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理念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8-11-20鲁春阳文枫王锦峰司锦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产教融合

鲁春阳 文枫 王锦峰 司锦

[摘 要] 产教融合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构建了产教融合理念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即“155”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为培养土地资源管理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改革;土地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8-0077-02

随着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项目趋势的加强,急需创新现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 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 专业基础课程实习类剖析

测绘学实习共2周,2个学分,在第二个学期。这一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中所学的课堂知识,培育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依托测绘学科发展测绘技能与高级应用型人才,使测绘技能要求更高。

2 专业主干课程集中实习

第三学期的地籍测量总课程为2周,学分为2学分。该实践的实质是:一是了解现行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软件平台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应用;二是熟练使用地籍测量仪器;三是计算工业界测量和界址点坐标可以控制界址点测量。土地整治实习2周,土地规划课程实习2周,均是2个学分,一般安排在第六个学期进行。

3 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解析

毕业实习共为3周,3学分,在第七学期进行。该实践重在检验学生理论转化的能力,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思变能力、综合业务能力和创新水平。毕业论文设计11.5周,共有11.5个学分,安排在第八个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则重在检查和衡量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融贯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校教育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对增强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学生文献查阅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参考。

二 河南城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化

在实践教学平台中,实践教育的特殊性尚未凸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差距。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量和实践教学课时比重。

2 实践课程刚性不足、弹性有余

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有地籍调查、土地利用规划、数字制图、地籍测量、不动产估价。由于现行的实习安排是针对某一课程设立,实习与实习之间在内容安排上联系不大。再加上大多数学生为急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毕业设计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致使毕业设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3 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基本合理,涉及土地管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土壤等学科。但是从教师队伍的质量来看,职称结构偏低,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尚且欠缺,“双技双能型”教师不多。

4 实践基地甚少,缺乏良好的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校外实践基地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在学校仅有的几个实验室中,都是整个学院混合使用,没有单独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备实验室,这一弊病阻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进步。

三 产教融合理念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点,融合产教融合理念,构建了“155”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建立五个产教融合教学系统,以五大保障措施作为支撑,实现全过程产教融合。“一个中心”是以学生需求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为中心。“五个系统”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系统、教学实验实训系统、社会综合实践系统、毕业实习系统和毕业设计系统,每个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五大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实习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实习基地保障、实践教学计划保障、管理与制度保障。

1 课堂教学系统

通识教育平台分通识选修课模块和通识必修课模块。通识选修课模块包括公共艺术教育、哲学视野与文明对话、科学发现与技术革新、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与未来城市、经济活动与社会管理。通识必修课模块包括形式与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学科基础教育平台部分包括高等数学、CAD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基础、土地生态学、线性代数、空间数据库基础。

专业教育平台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个性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测量学、管理学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整治工程学、不动产估价、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个性拓展课程模块包括数字化测图,地籍管理、空间定位技术、制图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调查、土地信息系统、土地遥感与监测、SPSS统计分析、水土保持学、土地复垦学、村镇规划与管理、资产评估学、环境生态学、房地产开发与运营、土地政策学、工程概预算、城市规划原理、专业英语。

实践教育平台包括课内实践模块、集中实践模块以及综合实践模块。其中课内实践模块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数字化测图、空间定位技术、地籍管理、土地信息系统、测绘CAD、空间数据库基础、测绘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制图学、SPSS统计分析。集中实践模块包括专业认识实习、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地质学实习、高级语言程序课程设计、测量学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地籍测量实习、不动产估价实习、水土保持实习、土地信息系统实习、空间定位技术实习、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土地整治实习、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土地复垦实习、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村镇规划实习、房地产开发实习、SPSS统计实习、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教育。综合实践模块包括社会实践与创业基础。

2 课程实习系统

测量课程实习。该实习包括测量学实习、数字测图实习和地籍测绘实习。这三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测绘能力,通过使用传统测绘仪器和现代精密测绘仪器,掌握土地测绘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在实践中测绘及放样的能力。

规划类实习。该实习包括村镇规划实习、城市规划实习、土地利用规划实习。通过实习,全面掌握规划编制的原则、依据、规划任务、重点项目和调控措施。

软件利用类实习。该实习包括SPSS统计分析实习、高级语言程序课程设计、土地信息系统设计及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熟练应用远东土地整理预算软件,在GIS软件上进行二次开发。

3 社会实践系统

社会实践有以下四种模式:(1)企业受大学的邀请,加入省或市土地资源管理学会,为本专业制定和本公司业务挂钩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提供宝贵的意见。(2)企业帮助大学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派遣兼职教师,学生追随老师完成科研项目。(3)企业和我校建立测量实验室、GIS机房、以及土地信息实验室,提供相应的项目供学生参与设计,以便资源的优化利用。(4)企业为我校提供实习和实训场所,完成暑期实习计划。

4 毕业实习系统

校内指导教师侧重学术指导,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际工程项目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工程实践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毕业设计系统

将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学习小組,让小组成员从土地复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信息系统等中自由选题,完成毕业设计,不仅巩固了专业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四 产教融合理念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1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构建校、院、系、教研室为主的四级实践教学领导监督体系,校层面主要负责宏观上指导和监督工作,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的政策和考核标准,宏观调控专业运行方向。院系重在负责实践教学环节和实施,将实践教学任务细化。教研室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按照规范进行教学,杜绝教学形式化,使得教学体系高效运转。

2 培养双师型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教师制定发展的新标准,培育其较强的实践能力,收集各种资源,提高人才的多样性,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3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实践教学评价框架实质性内容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从管理视角出发,评价主体一般由校学生处、教务处和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承担,评价对象为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及院系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1]李新举,于开琴,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实践研究,2010(31):285-286.

[2]胡宇,贺云,毛德华,等.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30-32.

[3]王永东, 李廷轩, 张锡洲,等. 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07(3):55-56.

[4]刘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9):175.

[5]赵华甫,袁春,吴克宁,等.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9(2):62-6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产教融合
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城镇化建设环境下土地资源管理问题之研究
应用型本科《电气基础与PLC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