部环境和运作模式正在发生巨大改变。“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是激发开放大学发展活力、实现优质资源双向流通、培养高水准应用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本文提出的“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实施路径,包括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政策法规;拥抱信息技术,开发在线资源;建设双创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不仅能够让企业获得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而且能够让开放大学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同时有助于提高开放大学校企合作办学质量,进而为成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化的教育教学、就业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