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红利伪命题

2018-11-21欧阳志远

当代工人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生态化红利黑洞

欧阳志远

人口红利是由经验积累产生的认识,是由或然性推理产生的小概率因果联系。考察所有人口膨胀的空间会发现,能获取红利的只有少数,且时间不长。人口在更多地域一直表现为负担,其极端效应可称为人口黑洞,即资源被无穷吞噬。红利转换到黑洞容易,黑洞转换到红利较难。

在彻底放开生育这点上,至少存在以下两点疑惑:

一是经济动力。彻底放开理论立足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现状,断言人口老化是导致其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甚至有意无意地把它作为主要原因,但又常常有文章把失业率居高不下作为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主要标志,两者经常在同一文献中并存。不过,非常显见的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就业岗位的得失仍然斤斤计较,适当引进的劳动力有强烈的岗位针对性。略加深察会发现,导致经济衰退的主因是产业虚化。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寄生性和腐朽性会像瘟疫在国内蔓延。劳动力短缺主要是择业所致,它不可能通过提高生育率来解决,主要对策倾向于智能技术开发。

二是环境容量。中国宗亲文化传统深厚,人口素质高低悬殊,生育动机反差巨大,若彻底解除控制,人口暴增或许很难避免。中国人均资源贫乏,消耗又与日俱升,国际调节只能使产用性资源部分缓解,直用性资源则只能完全靠国内提供。如果资源发生危机,能否通过循环经济来应对呢?我认为,应以资源节约型经济代替循环经济,局部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属于节约,不宜以偏概全。能否通过海外移民解决环境容量呢?我的看法是:基于国际约束不可能成为主流;基于国际义务不应该成为主流。

调整人口结构追求的是社会合理,社会合理必须以生态合理为前提。如果敞开生育并实行激励,最大响应者很可能是富裕有闲阶层中观念迷茫的群体。于是便可能形成资源占用的马太效应,影响社会稳定。依靠提高抚养比来解决民生,可能导致人口结构与数量陷入恶性循环。

再看人口抚养,人口抚养既有老龄抚养比,还有少龄抚养比,两者相加的总和抚养比,才能真正反映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状况。如果通过放开甚至刺激生育来抵销老龄化的影响,那么就会使少龄抚养比快速上升,从而推动总和抚养比激增。随着社会环境演变,少龄人口抚养的投入不断攀长。这样一来,劳动人口的总体负担不是减轻,而是加重。实际上,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不在于人口年龄结构,而在于人口真实贡献。人少可以从容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理性推动发展。何况中国社会宗亲观念深固,多子多福观念影响深远,同时从众心理特强,人力资源不至于枯竭。

根据熵增的原理,应对低育危机的难度,远远小于高育危机的难度。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政策只能因势微调,不能让控制空间轻易丧失。人口低增长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机遇,完全可以将智能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追求人脑红利。但仅靠智能技术是不可能實现生态化的,我国很多民众的审美能力和自律能力都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体素质还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的出路,在于发展普惠精培教育,进行人格塑造。人格包括真善美,要以美引领真善,将美感熏陶渗透科技传授和道德培养,使优生优育思路辩证复归。

猜你喜欢

生态化红利黑洞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一张图了解黑洞
给黑洞拍张照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枯叶黑洞
抓住四大趋势红利
发掘人口红利“蓝海”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中海红利PK益民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