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2018-11-22胡凯峰夏亚斌黄晓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荷包吻合器丝线

胡凯峰 夏亚斌 许 力 黄晓旭 金 岩 张 强 郭 建 杨 晨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芜湖 241001)

腹腔镜技术在近端胃癌中的应用已日渐成熟[1],但肿瘤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吻合仍然存在诸多难题,特别是肥胖患者腔镜下食管残端抵钉座置入是技术上的难点[2,3]。2009年Omori等[4]报道一种吻合器抵钉座置入方法,取名反穿刺技术(reverse puncture device)。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们对32例胃食管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采用反穿刺技术行食管-残胃吻合(6例)或食管-空肠吻合(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3~78岁,平均62岁。2例无症状行胃镜检查发现,30例有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胀痛不适23例,黑便9例,消化不良症状18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病灶直径1.5~4.0 cm,病理证实为食管胃交界处腺癌,其中贲门癌17例,贲门下癌15例。根据胃镜及全腹增强CT结果,按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7版胃癌TNM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17例,Ⅲ期12例。其中5例Ⅲ期患者经多学科讨论(MDT)后,行3周期FOLF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四氢叶酸)方案新辅助化疗,再次行增强CT检查,原发灶及周边淋巴结均缩小,其中2例降至Ⅱ期。均无远处转移,其他脏器无严重功能障碍。

病例选择标准:术前均经胃镜病理、上消化道钡餐及全腹部增强CT诊断为食管胃交界处腺癌,无手术禁忌,适合行腔镜手术根治和D2淋巴结清扫。

1.2 方法

手术均由本团队完成,采用腔镜辅助下胃癌标准D2根治术并行规范淋巴结清扫,手术操作流程依据日本胃癌指南2014年第4版[5],具体步骤(图1):平卧分腿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脐下10 mm切口,穿刺针建立气腹及观察孔,左腋前线肋骨下缘2 cm处置入12 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左锁骨中线平脐上2 cm置入5 mm trocar为牵引孔,对应位置的右侧置入2个5 mm 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腹腔镜下充分游离胃、食管后,上腹正中做4~5 cm切口,置入25 mm管状吻合器(Ethicon或Medtronic公司)抵钉座,并预先在抵钉座后方穿入一根1-0丝线,在肿瘤上方食管下段用超声刀或电钩纵行切开前壁2 cm,退出胃管,助手对牵食管切口,术者用Hem-o-lok钳夹持抵钉座,腔镜血管钳辅助,缓慢确切置入抵钉座。助手横向牵拉抵钉座尾端丝线,保留丝线穿出处0.3~0.5 cm食管缺口,用60 mm腔镜切割闭合器(Ethicon或Medtronic公司)离断食管,纵行牵拉丝线将抵钉座从预留缺口牵出,置入自制切口保护套,取出胃标本。游离远端胃(空肠襻),将25 mm管状吻合器置入残胃(空肠襻),自胃后壁(空肠襻)对系膜缘戳出中心杆,橡皮筋固定残胃(空肠襻)于吻合器枪身头端防止移位,用丝线将保护套尾端与吻合器枪身结扎以防漏气。重新建立气腹,在腔镜下完成击发吻合,用60 mm腔镜切割闭合器关闭残胃(空肠)残端。

图1 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手术过程 A.自制切口保护套;B.切开食管;C.置入抵钉座;D.离断食管牵出抵钉座;E.固定空肠襻;F.吻合成功后剪除橡皮筋

2 结果

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7~245 min(平均186 min),抵钉座置入时间9~16 min(平均13 min),术中出血70~150 ml(平均95 ml),辅助切口长4.2~5.1 cm(平均4.7 cm)。术中常规放置胃管及空肠营养管,术后留置胃管时间5~8 d(平均6 d),留置营养管时间7~12 d(平均9 d),术后3~6 d(平均4 d)开始肠内营养,留置腹腔引流管时间7~11 d(平均9 d)。术后住院时间8~12 d(平均10 d),未发生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病理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5例,Ⅲ期15例。病理类型:高分化6例,中分化17例,低未分化9例。食管切缘均未见癌浸润。

