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的民航地面服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11-20赵明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赵明明

[摘 要] 在民航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国内民航类高职院校地面服务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民航特色,加强校企合作,整合外语与民航地面服务方面的资源,构建及推行地面服务EOP教学,创建科学有效的民航地面服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民航企业地面服务用人需求。

[关键词] 校企合作;民航地面服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8-0018-02

一 前言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对员工提出了“既有新技术应用能力又有较强国际语言交流能力”的新要求。在民航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民航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航类高职院校应顺应国内外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沟通能力,满足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实际上,国内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沟通能力方面的成效却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各项学科的校内评估考核,但是对于工作场景中外语的实际运用却无计可施。这些外语的实际运用指的是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的专业英语能力,即专业用途英语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EOP教学模式基于学习需求及目标需求,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或目的相关,旨在满足不同行业人群的实际英语学习需求。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特征。在民航这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推行EOP教学,有利于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 民航类高职院校地面服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束定芳(2014)认为,课外的语言实践对外语教学也非常重要,因为人只有在自主和自我驱动的状态下才能拥有最大的创造力。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民航地面服务专业的英语教学改革应依托企业行业合作开发各类实践课程与实践项目,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如下:

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和沟通能力、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

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并掌握地面服务各专业专项技能,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际能力。具备初步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交际策略,交际的语言基本得体而有效。

信息技术能力。现代化产业进入一个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这就要求行业从业人员要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工作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具有独立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 民航类高职院校地面服务外语人才培养途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职外语人才的关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等原则,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应该以岗位对民航地面服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为主导,将民航地面服务专业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定位于“语言交际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为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以模块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民航地面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基础模块。基础英语课程应该涉及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大学英语视听说、通用英语口语等。

2专业技能课模块。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面服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语言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融合,提升综合职业素质。主要课程设置有民航国际客票销售、民航货运销售实务、飞机载重与平衡、值机与行李运输、民航呼叫中心实务、民航旅客中转服务以及具有行业特色的民航运输基础英语口语(民航涉外服务英语、民航安检英语、物流岗位服务英语等)。

3专业实训课模块。为突出职业性与实用性而设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行性和专业性,能充分凸顯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特色。实训内容主要包括:

语言实践,强化地面服务英语听说语言能力;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地服专业学生要在巩固夯实基础英语的同时,增强岗位英语词汇积累和岗位沟通语言表达技能。比如:值机柜台常用服务英语、候机楼问询处工作人员常用英语表达等。

素质拓展实践,强化工作技能,提高旅客服务沟通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将语言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比如设置值机柜台、中转柜台、航站楼问询处、VIP休息室等场景,模拟地面服务工作岗位的真实情景。聘请企业专家来校给学生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民航地面服务环境中接受企业式的实训,使“教、学、用”充分融为一体。

4校外实践课模块。民航类高职院校广泛联系航空公司或机场地面服务部门,与企业签订专业实训协议,创建学生实训基地,设置企业实习对口岗,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有计划、分批次安排学生去相对应的单位实践训练,使学生的校内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锻炼中得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高职院校还可对学生进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让学生观摩企业职业技能比武竞赛,举行模拟岗位职业技能大赛等模式,倡导学生自己组织和参加技能竞赛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民航类高职院校地面服务专业EOP实践教学探索

1根据民航特色,基于民航企业对地面服务人才的外语需求现状,整合外语与民航地面服务方面的资源,构建及推行地面服务EOP教学,总结民航地服外语人才培养方法和路径,在培养地服专业人才外语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搜集民航地面服务的各种英语资料,重新定位民航地面服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民航企业需求与民航院校地服人才培养现状之间的差距,并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外语+地服专业”的一体化配套课程体系。

2校内教师可深入企业拍摄,或由企业自行拍摄典型地面服务岗位英语场景案例,形成可用于教学和培训的视频案例库,进行民航类高职院校地面服务专业EOP教学。民航地面服务行业英语EOP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能够满足民航地面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对行业英语学习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语言基本技能与职业标准、岗位需求相对接,提升学生在民航地面服务职场环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

3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对企业调研、访谈的基础上编写体现实践性的教材,进行行业英语EOP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展生动真实的职场情景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航地面服务各岗位专业相关的真实场景和内容,从而对民航地面服务岗位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验。

(三)民航类高职院校地面服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缺乏“将行业、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去”(姚吉祥,2010)的能力。因此,需要共建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团队,以教师能力提升为根本、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以双师教师培养为重点,每年选派几名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深入了解最新业态,充分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服务,开展专题培训、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提高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国际化的民航地面服务外语人才,高职院校应该与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或机场地勤服务部门充分展开校企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发挥校企各自优势资源。分批次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改变英语教师“纯语言型”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让他们获取一手信息,充分了解地面服务各岗位的英语沟通需求,结合职场实际开发行业特色教材,制定相应教学方案,展开“语言+岗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实施。

四 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實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双向主动参与的结合,是建立在双方内在需要基础上的结合(彭新宇,2005)。行业院校高职外语人才培养将企业纳入教育主体,高校与企业联合,实施优势资源整合,实现校企双方主体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创造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使培养的行业技能人才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切实培养优质的实用型人才,提升社会信誉度。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校企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民航地面服务行业外语人才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体现职业院校特色,使培养的外语人才能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合格的职业技能,并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46-455.

[2].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Learning:Preparingforthe21stCentury[M].AllenPressInc.,Kansas,USA,1999.

[3]JackC.Richards,林立.交际语言教学的新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胡成富.高职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7-40.

[5]钟岚,吴寒.高职院校“外语+轻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8(2):83-85

[6]王文婷.高职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9):112-113

[7]彭新宇.湖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