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校园足球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2018-11-22张长城
张长城
(嘉应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2015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完成5万名校园足球专、兼职教练的培训目标。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已经成为校园足球成败的关键因素[1]。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就是校园足球教师与岗位相匹配的、个体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的最佳组合。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就是从组织、任务和人员3个层面确定校园足球教师现实水平与胜任力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为进行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本文拟在构建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就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研究,旨在为校园足球培训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梳理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教师培训等相关文献,明确相关概念内涵及培训要求,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 专家调查法
通过专家咨询确定校园足球教师高绩效的标准,构建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假设;通过咨询7名校园足球方面的教授、博士,15名率队参加2016年广东省“省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的资深教练,13名校园足球方面的分管领导(或领队),汇总、分析其意见,为编制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调查问卷提供参考。
1.3 问卷调查法
2016年广东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在广东省梅州市举行。藉此利用创编的《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调查了16名联赛管理人员(分管领导或领队)、8名教练员、56名运动员等。
利用所编制的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对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现状调查。回收调查问卷308份,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7%。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说明可信性较高。
1.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并利用SPSS 16.0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利用2016各地市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及“省长杯”比赛(2016年11月28日至2016年12月11日)的机会,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培训需求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构成
3.1.1 校园足球教师高绩效的标准
研究确定符合以下标准之一者可以认为是高绩效的校园足球教师:(1)获得省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优秀(模范)教师、教学优秀奖的校园足球教师;(2)所带团队获得校园足球地市级以上比赛前3名或省级比赛前6名的教师;(3)获得国家级校园足球教师骨干培训证书的教师。
3.1.2 建立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假设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与校园足球教师岗位紧密相连,反映了校园足球教师最深层次的个性特征,能够把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最佳组合。依据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基于结构方程的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2],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构成进行了假设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假设由成就动机族、个性特征族、认知能力族和培养学生族等4个维度以及成就导向、收集信息、主动性、监控能力、自我调控、自信、影响力、灵活性、人际理解力、服务组织、分析能力、归纳能力、长期培养计划、培养人才的意愿和影响力等14项胜任力构成,能够把高绩效与一般绩效区分开来的指标如表1所示。
3.2 校园足球教师培训需求
3.2.1 校园足球教师培训需求分析内涵
培训需求分析不是简单的培训愿望分析或绩效分析,而是既要重视受培训者的主观愿望,又要关注对绩效差距的分析[3]。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存在着绩效分析模式和“组织—任务—人员”的(OTP)分析模式。绩效分析模式聚焦仅仅由知识、技能欠缺所引起的预期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4]。OTP分析模式从组织、任务、人员3个层次进行培训综合分析,其中组织分析主要基于组织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培训分析,任务分析的实质就是确定绩效标准,人员分析则是对绩效差距的深层次分析。可见,绩效分析与OTP分析虽有区别,但也具有内在联系。目前OTP模式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也采用这种模式。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就是依据组织发展战略,通过组织目标、任务绩效、人员素质分析建立素质标准、分析现实素质水平,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和“需要培训什么”等基本问题。校园足球教师的培训需求分析就是从组织、任务和人员3个层面确定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标准与现实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培训需求的相关问题。
3.2.2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OTP培训要求
OTP培训模式下的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分析就是从组织、任务、个人确定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和培训目标的“应然”状态,并与其“实然”状态比较后,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OTP培训模式下的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分析能够将组织、任务、人员三个层次的培训需求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之下,满足国家、学校的需要,避免盲目培训,有利于提升校园足球教师个人核心胜任力。
表1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每一题项的标准差与平均分之比的统计结果(N=100)
3.2.2.1 组织分析与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要求
校园足球是实现中国足球梦的战略选择,而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则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2015年)要求提高校园足球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水平。[5]《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6]无论是实现我国足球战略目标,还是推进基础课程改革,二者都对校园足球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2.2 任务分析与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要求
进一步数据分析显示:(1)除了“能够对每一个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育”项平均分最低(3.350 7)外,校园足球教师教育能力其他方面的均值在4.033 3~4.574 6之间;(2)校园足球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均值在4.089 6~4.589 6之间;(3)校园足球教师教练能力的均值在4.082 8~4.384 3之间;(4)校园足球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均值在4.432 8~4.089 6之间。可见,无论是总体上,还是绝大多数指标上都体现出较高的胜任力水平。
3.2.2.3 人员分析与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要求
个性特征与成就动机是校园足球教师更深层次的特征,也是校园足球教师“应然”的胜任力。
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校园足球教师对自己成就目标有明确的规划,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校园足球活动具有计划性,主动积极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面临的机遇具有前瞻性。
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校园足球教师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有效调控,具有较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理解力,对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具有奉献精神。
3.3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培训需求
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其专业发展,提升教学与教练专业技能,满足校园足球“育人”需要。因此,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可以分为专业发展、教学能力、教练能力和育人能力四个模块,问题设置时将其胜任特征嵌入其中并作为校园足球教师现有胜任力的具体指标进行考察。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现状调查,反映了校园足球教师培训的客观需求。本文主要对校园足球教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其任务与人员培训需求。
