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育人载体提高育人实效

2018-11-20何蕊

中国德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工作育人

何蕊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定州市上至教育局、下到各学校,迅速展开了对《指南》的学习,并将《指南》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德育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举措,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定州市十分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德作用,进一步提升学校各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定州市就充分利用河北省编教材《中华十德与国学》,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了国学课,并将国学作为期末考试的科目之一。在市教育局的带领下,各中小校也结合本校的德育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河北定州中学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致力于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以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先后开设了“定州古建筑艺术”“定州名人名家”“定州优秀传统文化”等校本课程,还专门聘请民间艺术家为学生开课,通过课程将传统的民间艺术引入校园。学校组织专家、教师和家长共同参加校本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学生的認知特点,使校本教材体现出图文并茂、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特点。定州中学充分利用本地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传统艺术的了解,而且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以及对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的热爱。

定州市兴华西路中学十分注重在学科课程中挖掘、渗透德育资源,将国学教育与学校的语文课程相结合。校长王士欣带领学校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读本》,并将国学经典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由语文老师承担教学任务。

上述两所学校都在语文课中融入了国学经典元素,这样的做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层面理解和习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更能够通过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建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

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南》提出的要求,也是定州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定州市教育局大力度美化校园环境,多举措丰富校园文化,深入推进校园“十个一”特色创建。这一系列举措,使定州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定州市李亲顾中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希望通过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校园文化建设,正是李亲顾中学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抓手。学校通过建设教室文化、廊道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等,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是否合乎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有修养的中学生。

定州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学校,前身为创建于清乾隆三年的定武书院,光绪二十八年改为定武学堂,并由谷钟秀亲笔手书校训“勤朴仁勇”。学校十分注重百年名校的历史传承,直至今日,这个老校训还被挂在校园中醒目的位置,时刻激励着学生。在2014年搬迁到新校址时,学校还建设了校史馆,供学生参观学习。

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兴华西路中学,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打造了十分具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主题、成体系,主要分为三大块,即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红色文化,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将其与现当代文化相结合。

可以看出,定州市各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亮点。李亲顾中学的校园文化充满着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元素,学生们每天浸润其中,便时刻不忘规范自己的言行。定州中学通过回顾历史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从而更好地展望未来。而兴华西路中学的板块式校园文化建设,则很好地把握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充分挖掘活动的教育意义

活动育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定州市从教育局到各中小学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德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活动成为定州市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定州市近些年打造了很多品牌活动,包括戏曲进校园活动、“亲情1+6,携手共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大力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定州市西坂小学以学生社团建设为切入点,在认真研究了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后,精心组建了十个社团,涉及足球、美术、书法、合唱、器乐、跆拳道、阅读、乒乓球、舞蹈、主持等十个不同的领域和主题。学校很注重对学生社团的组织和指导。教师会在学期初制订社团活动计划,期末进行活动总结,并坚持每个月开展社团活动专题会议,各个社团总结本月的活动情况、收获及感悟,反思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在与学校教师沟通时,大家纷纷表示,社团活动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定州市大辛庄初级中学始终紧跟定州教育发展的步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积极德育的理念和做法,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积极德育活动,包括冬季越野长跑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同样是在活动育人上下功夫,西坂小学是通过学生社团建设,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寓教于乐。大辛庄初级中学则是围绕学校积极德育的理念,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活力。两所学校的切入点不一样,但都是以活动为抓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以活动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

定州市不断挖掘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主动去适应社会,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定州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文物局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推进家乡文化教育,先后组织了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观了定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定州新华中学的研学旅行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有主题地进行,将主题定位为“有红色,有绿色,有文化”,将“研、学、行”有机结合起来。40公里远足砥砺意志、定州塔贡院文庙探求地方历史文化、东亭生态园研讨生态农业等等,学生通过每一次实践和参与,都能够开阔眼界,收获成长。参加志愿服务,也是新华中学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学校多个部门联动,组成了不同的志愿者服务队,经常性地参加多种志愿服务,如:进社区清扫卫生、到敬老院关爱老人、去孤儿院关爱儿童、做志愿小交警等等。

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同样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搭建育人平台,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鲜活、更有生命力。学校致力于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踏实的态度,展现内化于心的道德修养。学校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活动主题,针对每个主题,每周有不同的活动内容。西关南街小学与很多学校一样,十分重视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五月份组织五年级各中队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六月份组织四年级各中队到文博園和历史博物馆志愿服务,等等。学校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让孩子们对身边的人和生活的环境有更多的责任感,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定州创建文明城市的影响下,新华中学和西关南街小学都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丰富了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平,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定州市根据《指南》提出的要求,正在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不断完善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和教育。其中,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定州鼓励各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化的尝试。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免监督班集体”管理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立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他律到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构建了一套“免监督班集体”管理模式。经过严格规范的评选程序,“免监督班集体”的纪律、卫生、生活、学习、活动等事务不再需要德育处、学生会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评分,而是由本班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免监督”并不是不监督,而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班级自我监督,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为了使“免监督班集体”的旗帜永远挂在自己班级的门口,学生们都在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少学生为了不因自己的行为影响班级荣誉和利益,在同学的帮助和监督下努力改掉了原来的不良习惯,学校德育工作因为“免监督班集体”管理模式的实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新局面。

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根据本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展开了校本化的尝试,建立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使学校管理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打造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

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定州市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大力贯彻《指南》对于协同育人提出的要求,努力打造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定州市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对家庭教育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各学校根据教育局的要求,不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积极争取家庭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定州市中心实验小学以家校共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学校十分重视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一年级家长岗前培训是学校实行的一个创新性举措,在学生未到校前先组织家长培训学习,并于新生入学第一天进行“家长学校一年级开班典礼”,从2013年至今从未间断。此外,学校还根据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开展“微主题”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疑难困惑;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手册》,邀请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进行讲座。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并善于利用家长资源,助力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家长委员会这一平台的建设,家长拥有了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可以定期到校开展活动,为学校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家委会充分挖掘家长们的专业和特长,为学生开设了书法、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此外,通过自愿报名和学校邀请,家长组建了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协同育人。

新华中学同样是以家长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了使家长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大力发展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成立初期,班主任对全体家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讲解,明确开办家长学校的意义;在解决了家长的认识问题后,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的管理体制,由学校专门领导和部门专项负责,全力进行家长学校的建设。在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上,学校坚持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家长会等契机,组织家长进行学习,并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此外,各班级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研讨、交流、咨询、组织专题讲座,并利用微信群发布培训材料。新华中学的家长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对《指南》六大育人途径的积极探索和有效落实,使定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得以落细落小落实。相信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的前提下,在定州市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定州的德育工作一定会向着更加实效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责任编辑︱秦 岩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德育工作育人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