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苏百钧的《清辉》

2018-11-23姚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图像学清辉

姚婧

摘 要:19世纪下半叶,法国学者马莱首次提出图像学概念后,潘诺夫斯基将图像学概念发展丰富,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分成了三个层次:解释图像的自然意义;发现和解释艺术图像的传统意义即作品的特定主题的解释,称图像志分析;解释作品的更深的内在意义或内容,这称为图像学分析即帕氏所谓象征意义,即作品背后的潜在意义。现代图像学涉及的学科也非常众多,如形式分析、社会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与它们的交叉也是现代图像学的一个特点。在绘画领域,图像学应用广泛,它不仅用于研究西方绘画作品,对于我国绘画作品也同样适应。通过图像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并接近其背后的真相。文章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在研究苏百钧《清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运用图像学知识分析阐释《清辉》,以期为绘画作品的研究分析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清辉;苏百钧;图像学

图像学理论的第一层含义可以理解为所见即所得,仅解释作品的自然意义,不考虑作品的深层含义。看画面本身直观描绘的一些内容,识别作品中的物象、色彩、形态等,感受作品给我们传达的一些基本的信息,让我们先从视觉上对整幅作品有个大的感受。探讨作品再现的自然意义,而不讨论其内涵和其反映出来的深层意义。

《清辉》是当代著名花鸟画家苏百钧的一幅大尺寸工笔花鸟画作品,它以夜晚盛开的茂盛的三棱剑花为题材,描绘了大片的蓝色花梗爬满了几乎整个画面,而白色的剑花在蓝色花梗的衬托下含苞怒放,给人一种氤氲的如梦似幻的美感。整幅作品构图有序,错落有致,协调中有变化。大面积的蓝色花梗在画面中错落有致地排列,交叠穿插,整体形成了向左下方生长排列的趋势。画面中部盛开的白色剑花是画面的重点部分,十六朵盛开的白色剑花,以不同的朝向和角度坐落在画面的中上部分,整体排列成一个流动的“<”形,似旗子的一角在风中摆动的形态,感觉生动又充满活力。

画面右侧的中部是六朵组成的一组剑花,是整画面的视觉中心点。这一组六朵花有朝向观者的,有朝向画面左下方的,有朝向画面左侧的,也有朝向画面右下方的,朝向各不相同,又有理有序。这一组花朵也是最明亮的一组,荧荧的花瓣和鹅黄的花蕊,及周围蒙蒙的薄雾,展现出了这种在夜里才开放的花朵的空灵与静谧。[1]左侧的一组八朵剑花除了最下面的一朵较为明亮外,仿佛身处浓浓的雾气之中,美得不那么真实。这一组花数量最多,好几朵接踵而至,朝向有正有背,空间有前有后,仿佛在浓雾里诉说着各自的心事。还有画面右上方的一组,两朵侧面的花均朝画面的左下方探出头来,看似最不起眼,却使整幅画的气韵有了一种流动感。

除了空灵的花朵以外还有十八朵待开的花苞,这些花苞散落在画面上,从画面的右上方到最下方均有所排布。这些花苞有的成组排布,有的独自出现,花苞的大小各有不同,和花朵一起形成了一种韵律,波澜起伏,灵动至极。花苞是蓝绿色的,在大片的花梗上显得十分和谐,又有所区分,使得画面恰到好处地丰富了起来。在花朵和花苞的后面便是大片的花梗,除了左上角的一块留白以外,整个画面都被花梗所占据。花梗星罗棋布,层层叠叠,看不见尽处,体现出这三棱剑花极强的生命力。

随着对作品理解的深入,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已经不再受用,便来了潘诺夫斯基所说的第二个层面。为了理解这更深次的意义,我们必须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将一些艺术手法和文化观念融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中去,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心理。

