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高龄(≥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2018-11-21陈丽宫玉霞张秀林
陈丽,宫玉霞,张秀林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可影响心房收缩功能,增加卒中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75岁人群AF发病率高达10%[1]。抗凝治疗是目前改善AF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华法林是经典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AF患者血栓栓塞发生风险;但采用华法林治疗期间需及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且其与很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发生相互作用,故在临床应用受限[2]。国外有研究表明,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依度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AF患者发生脑卒中[3-4]。但目前有关NOACs治疗高龄(≥80岁)A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治疗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80岁,性别不限;(2)CHA2DS2-VASc评分≥2分;(3)无抗凝治疗禁忌证;(4)HAS-BLED评分<3分;(5)入组前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控制良好。排除标准:(1)入组前3个月内有脑卒中病史、手术和严重创伤史者;(2)入组前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者;(3)有长期酗酒史者;(4)有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湿性心脏病病史者;(5)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6)入组前1年内有消化道出血史者;(7)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剔除标准:(1)治疗依从性差者;(2)失访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非瓣膜性AF患者86例,均符合《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5]中的非瓣膜性AF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及AF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胺碘酮、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稳心颗粒、索他洛尔等药物,以控制心室率、快速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钠片(芬兰奥立安集团生产,注册证号H20171095,生产批号:1734727、1766704)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d,口服;治疗3、6、9 d后均复查凝血功能指标,并根据INR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维持在2.0~2.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片(德国拜耳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140132,生产批号:BXHE31、BHXCU71)治疗,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第3天清晨口服利伐沙班前检测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PT)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值2倍以上则提示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升高,应停止使用利伐沙班;需要注意的是内生肌酐清除率(CCR)<15 ml/min者不建议使用利伐沙班。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凝血功能指标(主要为PT和D-二聚体)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T、D-二聚体及NT-proBNP,试剂盒均购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6]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7]评分,MMSE评分越高提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ADL评分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和NT-proBNP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PT、D-二聚体及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MMSE评分和ADL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MMSE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血栓栓塞事件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0.9%,观察组为9.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6,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NT-proBNP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index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NT-proBN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4 出血事件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1例,消化道出血5例,其他部位出血6例,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7.9%;观察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其他部位出血1例,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0%。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5)。
2.5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失眠、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比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MMSE score and AD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n(%)〕Table 4 Incidences of thromboembolism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3 讨论
《2014年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5]指出,未合并风湿性左房室瓣病变及无机械或生物瓣膜置换术、左房室瓣成形术的情况下出现的AF定义为非瓣膜性AF。既往研究表明,瓣膜性AF与非瓣膜性AF血栓形成机制不同,故不同类型AF患者应给予不同的抗凝策略[8]。目前,我国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仅<3%的AF患者接受华法林治疗,高龄AF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对药物耐受性及服药依从性较差等,故接受正规抗凝治疗者更少,且NOACs的使用率较华法林更低[9]。因此,指导高龄非瓣膜性AF患者行正规抗凝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华法林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其对血液中存在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无抵抗作用,但可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在肝脏合成,进而发挥抗血栓形成等作用,但其稳定性较差,且与很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发生相互影响[2]。利伐沙班是一种高选择性、直接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NOACs,可中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从而抑制凝血酶产生,具有稳定的、可预测的抗凝作用,且与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治疗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的临床疗效。
PT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D-二聚体可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PT和D-二聚体间无差异,提示利伐沙班对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华法林相似。NT-proBNP是评估心功能的客观标志物,AF患者心室容量改变、心房压力增大,导致NT-proBNP大量合成、释放;另外,AF患者心房肌细胞易发生纤维化,促进心肌细胞释放NT-proBNP,间接引发血栓栓塞,故监测NT-proBNP水平有利于筛查血栓。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NT-proBNP水平间无差异,提示利伐沙班对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NT-proBNP的影响与华法林相似。
既往研究表明,与窦性心律相比,老年AF患者总体认知功能下降[10]。AF导致心脏搏出量减少,引起大脑血流灌注及海马区血流量减少,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功能[11]。既往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可降低AF患者卒中发生风险,改善认知功能,但华法林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12-13];此外,老年AF患者合并认知障碍后可能影响抗凝治疗方案的实施,从而增加脑损伤发生率[14]。也有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对AF患者认知障碍改善无明显影响[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MMSE评分和ADL评分间无差异,提示利伐沙班对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与华法林相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差异,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利伐沙班对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作用、用药安全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利伐沙班可更有效地减少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利伐沙班对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凝血功能、NT-proBNP、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作用、用药安全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利伐沙班可更有效地减少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此外,与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经济成本较高且无出血解毒剂,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