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合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临床观察

2018-11-21赖米娜阳宇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颈项根型麻木

赖米娜,阳宇航,刘 红

(湖南省财贸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湖南 长沙 410002)

笔者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共30例,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财贸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0岁,平均(46±10)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0年,平均(2.39±1.64)年。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8岁,平均(44±1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3年,平均(2.45±1.37)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根型颈椎病》[1](试行)标准。 ①具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 麻木、疼痛),其部位与颈神经根支配的范围一致; ②臂丛牵拉或压颈试验阳性; ③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 ④多数患者发病缓慢,若颈部有劳损等外伤史,也可呈现急性发作症状;⑤CT显示颈曲变形、椎节不固定及椎间孔变窄等异常。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证属:风寒阻络证。主症为颈部感受风寒而发病,肢体酸冷得温则舒;次症为颈项强痛,活动不利,肢端麻木疼痛,四肢拘急,或者肌肉微弱,指趾麻木;舌质暗苔薄白,脉沉弦或沉迟。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且辨证为风寒阻络证。②年龄30~65岁。③近期未接受中药制剂治疗。④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以及内分泌等系统严重疾病者。③精神病者。④颈椎脱位、骨折、结核、肿瘤、畸形和颈椎术后等。⑤正在进行其他临床试验。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针刺治疗。主穴取颈4~7夹脊穴,配穴为风池、列缺,肩外俞、肩中俞,肩井穴。患者坐位或侧卧位,肩臂膀自然体位,头稍向前倾,皮肤常规消毒,取0.25mm×25mm规格毫针,直刺0.5~1寸,用平补平泻法,用电针留针30min,1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治疗组加用颈痛方(自拟)治疗。羌活15g,独活15g,葛根15g,伸筋草15g,桑枝10g,丹参15g,白芍15g,川芎10g,豨莶草10g,鹿衔草10g,甘草5g。水煎200mL,分装为2袋,口服,1次1袋,1日2次。

两组均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评价指标包括 颈项强痛、肢端麻木、肢体酸冷、活动不利,每个指标按 4 个分级计分为无( 0分)、轻(1分)、中(2分)和重(4分)。

疼痛程度评分:用视觉模拟评定法(VAS)进行评估[3],0~10分,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疼痛越强烈。

4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治愈:疼痛、麻木等症状积分值比治疗前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 疼痛、麻木等症状积分值比治疗前减少70%~94%。有效:疼痛、麻木等症状积分值比治疗前减少30%~69%。无效:疼痛、麻木等症状积分值比治疗前减少不足 30%。

用SPSS19.0 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见表 1。

表1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颈项强痛 肢端麻木 肢体酸冷 活动不利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02±0.23 1.48±0.13*2.94±0.26 0.89±0.09*△2.93±0.43 1.52±0.18*2.98±0.28 0.70±0.08*△3.21±0.36 1.76±0.13*3.04±0.42 0.65±0.09*△3.09±0.37 1.59±0.19*2.98±0.33 0.68±0.06*△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5.83±0.82*3.26±0.33*△15 15 7.59±0.23 5.34±0.57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因椎体增生直接压迫,或增生物对周围软组织长期刺激,或劳损引起局部损伤性炎性反应,导致组织水肿、粘连而压迫神经。表现为颈项及肩背上肢的麻木和疼痛[4-7]。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组织受到牵拉、挤压,缺血、缺氧状态下局部致痛物质释放,刺激游离神经末梢,不同的压迫部位表现出不同位置的感觉活动障碍[8]。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项痹”等范畴。因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健,筋驰骨痿,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颈部筋肉,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生颈肩臂疼痛、麻木,日久筋肉失濡而致肌肉萎缩无力。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气血不足为其本,风寒湿邪侵袭为其标。颈痛方中羌活、独活疏风除湿,葛根祛风邪、解肌表,伸筋草、川芎活血行气,丹参活血通络,桑枝祛风通络、利关节,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豨莶草、鹿衔草补虚益肾、活血、祛风湿、强筋骨,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

颈夹脊穴属督脉或膀胱经,主要功用是疏通颈项部之气血,有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作用[9-12]。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之穴,既平上扰之风阳,又散外感之风邪,为治风之要穴。足少阳主骨所生病,风池位于颈项部,能疏利颈部之关节,《针灸甲乙经》谓“颈项不得顾……风池主之”。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通任脉,有疏风散邪、通经活络作用,可治头项疼痛,且本病肝肾亏虚为本, 取列缺亦体现“虚则补其母”之治则。肩外俞、肩中俞均属手太阳小肠经,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痹证。肩井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交会穴,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之效。诸穴合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清上补下、调和阴阳之功。配合电针则能促进颈项部血液循环,调整肌张力,加强止痛、镇痛作用。

针药结合相辅相成,标本兼治,可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颈项根型麻木
麻木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浮生一记
无题(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