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咽喉反流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2018-11-23邹哲飞陈伟袁琨孙苏光崔前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异物感咽喉反流

邹哲飞 陈伟 袁琨 孙苏光 崔前波

咽喉反流性疾病(1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引起一系列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总称。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LPR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国内外学者关于该病患病率的报道各不相同[1~5],希腊普通人群LPRD的患病率为8.50%,而英国居民则高达34.39%,南京市居民LPRD患病率为3.86%,福州地区为5.00%。生活习惯、地域区别、人口分布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病率有所差异。为了解武汉市普通人群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城区部分普通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8年1~7月,采用分层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武汉市按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小区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3个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按等容量从每个街道随机抽取3个居民小区,再从每个小区随机抽取60户,对抽样对象行面访问卷调查。本次研究所选小区均为较大型居民小区,可比性及代表性强。2018年1月进行预实验,在武汉某较大小区随机抽取住户200名进行问卷调查,RSI评分>13分为阳性[6],其中阳性患者14例,故患病构成比14÷200=0.07,即P=0.07。考虑到Ⅰ类误差、Ⅱ类误差和允许误差的情况后按人群患病率为7%估算样本量,根据公式:n=t2×Pq/d2,(其中,n:所求样本量的大小,P:估计的总体阳性率,q=1-P,d=允许误差,d=P×15%,t=1.96[7]),并考虑可能存在一定无效问卷,抽样调查增加10%,设计最终样本量为3 000人次。考虑到18岁以下人群可能对问卷调查的认知与理解不够充分而会加大调查误差,故本研究只选择18以上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面访式问卷调查,调查人员为耳鼻喉科医师及经过严格调查培训的医学规培人员,在居委会工作人员、小区保安的亲自带领下,2人一组,逐户进行问卷调查,确保问卷填写质量。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婚姻状况等)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8]。按照咽喉反流的症状分为9类: 症状1: 声嘶或发音障碍; 症状2: 持续清嗓; 症状3: 痰过多或鼻涕倒流; 症状4: 吞咽食物、水或药片不利; 症状5: 饭后或躺下后咳嗽; 症状6: 呼吸不畅或反复窒息发作;症状7: 烦人的咳嗽; 症状8: 咽喉异物感; 症状9: 烧心、胸痛、胃痛。根据严重程度计分:从来没有计0分,1分为偶尔发生,2分为每周1、2天,3分为每周3、4天,4分为每周5、6天,5分为每天发生,总分>13分为阳性。按需要对本研究中50例调查对象在2周后进行问卷复核,前后两次问卷内容的相关系数为0.95,表明相关性好。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表,录入所有数据后,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秩和检验,各症状之间的相关程度及每个症状与RSI总分的相关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实际调查3 000人,有效问卷2 980份,总体应答率95%;其中男1 630例,女1 350例,年龄18~ 90岁,平均45.4±13.6岁。

2.1RSI总体评分情况 本次调查RSI评分最低为2分,最高为45分,其中1~6分者1 793例,占60.17%(1 793/2 980),7~12分988例,占33.15%(988/2 980),>13分199例,占6.68%(199/2 980)。

2.2LPRD的患病率 2 980人中共检出199例有LPRD症状(RSI总分>13), 疑似LPRD的患病率为6.68%(199/2 980),其中男117例,女82例。2 980例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及患病率分布见表1,可见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2,P=0.02)。各个年龄段总体疑似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0~50岁组为最高,18~30岁组最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3,P=0.039)。

表1 各年龄段调查对象的性别、LPRD阳性例数及疑似患病率(例)

2.3LPRD各症状发生例数分析 本组调查人群中约半数人出现不同程度的9种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症状2、症状8、症状3发生程度均较高。各个症状评分情况分布见表2。

2.4LPRD各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LPRD各症状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可见,RSI评分与每个症状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症状2和症状8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和0.697,说明症状2和症状8在普通人群中表现较为普遍;症状2和症状8的相关性也最大,相关系数为0.582。

3 讨论

咽喉反流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患者常因咽部异物感、梗阻感及发声障碍等症状就诊时被发现患有咽喉反流疾病。LPRD除表现上述症状外,还与慢性喉炎、声带白斑、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声带痉挛等疾病有关,甚至可以引起喉狭窄或癌变。由于该病症状表现多样化,加之患者对该病认识程度不够,可能会导致患者忽视及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故对普通人群进行该疾病的初步筛查,并对疑似病例给予正确的诊疗指导十分必要。

表2 2 980例调查对象LPRD各症状不同评分例数分布(例)及平均评分

关于LPRD,国内外仍缺乏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主要诊断方法有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诊断性治疗、24 h喉咽食管pH(或阻抗-PH)监测、咽部pH监测(DX—pH)诊断、胃蛋白酶检测等。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目前作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筛查量表,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这两个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也得到了验证[8,9]。国内已有研究验证RSI量表和RFS量表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证明两个量表之间有着内在的正相关关系[10]。但是RFS量表需要在电子喉镜下根据体征评分,不适合用于人数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故本研究采用RSI量表作为调查量表并据此初步诊断LPRD。

表3 双变量相关分析表

本研究显示武汉市人群中疑似LPRD的患病率为6.68%,比南京市[1]和福州地区[5]居民患病率高,但与欧洲一些国家患病率[3,4]相比,武汉市疑似LPRD的患病率明显偏低,这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节奏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脂肪可诱发和增加食管下括约肌的一过性松弛,加重反流症状[11]。西方国家居民的饮食中脂肪、热量均明显高于我国居民。本调查亦发现男性与女性疑似LPRD患病率有区别,男性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有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相对较多以及男性应酬相对多导致饮食无节律等因素有关。吸烟能够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肌张力,并减少唾液分泌;而饮酒则会影响食管的同步收缩效率,明显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并能够促进胃酸分泌,影响胃的蠕动功能,导致胃及食管的功能衰退[12,13]。本研究发现30~50岁年龄段疑似LPRD患病率最高(10.62%),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0岁年龄段人群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事业处于黄金期,承担着家庭的主要责任,生活压力、角色压力及精神压力都较大,诸多因素可能与患病率高有关,但具体哪些社会心理特征与LPRD的患病有明确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本研究结果提示30~50岁年龄段人群应警惕LPRD的发生,如怀疑患该疾病应尽早至医院行专科诊疗。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SI得分与LPRD每个症状之间都有相关性,尤其与持续清嗓和咽喉异物感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3和0.697,而这两个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也最为显著,相关系数为0.582。对各个症状的平均评分比较,亦发现症状2、症状8和症状3的平均评分最高,说明这三个症状的发生程度最高。美国学者对美国气管食管学会会员调查发现,98.3% 的持续性清嗓、96.6%的慢性咳嗽、94.9%的咽部异物感、94.9%的声音嘶哑均与咽喉反流有关[14],说明持续清嗓和咽部异物感在咽喉反流疾病人群中最为普遍,并且两症状可能经常同时出现,因此,如同时出现该两种症状应高度怀疑LPRD。

LPRD以症状为主,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及预防工作中应增强对其的认识,RSI方便、有效、可行,适合流行病学调查及人群LPRD初筛。对于以持续清嗓和咽喉异物感为主诉且年龄在30~50岁者应特别警惕其发生LPRD的可能性。然而,要准确诊断咽喉反流,需配合其他检查方法,如体征指数量表、咽喉pH监测、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及诊断性治疗等。

猜你喜欢

异物感咽喉反流
咽喉不适 试试这杯茶饮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电子鼻咽喉镜在腔镜甲状腺手术前的应用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
解铃还需系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