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特邀主持人:孙学文
2018-11-20孙学文
主持人简介:孙学文教授现任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兼任苏州市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苏州电子商务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EI、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主持省、市级教科研课题二十余项。担任主持人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项,二门担任负责人的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2001年被确定为“新世纪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被确定为“苏州市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对象,2007年、2011年入选江苏省第三期、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主持人语:《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中吴地先贤季札亦言“洁身清行,仰高履尚,惟仁是处,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底蕴深厚的吴地文化有崇文重教、仁爱克己、家学深厚、爱国奉公的廉洁传统之风,品德修洁的文化世家代代传承,廉洁爱民的清官良吏世世辈出,感动民心的廉政事迹不胜枚举。吴地文风繁荣昌盛,官风正义廉明,社会风气和谐向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源泉,传统的廉政文化是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创新值得借鉴的文化资源。苏州市职业大学有多年的吴文化研究基础,近年来在吴地廉政文化专题研究上加大力度,助力思政课程改革,编撰出版《吴地廉政文化读本》,在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吴文化园—设立“廉石馆”、拍摄系列宣传片等。本期“吴文化研究”栏目与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2018ZDJD-B018)合作推出“廉政文化”研究专题,四位作者从多个角度纵览吴地廉政历史以及当代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建设。
傅济锋的《传统德治廉政文化建设问题思考》从“权力支配型”宗法伦理社会的治理方式选择、传统儒家德治思想的理论建构、儒家德治廉政建设的实践展开、德治廉政无法根除腐败的原因分析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德治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在宗法伦理本位传统的中国社会,儒家学派为实现“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构建了一整套以“道—德—仁—义”为主要范畴、以“仁政”“德治”“礼教”为主要内容的德治思想体系,作为君主专制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然而君主专制社会的内在矛盾致使德治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廉政建设的理想,廉政建设必须走法治的道路。
杨德兴的《论吴地廉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概述了吴地廉吏文化所包含的尚德礼让、廉洁自律、开放包容、开拓创新、勤政爱民、崇文向学的六个特质。文章提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大力挖掘、弘扬吴地廉吏文化,对于打造德才兼备、廉政勤政的干部队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坚持创新发展、法治思维、优化提升,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是吴地廉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陶莉的《吴地廉洁文化探论—以吴宽〈廉石记〉为中心》一文,以吴宽《廉石记》为切入点,概述吴地廉洁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五个集中体现:崇文重教,以文“化”人;仁爱克己,先忧后乐;爱国奉公,廉治传统;家学深厚,以德育人;文艺繁盛,弘扬廉洁。文章指出,仰以察古,俯以观今,以“廉俭、厚德、正义、民善”为内涵的“廉石”精神是苏州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
曹慧芳的《苏州廉吏文化探源》指出,吴文化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底色,有以范仲淹、顾炎武为代表的关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有反抗专权的高尚气节、重视廉洁家风传承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