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2018-03-29张权中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教育

张权中

(铜陵学院金融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引言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有助于国家竞争实力的提升。在创新如此重要的情况下,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高校重点教育目标。我国的政策就已经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通过建设实践基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实践基地学习强调学生在自主思考中调查、研究与感悟,最终获取更加直接性的知识,促使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此,高等学校需要在不断地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寻找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实践基地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时,各个行业与领域技术的发展也相应地提升了对人才的要求。其中具有决策、市场开拓等相关的创新实践能力是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特质。因此,国务院在相关实施建议中就强调:高校需要更多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研究与实践中,促使学生在不断地自主思考中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这些要求正好与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是相对应的。

(二)实践基地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实现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为实现高效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而服务的,能够为高校目标实现提供推动力。首先,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学生今后高质量地就业[1]。目前“找工作”并不仅仅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创造工作”的创业模式才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最为理想的选择方式。其次,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实践平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与方式是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基地上检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并寻找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均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再次,实践基地的建设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成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而实践基地的建设正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

(三)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场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建设,因为实践基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新发明、二次开发工作以及集成重组等工作均是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经济价值的。不管是创业还是创新教育,实践能力都是不能缺少的。想要创新创业教育正常开展,需要相应的场所。而实践基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平台、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及灵活的组织形式,从而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的作用。学生在参与实践基地活动的过程中,其将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向实用知识方向转化。

(四)实践基地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课堂上的知识大多属于一些理论性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专业理论技术等。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是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学生总是以成绩为主的状态下学习,会形成学生的僵化思维,不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即便学生在兼职时,也大多从事与家教以及体力劳动等工作,这些工作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建设实践基地,让学生自主动手思考与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与解决措施

(一)实践基地与专业教育联系不紧密

就当前而言,大多数大学虽然已经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但普遍存在基地建设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在此状况下,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需要引导教师以及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向创新创业实践中延伸,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也纳入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考核评价中,促使专业科学师资、条件以及科研成果向优质教学资源更好地转化,促使学生成为科研发展的实践者和受益人。

(二)与校外优质实践资源联系不紧密

我国大多数高校通常会利用本校资源进行教学,忽视了向校外进行拓展。实际上,校外也拥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而高校没有将校外优质资源引进到校内进行多方面的育人合作。校外存在着国内外著名企业、研究所等优质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加强与这些企业和研究所的结合与合作,有助于提升实践条件的先进性,学生可以学到一些更加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研究以及交流的平台。

(三)缺少对实践基地科学的评价

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创建,发现高校对实践基地工作的评价体系仍然欠缺系统且科学的指导以及评价,更没有专门性的实践基地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来看,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和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平台充分结合。另一方面,还需要学校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对相关实践课程在基地内的开展进行引导,促使实践基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除此之外,向外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验人才,这些人才在基地中担任兼职教师,组建学生社团协助基地做好设备应用以及相关维护管理工作,这有助于实践基地更好地发展。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学生上课并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学分,实现保研或者更好地就业,学生存在着较强的目的性[2]。而有些学生虽然有创新的热情,但是其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技能比较缺乏,创新含量相对较低,训练效果会不够理想。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模式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学校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并给予相应的设备与技术指导支持,基地建设的重点是实践,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提供一个建设性思路。

(一)学生以自身兴趣为基础选择课题

学生在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时,其不需要固守传统的学习观念,学习一些课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依照自身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带着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型课题参与到实践基地学习中。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不一定要强调年级与专业的一致性,可以跨专业与跨年级。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课题进行审批,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学生课题研究资金支持,同时相应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针对辅导的教师,学校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

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投入应用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学还是进行科研训练,都需要强调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自主地去探索与设计。如此一来,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以及实践,促使学生创新精神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技能。“自主实践”是实践基地建设与其它科学实验室最大的区别,传统的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索的机会比较少,实践基地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与探索的机会。

(三)实验实践平台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建设实验实践平台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各个学生均有实践学习的机会。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网络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登录这个系统查询实践基地开放的时间、空闲实验设备的利用状况,并结合自身的时间安排提出预约申请。同时,还可以开放实践基地“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想要进入实践基地的学生需要刷卡进入,提升实践基地的安全性。再者,在实践基地中安装视频监控录像系统,安装视频监控的目的是充分地借助网络端对学生在基地中的实践活动状况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监测到实践基地内部损坏以及丢失状况。借助监控录像的回放功能便能了解到当时所发生的具体状况。与此同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立项申报、过程监督、经费报销、检查、教师点评、学生成绩评定等一体化管理系统[3]。

(四)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

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中,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性,形成校企共建学生培养目标以及内容的框架,建立实施体系以及相应的运作模式,制定出横向考核以及纵向评估的指标。“2+2+2”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模式,即创造两个课堂(学校与企业课堂)、两种教材(教材与实践)以及两类教师(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构建促使实践基地开展的创新创业训练活动顺利地开展。

(五)充分结合行业的需求

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地结合社会的需求,鼓励发展与专业特色相接近的项目选题,紧密地与行业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为促进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信息科学技术、现代物流和运输等研究内容作为实践创新的选题。同时引导学生将项目选题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促使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六)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学校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岗位职责。高校可以实施“三位一体、三个层次、三种模式、三个途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自主研学、网络助学这三个方面。通识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研学是夯实学生专业基础,而网络助学是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创新创业基础教育,通过开设23门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学生必修的创新创业学分进行设定,参与度100%。第二个层次是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通过立项的方式进行经费资助,促使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有效提升,参与达到50%以上。第三个层次是创新创业专题训练,在平时学习中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高水平的创新型竞赛活动。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参与度10%以上。“三种模式”:项目化运作要有创新想法,通过立项的方式获得资金资助。进入实践基地,其有固定的场所和经费支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同时,借助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和企业加强联合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开展企业工程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各种校外实习活动,促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三种途径”主要是指(1)引入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设置为一门独立性的课程[4]。(2)借助实践基地,定期地开展一些创新实践活动,活动可以设置为创新创业类比赛形式,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地显现出学生自身的最佳水平。(3)暑假社会实践,学校要开展科研训练以及创新创业实训类实践教学活动。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注意的问题

(一)与学生贴近,促进教育引导模式优化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教育引导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环境的认知以及教育培养。教育是经验、科学知识以及思维的传授过程,引导则是引导学生向着某个目标进行集体性活动。大学生个性比较张扬,且充满活力,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的最佳时期。大学生掌握的文化比较多,通过实践基地建设,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有效地认知环境,促使目标更为清晰,提升实践效果。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促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实践基地活动中,这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培养模式,详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选择学生比较关注与感兴趣的课题,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实践基地多样化平台

通过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地利用高校师资以及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等,学校加强和校外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促使校园实践基地活动培养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如科研成果等,为高校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条件支持。另外,高校属于一个严密的组织,适时地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组织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社会的力量也是不可少的,最终促使高校实践基地顺利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反馈机制

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能促进实践基地正常进行。但反馈机制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到学生的满意程度,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指标[5]。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同时构建一系列教师科研活动或者实践竞赛活动平台,借助正面反馈促使实践基地顺利可持续地发展。对相关组织制度进行保证,最终形成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一套有效模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迫切需求的背景下,高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恰当的改革。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各式各样的教育实践平台中去,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最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增强我国竞争力。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题解教育『三问』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