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向分析

2018-11-20肖志远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肖志远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富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示新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当前“95后”甚至“00后”青年学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特有的思想行为特点。这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要求:构建和发展顺应大学生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时代要求,重视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征,把准大学生时代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当代大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发展模式,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分析

针对“95后”“0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热度不减。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发表的期刊文献进行统计,以“高校学生”和“思想”、“当代大学生”和“思想”等相关词组合为主题,可以检索到文献2416篇。运用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规律可知,绝大多数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在少数核心期刊。为此,我们从检索的文献中选择发表在CSSCI、核心期刊等高水平期刊上的文献共计419篇,作为文献研究的基本来源。同时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主题聚类分析,得出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

(一)LDA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关键词和主题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该时间段文献聚焦在哪些研究主题上,仅凭关键词频度统计并不能得出全面和准确结果。在此,本文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简称 LDA)模型[1],对所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所有研究文献的主题聚类。

LDA模型由Blei等人于2003年提出,一般常用于文本聚类分析。该模型是一个三层贝叶斯概率生成模型,主要思想是假设每个文档均是由多个主题混合而成,而每个主题则是多个词汇上的概率分布[2]。其后,T.L.Giffiths在研究中对该模型做了改进,增加了“主题-词汇分布”的Dirichlet分布检验,改进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3]。

图1 LDA模型图

图中隐含变量包括超参数α、超参数β、“文档-主题分布”和“主题-词汇分布”,可观察变量仅有关键词W,有向箭头代表条件概率,方框M代表文档集中每个文本迭代抽样的主题概率分布,方框N表示从主题分布中迭代抽取产生的文档的词汇。

模型中生成文档的步骤如下所示:

①对于每个文档d∈D,根据θd-Dir(α),得到文档d上主题的多项式分布参数θd;

②对于每个主题 z∈K,根据 φZ-Dir(β),得到主题z上词汇的多项式分布参数φz;对于文档d中的词汇Wd,j,根据多项分布Zd,j-Mult(φz),得到主题Zd,j,根据多项分布Wd,j-Mult(φz),得到词汇Wd,j。

表1 基于LDA模型的文献主题聚类统计

续表

在LDA概率生成模型中无法直接获得参数θ和φ,因此,一般通过参数估计的方法近似推理参数值,主要采取Gibbs抽样算法。

(二)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的研究主题聚类分析

通过LDA模型,我们能够将具有语义联系的词聚到一起,根据LDA的词聚类的结果,可以构建词语与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LDA文档的聚类结果,我们可以构建文档与主题的关联关系。本文基于LDA模型分析得出的主题聚类如表1。

我们用LDA模型统计得到的六个主题词类,并计算了每个主题下,每个词与该主题的相关度,发现了比较明显的聚类特征,聚类结果比较理想,研究主题分别为:

一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体现为习近平新思想、教育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宗教观、生活化理论等核心词,围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体现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新形势、实效性、创新等范畴中,是对教育路径、方式、对策的优化提升研究。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路径研究。体现为培育问题、培育路径、培育机制、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开展研究。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互动研究。体现为网络环境下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民粹主义倾向等,以及因为网络媒介发展而带来的大学生亚文化传播等问题的研究。

五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研究。体现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特征研究,包含了社会资源、众创空间、求职、改革发展等核心词。

六是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现为互联网时代下的话语权研究,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等网络社交行为研究,以及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对策研究。

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的形成因素与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要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就要把握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价值导向和发展动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发展。”[5]

(一)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由相对封闭转为对外开放,从以政治建设为重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矛盾也表现为理论彻底性、主体选择性和环境复杂性的矛盾。”[6]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也正体现在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上。有研究指出,随着对外开放和互联网技术的加速,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多元文化冲突日益明显,多元价值观并存已成事实,“95后”“00后”大学生对事物意义性的选择、评判也变得多样;市场经济逐渐带来“利益至上”“金钱万能”等观念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微博、微信以及各类APP移动社交平台给大学生带来了便利,“但媒体报道的内容也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干扰了大学生的行为取向及价值选择。”[7][8]同时,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体失位、内容失范和方式机械等问题,提升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难度,这也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所提出的新挑战。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找寻解决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及解决路径。所产生的这些问题一直备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将持续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聚焦的热点之一。