3.3.1 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对268个有效样本调查显示:从事校园足球教师工作的主要以男性为主,占调查样本的90.7%,女性仅有9.3%;所在地为城市学校,校园足球开展较为普遍(61.2%),其次是城镇学校(27.2%),最后是农村学校(11.6%)。校园足球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其中40~49岁之间的所占比例最大,为42.1%,其次是50岁以上的,占28%,30~38岁之间的占25.4%,29岁以下所占比例最少,仅有4.5%。学历以本科为主(91%),大专及以下以及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小(各占4.5%)。
3.3.2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总体概况
表2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总体水平
总体上,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水平较高,其中“好”的比例达到42.38%,“比较好”的达到42.79%,总计达到83.17%。但是,“比较差”和“差”的比例分别达到3.17%和1.24%,“一般”的也有10.42%,提升这部分教师的胜任力应是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校园足球教师的教练能力总体水平最高,其中好的比例和比较好的比例分别达到43.84%和44.17%,总计达到88.01%;其次是教学能力总计达到87.24%,专业发展达到86.41%,教育能力达到78.88%。在教练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发展和教育能力方面,“比较差”和“差”的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也将是培训内容的重点。
校园足球教师在工作中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胜任力与岗位紧密相连。因此,校园足球教师的胜任特征与其承担的多重社会角色的具体工作内容一一对应。校园足球教师主要承担着教师、教练的双重角色,实际上这两种角色也是相互融合的。首先,校园足球教师主要承担着以足球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动机、思想、情绪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解及把握能力,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基础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对足球教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监控能力,热爱本职工作,服务组织。其次,作为足球教练,又承担着选拔、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重任,对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律具有非常深刻地认识,具备较为扎实的足球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具有丰富地比赛经验,主动收集与校园足球相关的前沿信息,具有较强的培养人才的意愿和影响力。
3.3.3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主要从性别、学校所在地、学历、年龄等方面研究了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就性别对胜任力的影响显著性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尽管男女在均值上有差异,但在P=0.01或P=0.05水平上差异都不具显著性。因此仅就学校所在地、学历、年龄等3个方面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进行研究。
3.3.3.1 学校所在地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
表3 学校所在地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
学校所在地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够对校园足球学生进行正确评估和学习指导”,其均值为4.089 6,F值为5.903,Sig为0.003。具体说来,农村的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水平最高,城镇则最低,农村与城镇之间以及市区与城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如表3所示)。农村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水平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样本仅为31,所占比例为11.6%)且由参加“省长杯”校园足球比赛的特殊样本造成的。
3.3.3.2 学历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
学历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够采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兴趣”“具备专业的足球知识和技能,能够较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校园足球教师具备足球专项所需的集体配合训练的相关知识”等3个方面(如表4所示)。
表4 学历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
进一步数据分析显示(如表5所示):(1)在“能够采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兴趣”方面,具有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得分最高,最低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大专及以下学历者与本科、硕士研究生相比,在(P=0.016<0.05)水平上差异具显著性。(2)在“具备专业的足球知识和技能,能够较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得分最高,最低是本科学历者,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与本科学历者相比,在(P=0.004<0.01)水平上差异具显著性。(3)在“校园足球教师具备足球专项所需的集体配合训练的相关知识”方面,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得分最高,最低是本科学历者,且硕士研究生学历者与本科学历者相比,在(P=0.013<0.05)水平上差异具显著性。
之所以出现专科学历者胜任力高情况,可能原因是:总体看来,以上3个方面都属于校园足球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专科学历者一般工作年限时间较长,经验较丰富。另外,因是比赛现场发放的问卷,带队参赛的教练也往往是校园足球教师中较为优秀者。
表5 不同学历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
3.3.3.3 不同年龄阶段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能够对校园足球学生进行正确评估和学习指导”“具备非常明确的学生主体性观念”“根据校园足球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关注足球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积极参与各级培训”等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胜任力差异具显著性(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年龄阶段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
进一步数据分析表明(如表7所示):(1)在“能够对校园足球学生进行正确评估和学习指导”上,29岁以下水平较低,与其他几个年龄段都存在显著性差异,50岁以上水平最高,与其他几个年龄段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而30~39年龄段与40~49年龄段之间差异不具显著性;(2)在“校园足球教师具备非常明确的学生主体性观念”上,29岁以下水平较低,而50岁以上水平最高,其中29岁以下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与50岁以上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能够根据校园足球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上,29岁以下水平较低,而50岁以上水平最高,其中29岁以下与40~49年龄阶段以及50岁以上阶段之间具显著性差异,50岁以上与其他年龄段也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帮助学生明确参与校园足球的目的、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上,以及在“校园足球教师经常关注足球发展的最新动态”上,30~39岁年龄段与40~49岁年龄段以及50岁以上年龄段存在显著性差异;(5)在“校园足球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各级培训”上,29岁以下与40~49年龄段以及50岁以上年龄段存在显著性差异,30~39年龄段与50岁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上,在以上几个方面,呈现出年龄越大,胜任力越高的趋势。
表7 不同年龄阶段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
4 结论
(1)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由成就动机、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4个维度以及成就导向、收集信息、主动性、监控能力、自我调控、灵活性、人际理解力、服务组织、分析能力、归纳能力、长期的培养计划、培养人才的意愿和影响力等12个胜任特征组成。
(2)总体上,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水平较高,但仍有部分教师需提升胜任力,应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练能力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3)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在性别上差异不具显著性,且年龄越大,胜任力越高。一般情况下,学历对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的影响不具显著性。市区学校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一般较高,但在“能够对校园足球学生进行正确地评估和学习指导”方面农村学校教师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