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栏目特邀主持人:曹惠民

2018-11-20曹惠民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理路碧云朵拉

主持人语:这一期的华文文学专栏有三篇文章,类型、写法不一,有论文,有学术对话,也有书评,倒也颇能反映当下华文文学研究的现实状态。

张眉是个“90后”的学术新人,她的论文《黄碧云小说中的香港意识与本土认同》是对香港女作家黄碧云小说的一种解读。作为一个香港出身的本土作家,黄碧云的小说创作有其相当明显的香港意识与本土认同,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本文的价值在于,作者关注到香港作家在香港回归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其“乡土意识”如何逐渐变成“香港意识”,当初的“我城”如何令人产生“失城”之感。作者同时关注这是“谁”的“香港意识”,还进一步考察这种“香港意识”如何逐渐从宏大的概念发展到更为切实的日常生活,论文解读了来自于当事人的“身份自觉”,这就论出了新意。不足之处在于,论证有待加强,以使观点更加突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内地对于香港文学的研究已远没有20年前香港回归前后那么热门,但实际上研究的空间还很大,有些论题基本上还处于被遮蔽的境地,即使是既有的研究也还留有继续深耕的可能,在这方面,希望无疑寄托在新进学人的身上。

刘芷懿也是一位“90后”,还在攻读硕士。她的观察对象是袁勇麟教授主编的《朵拉研究资料》。朵拉是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马来西亚女作家,袁教授则是一位以史料研究见长的学者。刘芷懿从二位的交集中发现了可言说的话题—如何面对一位创作丰硕的作家,从研究史料的角度窥见学术研究的新天地,在掌握梳理研究状况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研究的深入。袁教授积累多年的搜罗成果,从精心编排中固可得见,清晰的逻辑顺序得以串联,体现了新颖严谨的逻辑梳理线索、多维视角的立体演绎方式和曲径通幽的对话式审美张力,显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开拓了研究资料合辑编纂的新境界,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思路。而《朵拉研究资料》所呈现的各位研究者的思路和见解,又从多个视角、各个侧面展现了研究的多元性和无限可能,对于后来者的启迪也将是多元而丰富的。

比较起张、刘二位来,“70后”的凌逾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导)该算是资深学者了。她虽然专攻香港文学研究,但近年来走出了自己的研究新路。凌逾教授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都以“跨界”为标志,在国内外学界颇为引人瞩目。不久前,她在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南方文坛”沙龙上所作的题为《赛博时代的三重世界互动叙事》的报告,给广州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带来了新的启迪,激起了大家对赛博时代互动叙事的纷纷议论。这里发表的沙龙发言摘编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诸校的五位中青年学者对董启章等人的小说的见解,各抒己见,异彩纷呈,不啻一场头脑风暴。这种跨界意味浓郁的对话拓展了文学研究的期待视野,提出了很多以前文学研究不可能提出的新问题,也呈现了相沿成习的研究思路之外的研究理路。即使他们的见解未见得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其实也很正常。与时俱进方能永葆研究的活力,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在这些新的领域发声乃至争辩—真理越辩越明。

学术研究永无止境。华文文学研究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也才四十年的时间,新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理路的不断开拓,正是她独特魅力所在的重要方面。期望有更多新鲜力量的加盟!

猜你喜欢

理路碧云朵拉
基本道德法治化的实践理路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插秧
郭嵩焘政教思想的内在理路
朵拉 文脉续缘 又见福州
碧云岫
ARTHUR'S READING RACE
朵拉这朵花儿
朵拉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