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活动
——语文课堂的创生智慧
2018-11-23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周紫璇
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周紫璇
学的活动其实是一个实践性的“教学场”,在这个“场”中,教师组织学生发现知识并建构理解、共享学习,为学生的学提供有助于经验积累的活动设计,这是教学设计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深刻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有效、高效地解读文本,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一、现状扫描和问题提出
(一)忽视会学——只顾摸着石头忘了过河
倚靠应试背景,儿童在很多情况下是记忆、接受现成知识,教师的教很大程度忽视了学生是多元智慧的存在,忘记了学生自身及其同教师、同伴交往中自主建构知识、产生意义的过程。我们的教育似乎在想方设法地给予学生各种各样渡河的工具,却忽视了儿童最终要实现自我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丧失个性——循规蹈矩式的定型教学
在课堂之外广阔、沸腾、鲜活的生活映衬下,课堂教学显得片面单调,缺少对学生个性的关照。如果教学也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或认知实践,重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以“定型”作“科学”,这种基于线性思维进行预设安排或固定阶段安排的教学思想也是不恰当的,也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
(三)疏于研究——追求高效实质低效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社会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在“考试”这个有力的指挥棒下,教师的教学疏于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对于选文资源的研究也有所忽视。我们发现,往往教学任务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章,学生面对这样的学习任务无从下手,被动接受的知识大大消耗精力,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削弱。
二、意蕴解读:学的活动对于课堂教学的助推价值
学的活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文本背景下进行的,以教师创设相关的真实学习情境为平台,学生以达成同一目的联合起来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行动的总和。更具体地说,学的活动是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出的以活动任务为核心,以学生活动的形式组织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独立能动学习为目的的活动。
(一)学的活动有主题
学的活动是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形成的学习支点,指向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出的学的活动是特色化的、有主题的,这种主题性体现在希望课堂能根据学习内容及学习者的不同来设计。学的活动将原来单调生硬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感性材料,富有人文气息的语文关怀。在此基础上,知识与学生建立起意义联系,知识活了起来,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学的活动重体验
学习活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情感的依靠,这个依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强认知。学的活动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能够在学生加强认知的过程中主动促进搭建情感桥梁,融通学习和现实生活,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从烦琐的问、重复的说、费力的写到在统一活动中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践经历,这样的设计重点在于“形成期待”,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
(三)学的活动显结构
学的活动作为学生有效课堂学习的一个支点,是高度结构化的,由活动目标、活动步骤方法、活动规则组成,这样的学习也避免了“一讲就死,一动就乱”的困境。它作为学生有效课堂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简单容易操作的。从明确的活动目标开始,学生能够确定自我教育达成的标准,这样的学习是清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渗透多样化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善的学习策略,能够逐渐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策略研究
(一)着眼学习目标——提升教师的导向智慧
1.从学习目标走向活动任务
学的活动的目的应与课堂学习目标对接。从学习目标走向活动任务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学习任务。活动任务的制定体现了教学转化的智慧,这种成功的转化能够促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轻松简洁地学。
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教学片段:
表一 教学设计
在常态课的设计中,教师按照从理解到读的流程,抠词抠句地落实每一副春联的学习,学生的学是按部就班的。如果换一种方式,将理解春联内容、感受对仗的目标转化成活动的任务——选择一副自己最喜欢的春联贴在家门上、团队研究品悟春联的对仗,这样学习就变得有意思了。从“选春联”到“品春联”,两个前后承接的活动将学生带到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春联的意义,将理解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了学习价值。
2.清晰实用价值,激趣更激思
学的活动应以学习目标为方向,因此,教师要在清晰目标的前提下选择设计合理、合情、合宜的活动任务。虽然有些课堂利用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手段,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重激趣,但往往弱化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忽视了设计学的活动的实用价值,因此学的活动应当避免为了使用而使用。
(二)重组文本资源——凸显课堂的创生智慧
1.匠心独运,融合快乐的课堂教学
文本资源是静态的,但是通过重组,它会富有新的生命。基于文本资源设计学的活动,让学的活动成为一个创生性的学习情境,巧妙地利用文本设计出这样的场景环境,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并主动创生新的生活场景和虚拟环境。学的活动中也应当蕴含学生要习得某种知识或者要解决某个问题,学生在体验解决的活动中发现知识,体验过程,积累经验,不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灵活应对,激活课堂生成资源
学的活动是开放性的,这决定了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新颖、预料之外的情况,它是学生多元解读的体现。有趣的生成是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资源,教师要正确、巧妙地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纷繁的情况下实现有意义、有选择、有对比的学习,这能让活动更智慧。
(三)关注学习程序——内化学生的实践智慧
1.问题导向,学的活动的启动机制
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挑战。学生基于文本内容前后联系产生问题,在问题中产生质疑,教师能以问题为抓手设计学的活动,这样的学习支点利于学生直接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这样学的活动是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容易,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好的“问题”,不仅要来源于学生,老师在筛选、归并、提炼时,还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相关,并能鼓励学生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处理知识。
如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段:
表二 教学设计
针对四年级的文本学习,学生更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他们能有目的地走进课堂,能创新性地解读文本。课前,学生提出了问题,如:“为什么收了别人的鱼,就违犯国家法律?”“公仪休爱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教师根据难易度在课前划分问题层次,并将问题作为学的活动的线索,教师的教此时只是辅助学生更顺利地把握文本的关键。
2.分步活动,内化有效学习的思维
智慧课堂基于有节奏的教学,一到两个活动安排能够有利调节课堂节奏,或快或慢,或浅或深,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够促使教学合理布局、教学资源合理分配。教师的活动设计分步进行,学生的活动分步开展,在一次次活动之后,学的活动内化为学生学习的智慧,这也是有效学习的要义所在。
其实,每篇教材的选择设计都展现着编者对培养学生素养的希冀,从多任务到专注思考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选择、优化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以此为阵地设计有效的学的活动才能体现教学资源对于学习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