苏百钧的《清辉》主要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雾霭缭绕,月光狡黠,茂密的剑花含苞怒放,空灵的白花如一盏盏银灯发出清辉,照亮了相互堆叠着的大片花梗的场景。三棱剑花有名为“月下待友”,意思是在月光下等待朋友的到来,这幅畫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这一美好境界。按照我们通常的感受静谧和神秘的感觉是蓝色的,纯洁和空灵是白色的,这幅画整体采用了一个蓝色的色调,一片蓝色的剑花梗表露出夜晚神秘而静谧的感觉,盛开的朦胧的剑花更显出晚上寂静,白色的剑花神圣而充满活力,似乎在那幽深的寂寞中孕育着希望。

画面上花朵的虚实的结合和层层的递进,及位置的经营是想表现出画面的走势和节奏感。茂密的花梗及花梗上的一道月光体则现出了这种植物的生机以及凸显夜晚的静谧。通过花朵的安排、花苞的散落、花梗的茂密及画面左上角的留白这几样巧妙的组合可以看出作者的目的是想营造出一种灵动的、透气的、静谧的氛围,来表达作者在写生时与这种植物接触时所感受到的这种诗意。

随着对作品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将更接近作品的“本质”意义,将揭示甚至是作者都未意识到的潜在的意义。潘诺夫斯基说的“作者对国家、时代、阶级、宗教或者哲学信仰的基本态度会被无意识透露出来并压缩在作品里”。对这种作品背后的潜在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才是图像学的终极目标。[2]绘画作品不能光靠眼睛的粗略感受和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简单解读,必须使用一些图形学的特殊方法来解析作品的本质意义和潜在价值。

可以从两个角度对《清辉》的本质意义进行阐述。首先清辉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家苏百钧。苏百钧除了精湛的绘画技艺、广阔的学识、精妙的笔墨、真诚的艺术追求外,还强调花鸟画虽然描绘的对象是花鸟鱼虫,但表现的是人的思想和审美,可以理解为要将从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受融入绘画中去。在花鸟画受到固化被极强的程式约束的条件下,苏百钧对自然的独特视角受了业内的一致认可。[3]这也是他能够创作《清辉》这样表达生活的感受的作品的原因。

其次,要从画作的本生的价值进行理解。这幅画创作于1996年,题材选自生长在农户家砌墙上的壮观的一大片的剑花,剑花由于只在夜里才开得灿烂少有人绘制。这幅作品不是写生式的摹写剑花,而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受采取构成形式,将画面生动处理,通过多次收集素材、反复易稿的艰辛过程,最后才创作出了这幅作品。《清辉》运用了现代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元素,并把立意、意象、意境、笔意等方面配合得当。可以说,在这幅作品里苏百钧将中西绘画元素有机地融合起来,不失传统绘画体貌,使得画面与作者对接,表达出了所追求的一种空灵清逸的境界。[4]

我们在解读这幅作品时,不能只看作品本身,要发觉画作的相关资料,运用图像学等方法挖掘出作品潜在的信息和作品的本质意义,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清辉》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画面美,也不仅仅在于它表达了三棱剑花的生命力,而在于它表现了一个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追求,这就是通过挖掘作品背后的隐藏价值来反映的。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作品的真相,而不是仅仅通过作品的视觉感受或用基本的艺术知识来解读作品。通过图像学的分析方法细心揣摩来分析作品,让我们对《清辉》这幅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参考文献:

[1]苏百钧.当代名家艺术观 苏百钧创作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王佳,王冬梅.以“图像学”解读初唐绘画《步荤图》[J].美与时代(下),2010,(09):65-67.

[3]苏百钧.试论“意”是工笔花鸟画的灵魂.[J].美术,1994,(08):13-15.

[4]陈爱霞.苏卧农《三棱剑花》与苏百钧《七月盛开三棱剑花》作品解读[J].广西艺术学院出版,2015.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图像学清辉
江上随想
【眼儿媚】辛丑中秋唱和(2)
冬日望月
咏月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