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
——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
2018-11-21王茁侯洪凤
王茁,侯洪凤
(大连科技学院交通运输学院,辽宁大连 116052)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本科高校所重视,在转变办学理念、调整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例如,创新创业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不足,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缺乏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亟待培养建设一支更具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1 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国际上已有足够多的经验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高等教育走向科学化正规化的关键,探索并建立对教师能力的综合评价制度是推动高校教育成熟的必由之路[1]。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资源在教师。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其重点、难点及突破口都与教师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更是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改革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创新创业教师在应用型高校中担当的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首先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主要研究者[2];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搭建者和执行者;再次又是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最后还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激励者。
基于以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还需进一步明确和履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责,从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可以理解为[3]:(1)“传道”——即组织学习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通过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2)“授业”——通过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系统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将创业理念、创新思维贯穿到日常学习中去;(3)“解惑”——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既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核心,也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4]。
2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应用型高校在找准自身办学定位的同时,应进一步研究探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抓住重中之重,即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传授者——教师的发展。要培育适应多元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需要具备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在教研教学方面应有的专业知识应用、实践教学、教研转化和社会服务等基本能力,还需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教授的能力,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完成最基本的授课环节,其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还需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2.1 教学实施中贯穿创新创业意识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将创新创业意识传递给学生,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创新创业意识及热情,需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学设计等方面。将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方式的新模式、新方法,应用到专业内容教学过程之中,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持续不断、由浅入深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受并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使学习更具备创造力和灵活性。
2.2 编制符合创新创业型专业教材
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及社会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实施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专业当前的市场需求及就业导向,编制符合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材,结合实际并融入教学实践中,特别应注重理论与创新训练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联盟的效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4]。
2.3 具备研究开发和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应该身教重于言教,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研究及项目开发中,以开放、灵活的思维意识,在专业学科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中,与交叉学科的教师共同协作、融会贯通,完成具有创新性的项目科学研究及开发,高校应鼓励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将产研结合与技术攻关紧密结合,实现教研成果最大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2.4 实现创新创业教学成果的有效输出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对社会用人需求,扭转原有的办学育人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在校期间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与技能大赛的参与,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大赛、项目过程中切身体验以获得创新创业技能,并结合校内外实习实践,培养学生得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踏出校门即可投入到岗位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双创教学成果的高效输出。
图1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3 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达到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一种量化判断标准,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发展程度是决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关键和保障。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应以对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为参考,将创新创业能力代入到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中去,以目前国内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理论为基础,同时考虑不同高校的区域地位、发展学科重点、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异,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建立应用型转型期的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可从教师自身和发展的外在条件两个方面来讨论,如图1所示[6]。
(1)教师自身。高校教师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与自身对创新创业的深刻理解密不可分,认清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发展自身提出的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面临的就业实际,具备准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开拓理念,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先导性,制定并开发合理的实践教学活动和教研项目具备完成该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教学的能力,注重开拓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创新教学手段及方法,以更好地将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2)外在条件。当前高校发展各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创业科研要求,如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对所讲授课程的创新创业改革等。在高校对教师提出创新要求时,应同步配套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并明确其定位准确的培养路径,建立具备高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师培训体系,研究支持教师在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明确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的保障措施,为教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合理建立适用于应用型转型期的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仍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科学的、严谨的论证,不断调整评价体系指标,在辩证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这项工作应当作为应用型转型发展时期各大本科高校教师培养和师资发展建设的首要工作,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并予以应用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以给予该校创新创业教师更为公平公正的测评,完善高校教师用人制度及评价考核,更进一步地发挥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