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帆风顺”情、景、画的探索

2018-11-21周辰涛

山东陶瓷 2018年1期
关键词:整件壶口壶把

周辰涛

图1 一帆风顺壶

在中国人传统的哲学中,一直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融”,这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个人生活的最高追求,并由于持续的时间长,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全社会人们的生活审美观念之中。即便是当下工业文明璀璨的今天,崇尚自然仍然是很多人生命中不变的追求。而在艺术创作中,讲究情景的交融,也就非常的自然了。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如此,脱胎于此的紫砂造型艺术也同样如此。紫砂器的造型美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一个小小分支,但随着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奋斗和追求,这个小小的分支正不断的茁壮成长,自然也从中诞生出同中国美术一样对于“情、景、画”的探索。

“此情此景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曾有过类似的描述,从这类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情与景相对来说是处于一个并列并行的关系,这两者结合才形成了一幅画的结果。紫砂器以全手工的方式成型,一直也非常强调感情的投入,现代很多紫砂艺人都认为只有融入创作者的情感,制作出的造型才会拥有感动人心的灵魂,从而诞生出美的享受。但实际上这一论点古已有之,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写道:“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所谓创作就是情景合一的艺术。

紫砂器的造型从无到有,并非是依葫芦画瓢的照搬抄袭,而是利用人的审美经验在头脑中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提炼、改造,最终构建出一种寓情于景的造型,这种造型将情与景趋于统一,“一帆风顺”壶便是如此制作而成的(图1)。

中国的哲学将“真善美”归纳表述成种种圣贤的指引,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等,但人非圣贤,不可能人人都达到那样的高度,更多普通大众的追求并没有那么崇高,所以“情景和一”,“不违本心”就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适合一般人追求的思想准则。在此准则下,人不追求极致的完美,换成艺术的表述就转换成了一种模糊化,符号化的轮廓,用情感来弥补造型上的不足,但最终呈现出同样的效果。作品“一帆风顺”壶的题材来自于扬帆而起的出行祝福,但在塑造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复杂的形态描述,相反整件作品的线条简洁而流畅,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塑造。

“一帆风顺”壶的壶身采用了传统的泥片镶接围成椭圆形,无肩设计,自壶口以下形成一个相对平缓的弧面,至壶腹三分之二处向内收拢,上下的弧度形成一个大致呈75°的夹角,壶底则与壶口相对,壶底圈足微微向外,形成一个比壶口略大的圆,整个壶面由此光滑素润,搭配直壶流,暗接法,恰似一个倒扣的喇叭口,流口平整,干净利落,并且壶流的镶接与壶身壶面几乎融为一体,上下端曲线的分布完全契合壶身的线条走向,这一形态的灵感来源于掉落进平静水面的水珠溅起水花的样子,一瞬间的动感捕捉,形成了作品的壶流,也为之后壶把对“水浪”的形态描述埋下了伏笔。

在紫砂壶的结构上,壶流和壶把是前后紧密联系的两端,作品以“一帆风顺”作为主题,内里的意蕴也必然蕴含着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等等的深刻含义,对水的表述也就成为了约定俗成的塑造重点,用简洁的线条,来描述无形的水,用卷曲的线扣,来表现溅起的浪花,延伸出壶面的壶把搭配飞扣也就显得相当自然。

壶流和壶把的配置,达成了某种平衡,那么壶钮和壶盖就是稳定这种平衡的中心,在这件作品上,壶钮不单在形体上要前后连贯,同时还是表述创作主题的重要枢纽,在对于“风帆”的意蕴描述中,完全仿造实物的还原显然是不可取的,那会造成整体结构的崩坏,但传统的壶钮显然也并不契合,更不要说展露主题,所以壶钮的方式方向就成为了整件作品创作最为关键的部分。风帆形态的壶钮实际上早有人尝试过,但即便是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创作者对于“情、景”的理解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最佳的方法即是摒除外在的干扰,同时遵从学习到的创作经验,以搭配流把大小质量为前提,塑造出流线型的三角帆钮。这种样式的壶钮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壶钮在外形上并不处于整个壶盖的中心部位,而是结构曲线的分布将重心仍然确立在壶盖中心点,但在外观上,塑造了一种前轻后重的三角形帆钮。

整件作品实际上就是对常见的中国画情景的复刻,在水波漫漫的湖面上的一道帆影,并且送上无言的祝福“一帆风顺”。

紫砂创作主题的探索,实际上可以理解成将整个紫砂壶制作成一幅能够让人理解的图画,用传统的文化思维来感召人对美的共鸣,方式不同,思维不同,但依旧殊途同归。

猜你喜欢

整件壶口壶把
在壶口
壶口放歌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忆秦娥·临壶口
买衣赠布为什么
内衣晾晒架
钻耀建筑
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