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对策研究

2018-11-24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商业会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协同教研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100101)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财务专业人士在战略思维和价值创造这两个领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寻找到一种能够应对商业环境快速变化同时能够激发个体效率潜能的组织方式。组织越复杂,就越需要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为企业管理提供基础信息、管控手段、评价方法等,从而为企业决策、改进管理和提高绩效服务。但与巨大的需求相对的,却是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严重匮乏。为此,财政部于2014年10月27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2016年6月,财政部又印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促进各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同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管理会计的建设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也同步提上日程。

一、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现状分析

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高校普遍参与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可以打破高等教育过度封闭的局面,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以实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目标。在产教研协同育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方面,我国有部分高校与企业建立了产教研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数量、规模和实力与推动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现状如下:

(一)我国尚未制定权威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认定机制。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财务会计人才培养不仅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而且有着一套成熟的、被权威机构所认可的专业资格认定机制,尽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取消,降低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但同时也明确了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财务人员能力的具体要求。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前在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通行标准。截至目前,已有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国际执业资格(LCCIIQ)、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国际财务管理师(IFM)、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等十多种不同的国际资格认证体系进入我国。可见,西方国家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早,已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考试认证体系和运作模式,无论是CIMA还是CMA,其考核内容设置均与实务工作紧密结合,并且在不断更新,考试内容能直观地反映出当下的经济环境所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但是这些已有的国际资格认证体系未必符合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也有少数社会培训机构紧跟会计人才转型趋势设置了管理会计课程,并颁发相应证书,但并未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尚需建设完善。

(二)现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误区,矮化财务会计。现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严格区分开来,矮化财务会计,拔高管理会计,只是简单地在培养方案中调整增设了几门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等,忽略了原有财务会计类课程的重要性,培养方案设计缺乏整体思考,没有真正理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实际上,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财务会计的培养基础。

(三)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表面化,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脱节。高校一向重视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校企终究属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其核心利益也不完全一致,因此,不少高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而不是协同。高校在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未必会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设计,企业在产教研方面的合作大多停留在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等,缺乏在课程开发、联合科研、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协同,受制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金投入政策等诸多因素,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存在表面化、功利化、短期化现象,不能形成长效机制,缺乏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对策

(一)明确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内涵,合理定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前,首先要明确管理会计人才的内涵,了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在人才培养上的共性和侧重点,消除对会计人才培养认识上的误区,不是简单的对两类人才的培养,而是结合新形势下会计人才需求的转型升级,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素质、技能的培养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合理定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最根本的问题。

(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胜任能力框架。明确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需要有衡量人才水平的标准,以培养合格的企业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可以参照会计国家职业标准,同时借鉴西方管理会计能力框架标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胜任能力框架及评价体系。首先应充分调研了解我国企业的特点和管理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其次对不同规模、性质企业的管理会计岗位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会计国家职业标准知识、素质和技能的提取,选择为我所用的西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标准,明确不同岗位层级的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这是保证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

(三)构建基于管理会计人才胜任能力框架标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为依据,以产教研协同育人为载体,突破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研究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和工作规律,对管理会计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设计,按照“认知——迁移——应用——发展”的四阶段认知规律以及 “初学者——提高者——熟练者——能手”的职业成长路径,以管理会计人才职业知识和职业任务为基本内容要素,从学习阶段、学习内容、职业成长三个维度界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边界,明晰财务会计人才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区别与联系,设计科学合理、务实求真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实际上,面对目前的财务人员转型趋势,高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应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切勿盲目迎合“管理”二字,只做表面文章。而是应该认真审视、分析原有财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明确哪些课程需要保持不动、哪些课程需要删除、哪些课程内容需要升级、哪些课程需要添加,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调整都要依据管理会计人才胜任能力框架的要求来实施。这就要求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讲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师,还包括所有专业课教师,把每门课的教学内容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胜任能力相对接,将其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是保证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关键。

(四)切实做到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有效融合。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是一项综合工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以2012年3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为引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教研紧密合作等途径,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在明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路径,拓宽夯实已有的联合教学、课程开发、行业实践、科研合作四个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层次、全方位、双向式地构建内向深度协同和外向开放协同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优势互补、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能力同步”的协同效应,激发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内生活力。协调校企合作各方利益,找到共享共赢切入点,将协同育人平台变为协同育人实体联盟,邀请企业参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让师生走出去和企业走进来,形成贯通,消除短期化、功利化,把最早利用人脉资源的校企合作提升为高校名片式的共赢合作,并形成长效机制。这是保证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从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我国会计职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应用型大学具有更加鲜明的定位和特色,所培养的人才应更加具有学术应用性和职业适应性。在“互联网+”以及财务人员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把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放在首位,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寻找切合的对接点,可以弥补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缺口,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职能转变的要求。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协同教研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