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8-11-21王楠冯维华邱亚平雷显碧熊庆韩睿
王楠,冯维华,邱亚平,雷显碧,熊庆,韩睿
肺癌晚期患者因治愈无望而对生活失去希望,加之疾病导致的躯体疼痛会使患者临终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家属在照顾患者期间同样受负面情绪影响,且还要面临失去亲人的痛苦,故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1]。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2],是医护人员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既往研究表明,临终关怀可使临终患者生命得到尊重,利于患者保护隐私、控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3]。目前,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的临终关怀逐渐被人们熟知,但对患者家属的相关护理干预模式较少,且观念较淡薄[4]。本研究旨在探讨临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内科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33例及其直系家属124例。纳入标准:(1)患者肺癌Ⅳ期;(2)患者家属年龄>18岁;(3)患者家属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者;(2)有精神疾病病史者。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16例,直系家属57例)和试验组(患者17例,直系家属67例),两组患者家属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
表1 两组患者家属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
1.2.2 试验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开展临终护理干预[6],具体如下:(1)人文关怀医护小组由6名护士长和5名护理组长组成,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人文学组成员。(2)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强化其认可心理,淡化其否定心理;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访谈,并告知家属缓解心理压力的措施,如听音乐、画画、看书、下棋等;针对承受较大心理痛苦的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应引导其发泄内心痛苦[7]。(3)物理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采用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以缓解其躯体疼痛[8]。(4)生活护理:保持病房及其他生活环境清洁、安静及良好的空气流通[9],对患者做好饮食、排泄及口腔、皮肤等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应建议因声光刺激及相邻患者鼾声影响休息的肺癌患者采用佩戴避光眼罩、耳塞、隔帘遮挡等方式,尽可能使患者休息。(5)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避免其在照顾患者期间过度劳累。(6)死亡教育:帮助患者家属正确认识机体死亡过程,尽量在患者即将死亡的时间内通知其家属、亲友到场,使其能安详地度过最后一程;此外,还要协助家属做好善后工作[10]。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连续干预20 d。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评估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干预后20 d心理应激水平。RSS包括心理痛苦、生活被打扰及负性情感3个维度共15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3级评分法,0分为从无、1分为有时或有些、2分为常常或很多,总分30分,评分越高提示心理应激水平越高;RSS的Cronbach's α 系数 >0.70,提示信效度较好[11]。(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定的第3版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12]评估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干预后20 d生活质量,主要调查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6个功能量表,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采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制定的患者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一般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为了提升调查问卷的科学性,需安排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指导患者家属填写,并要求20 min内完成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SS评分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心理痛苦、生活被打扰、负性情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干预后心理痛苦、生活被打扰、负性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RSS评分比较(x±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R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2.2 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功能量表评分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躯体功能、情绪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干预后躯体功能、情绪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功能量表评分比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Cor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unctional Scal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2.3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65,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晚期肺癌患者家属因患者无法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痛苦等心理障碍。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从医学生物模式向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产物[13],其主要目的是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和帮助,使患者能安宁祥和离世,这不仅是对患者的尊重,更能减轻患者家属的痛苦[6,14]。但我国临终关怀研究起步较晚,专业知识严重不足[15-16]。
临终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采取的一种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临终关怀理念,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护理人员在临终关怀过程中起主导地位,充当照护者、健康教育者、心理疏导者及丧葬咨询者等,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及正确的死亡观、医疗观、人生观[17]。本研究对晚期肺癌患者采取临终护理干预,其中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及其家属负面情绪,让患者尽量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尽量缓解患者痛苦;生活护理能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于患者休息;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家属能有效照顾患者并避免过度劳累;死亡教育是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看待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观[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家属心理痛苦、生活被打扰、负性情感评分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情绪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临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晚期肺癌患者家属心理应激,改善患者家属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但临终护理干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1)临终护理人员不足;(2)临终护理干预人员积极性不高,主要与护理人员对临终护理干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