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 44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2018-11-23季立方明陆文敏刘悦吴敬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初筛通过率胆红素

季立 方明 陆文敏 刘悦 吴敬东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生理缺陷之一,婴幼儿阶段如果出现听力障碍,就会引起言语、语言发育迟缓或缺陷,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影响儿童身心健康[1]。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约为0.1%~0.3%[2]。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并及时给予干预,有利于促进患儿的言语、语言能力发育,使其与正常同龄儿接近[3,4],极大的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展和其他神经和精神方面发育的影响,是促进该类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5]。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对9 44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5年12月~2017年8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出生的9 443例新生儿,其母亲年龄18~47岁,其中18~34岁8 379例(88.73%),35~47岁1 064例(11.27%);顺产6 174例(65.38%),剖宫产3 269例(34.62%);男婴4 436例(46.98%),女婴5 007例(53.02%);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6]新生儿1 093例,其中早产儿、低体重儿589例(53.89%),高胆红素血症137例(12.54%),宫内感染83例(7.63%),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住院≥7天53例(4.86%),有听力障碍家族史43例(3.94%),有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188例(17.14%)。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均得到家长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听力筛查及诊断性检查方法[6]采用GSI~70新生儿听力筛查仪对所有新生儿进行DPOAE初筛,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一个月左右进行DP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左右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包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测试,必要时行头颅MRI、颞骨CT和耳聋基因检查等。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和听力诊断结果 由表1可见,9 443例新生儿中听力初筛未通过率为9.24%(873/9 443),复筛未通过率为14.32%(125/873)。不同分娩方式、不同性别新生儿之间听力初筛未通过率、复筛未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产妇(≥35岁)的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的未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P<0.001)(表1)。

表1 不同母亲年龄、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及高危、正常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和听力诊断结果(例,%)

2.2听力诊断结果 112例接受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12例(0.13%,12/9 443),均为感音神经性聋,其中,单耳4例,双耳8例;轻度2例,中度7例,重度3例。正常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05%(4/8 350),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73%(8/1 093),其中,早产低体重1例(0.17%)、宫内感染1例(1.20%)、高胆红素血症1例(0.73%)、NICU住院≥7天1例(1.89%)、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3例(1.60%)、有听力障碍家族史1例(2.33%)。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从低至高依次为: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7天、有听力障碍家族史。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其学习语言和言语的关键时期,如果在此时期没有建立正常的语言和言语学习,就会出现语言障碍、社会适应力弱、聋哑等一系列问题[7]。正常听力是语言和言语的重要前提,听力障碍新生儿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其语言能力就有可能接近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是耳蜗同时受到两个具有一定频率比值关系的初始纯音刺激时,由于基底膜的非线性调制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畸变信号,经听骨链、鼓膜,传入外耳道并被记录到的音频能量[8],其具有无创、快速、敏感以及良好的频率特性,适合用于新生儿听力早期筛查[9,10]。本研究采用DPOAE对9 443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1个月左右再进行DP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时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结果显示,本组新生儿初筛未通过率为9.24%,复筛未通过率为14.32%,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13%。

本研究发现,非高龄产妇的新生儿的听力初筛通过率与复筛通过率均明显高于高龄产妇新生儿,可能是因为高龄产妇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容易出现胎儿畸形、妊娠合并症等现象,使得新生儿听力障碍检出率大大增加。而不同分娩方式、性别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凌琴音等[11]研究结论相同,提示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可能不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新生儿听力障碍可由诸多原因引起,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出生后所得疾病导致。本研究发现,正常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未通过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均低于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P<0.001),此结果与国内其他报道[12,13]相似。本研究结果中,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从低至高依次为: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2种及以上高危因素、NICU住院≥7天、有听力障碍家族史。具有遗传性听力障碍家族史的新生儿,其患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最高,可能与家族携带耳聋遗传基因有关,因此,在临床上需高度重视。研究[14]显示,宫内感染尤其是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也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其可通过血液传播而侵入内耳,损害耳蜗的淋巴系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聋合并严重窒息、呼吸暂停、难产等,其听力障碍发病率可达2%~5%;而早产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高达10%,与足月新生儿相比,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外周听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声音刺激反应较差;同时鼓室积液、中耳负压、外耳道胎脂较多也会影响到正常的听觉传导。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由于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增多,其很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对生物膜及酶的活性伤害较大,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及传递,从而降低神经传导性,其中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听神经,并且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听神经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最终导致耳聋、智力发育落后等,并导致其发生相关后遗症[15]。据报道[16],大约有18%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听力障碍。因此,需要加强孕前指导,加大孕期管理,及时处理妊娠和分娩异常情况,开展早期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早期诊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并改善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预后。

猜你喜欢

初筛通过率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瓦里安VitalBeam直线加速器Portal Dosimetry验证通过率低故障维修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不同剂量区间三维γ通过率分析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职机电类专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