32例随访时间7~12个月,术后6个月32例均复查腹部增强CT及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30例Ⅱ期、Ⅲ期均顺利完成6~8周期FOLFOX或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无并发症及复发。

3 讨论

全腹腔镜下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操作比较复杂,吻合器材消耗多,通过腹壁小辅助切口可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吻合器耗材费用,缩短手术学习曲线,适合基本国情,也更利于临床推广[6]。对于小辅助切口,术中抵钉座安全置入及确切吻合是完成重建的关键[7]。早期腹腔镜辅助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术多采用上腹部较长(7~10 cm)的辅助切口,在左右双拉钩下暴露下段食管,通过荷包钳缝合置入吻合器抵钉座,完成食管-残胃(空肠)吻合。临床常遇到肥胖、胸腹腔前后径长、肝左叶肥大或贲门癌侵犯食管者,操作非常困难,常需延长切口才能完成手术,但过长的腹部切口失去了腹腔镜手术的意义。在狭小的空间完成荷包缝合、抵钉座放置及吻合器击发,常导致食管及吻合口撕裂,增加吻合口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吻合不满意情况下的全层加缝有导致狭窄的风险。

余佩武[8]、邹镇洪[9]等对手术方式做了改进,先离断半圈食管,行荷包缝合,置入抵钉座,收紧荷包,再完全离断食管。此方法能保证抵钉座置入过程中食管的稳定性,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荷包缝合欠整齐,打结欠牢靠,而且牵拉离断食管的过程中容易导致食管撕裂损伤。柯重伟[10]、陈丹磊[11]等报道利用经口抵钉座置入装置(OrVil)行食管-残胃(空肠)吻合来替代食管荷包缝合及顺利置入抵钉座,但此法操作繁琐,麻醉状态下将OrVil经口咽置入食管有口咽部损伤及食管撕裂的风险,并且需要有经验的麻醉师辅助。李捷等[12]改进反穿刺技术,将抵钉座尾端系带针缝合线,在食管切口处上方由食管内壁向外反向缝出,再从针眼拔出抵钉座,但从食管内反缝有一定难度,如针眼过小,抽拔抵钉座的过程中也有导致食管撕裂的风险。

为了更简便快捷地完成食管荷包缝合及抵钉座置入,我们采用反穿刺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腹壁辅助切口小。对于反穿刺技术的应用,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技巧:①首先要充分游离食管下段,食管游离长度至少高于食管预切平面4~5 cm,纵行切开食管,可以在直视下确定肿瘤上缘,从而保证更高、更安全的食管切缘,这对于胃癌累及食管下段黏膜层尤其有意义。②由助手持两把腔镜分离钳对牵食管切口,力度均匀,充分显露食管黏膜,术者用Hem-o-lok钳夹持抵钉座柄,一把无损伤钳夹持贲门部,能比较稳妥地置入抵钉座。③牵拉1-0丝线引出穿刺杆时,要顺着方向用力缓慢均匀,腔镜分离钳轻推中心杆周边食管组织,避免快速暴力牵拉,以免穿刺杆引出前发生缝线断裂。④用橡皮筋固定残胃(空肠)于吻合器枪身头端防止移位,用丝线将自制保护套尾端与吻合器枪身结扎,能在小辅助切口、腔镜直视下确切完成吻合,腹壁辅助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5 cm。⑤选择适合食管、空肠直径的吻合器,对于食管、空肠直径过细者,不要强行放置抵钉座及枪身,可选用24 mm、21 mm吻合器。

综上所述,利用反穿刺技术对胃食管交界部腺癌行腔镜下胃切除术,可以在较小腹部切口辅助下,完成食管-残胃(空肠)吻合,降低了食管内置入吻合器抵钉座的难度,免去食管下段行荷包缝合,操作更加简便安全,同时获得较高的食管切缘,是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理想的食管-残胃(空肠)吻合的方法。

猜你喜欢

荷包吻合器丝线
剪下个荷包样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改版升级啦!红丝线栏目
探索吻合器行业标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戴荷包
蜘蛛
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吻合器周围组织包裹的CT研究
读书,缝补三代人心灵的丝线
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