(二)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类海量的社会负面信息和富有新奇个性的事件通过网络呈现在当代大学生的面前,对他们的思想、认知、情感等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易造成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的无所适从或者盲目跟从。当前社会,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认知困惑与价值的冲突,使之产生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集体观念的逐渐弱化等问题。如今在一些大学生心里传统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崇尚“螺丝钉”和“老黄牛”精神,与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价值多元时代倡导的“集体为主兼顾个人、既奉献又索取、义利并重”的道德价值导向发生碰撞,以及在道德自我选择的冲突与困惑、对道德实践行为的冲突与困惑,等。[9]这些问题的产生对当前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网络空间中符号表现极其多样,符号之间互动沟通、杂糅,催生出网络流行词、表情包等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网络表达方式。如今盛行的网络流行语文化、粉丝文化、自拍文化、直播文化都无比依赖着网络,网络成为其寄生的平台。”[10]

针对现代多元文化冲击所产生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热点问题,有学者认为,“文化多元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创新路径,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建构,围绕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开展面向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德性生成。”[11]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及时更新知识、理念和授课方式方法,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贴近学生,这亦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紧迫的现实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不断提升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在新媒体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12]“95后”“00后”大学生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3]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已迫在眉睫。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意识到利用社交网络等新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培养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包括熟悉运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的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圈的能力,了解和洞察学生心理需求的能力,敏锐捕捉优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社交网络圈,开发优质信息资源,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转化,带动多元化思想碰撞,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好向上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四、基于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向

基于当前大学生成长特点及时代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发展趋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95后”成长在改革开放、经济富强的时代,“00后”也逐渐走进大学的殿堂,他们的成长历程沐浴着前几辈在改革发展与建设进程中积累的丰硕成果,也处在各种文化交流交织的年代。“95后”“0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特点,“像《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可以成为崇拜的偶像……”、“网红”瞬间可成为炙手可热的追逐对象。[14]但我们一定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与我争夺青年争夺未来的斗争愈演愈烈。新时代,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15]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要在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力、理论判断力、思想鉴别力。”[16]新时代,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任务依然艰巨。当前,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加强研究、深化落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在学生中树立并筑牢“四个自信”等,依然是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当代大学生对个性化生活的要求很高,大部分“95后”“00后”不用担心经济上的困难,更多的经济基础能够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中,个性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有研究显示,“‘95后’明显较前辈更热爱游戏电竞及动画动漫”[17]。“‘95后’‘00后’是一群充满活力且个性化的消费群体,是脑洞大开的新兴消费群,具备更自由的想象空间。”[18]同时,“95后”“00后”大学生具有高孤独感和高话语权。他们成长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面宽广,易于挑战教师的权威,这是前几代学生所不具有的特点。此外,“当代大学生对话语权的要求、诉求很高,需要平等对话的态度和机会较为明显,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衔接。”[19]“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对人做工作的前提是要对人的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具有众多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求仍然要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基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路径和机制,稳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契合社会发展从“互联网+时代”进入“智能时代”的现实需要

“95后”“00后”是与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有调查显示,“微信、QQ、支付宝等是他们最常用的移动APP;在获取信息方面,一二线城市“95后”“00后”依靠社交圈和公众号,三线城市“95后”“00后”则主要靠搜索引擎;他们网购首先看评价,67.9%的他们在作出购物决定时会被商品好评度所影响。”[20]众所周知,当代青年习惯于用互联网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愈发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也正在追赶网络发展的步伐,适应着大学生网络行为习惯的变化。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从“互联网+时代”走向“智能时代”,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总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2018年,所有的“90后”均满18岁,“00后”开始了他们的时代,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是只能“遇水搭桥……‘见招拆招”,总是走在后面,而不能实现引领功能,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契合社会发展从“互联网+时代”进入“智能时代”的现实需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时代之“变”中继承和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不变”基因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在劳动过程中,作为主体内在性的人的主观心态、作为过程的对象化活动、作为结果的对象化活动产物构成了文化的三大基本领域。”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结果的“自然的人化”(文化产品),还是作为过程的“人化自然”(文化活动),都与人的劳动密不可分,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孕育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历史记忆、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无论时代如何向前发展,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充分重视发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优势,要继承和弘扬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是中国优秀文化基因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键就在于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时代之‘变’中挖掘其文化之‘不变’基因,运用文化活动所蕴含的教育契机,使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21]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