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汽开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调查及分析
2018-11-20荆淑华徐鹤洋
荆淑华 徐鹤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类寿命得到延长, 社会老龄化的问题, 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骨质疏松严重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这已成为危害人类的健康重要问题。目前,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疾病之前三位。我国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 已超过9000多万人[1]。有资料显示, 人体内骨量60%~80%由遗传因素控制[2]。因此, 提前诊断、提前治疗、健康管理、预测骨折风险评估并采取防范措施, 是预防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措施, 可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水平。本研究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 对长春市汽开区495例围绝经期女性, 通过测量腰椎骨密度和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 掌握此类人群骨密度状况,系统分析骨密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以预防为主, 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妇科住院的年龄>4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495例, 均为近1年来月经紊乱或闭经将近1年。495例妇女平均身高(160.18±4.13)cm, 平均年龄 (48.78±5.77)岁 , 平均体质量(60.24±7.61)kg, 平均骨密度(0.833±0.149)g/cm3;其中骨质低下189例, 比率为38.18%;正常189例, 比率为38.18%;骨质疏松117例, 比率为23.64%。
1. 2 研究方法
1. 2. 1 问卷调查 对495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骨密度、孕次、产次、闭经与否等,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1. 2. 2 骨密度测量 运用Discovery A型骨密度仪(美国HoIogic公司生产)检测髋关节股骨颈、腰椎1~4的骨密度值。骨密度计算方式是单位体积的骨量(g/cm3)。骨密度用T-Score(T值)表示, 正常成人T值=(测量值-骨峰值)/骨密度标准差。诊断标准:骨质低下:-2.5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不同年龄妇女的骨密度比较 495例妇女根据年龄段分为40~44岁(162例)、45~49岁(152例)和≥50岁(181例)。40~44岁妇女骨密度为(0.886±0.155)g/cm3, 45~49岁妇女骨密度为(0.833±0.149)g/cm3, ≥50岁妇女骨密度为(0.784±0.130)g/cm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322, P<0.05)。 2. 2 不同BMI水平妇女的骨密度比较 495例妇女按照BMI水平分为正常组(18.5~23.9 kg/m2, 305例)、偏瘦组(<18.5 kg/m2,21例)和超重组(≥24 kg/m2, 169例)。正常组妇女骨密度为(0.812±0.119)g/cm3, 偏瘦组妇女骨密度为(0.707±0.017)g/cm3,超重组妇女骨密度为(0.885±0.188)g/cm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2.197, P<0.05)。 2. 3 围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围绝经期妇女不同年龄、BMI、闭经、雌激素、FSH、LH类别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围绝经期妇女年龄、BMI、闭经、雌激素、FSH、LH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相关。见表1。 表1 围绝经期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n) 骨质疏松症为全身性骨病, 表现为骨微结构损坏, 骨量低下、骨脆性增大, 易发生骨折。年龄越大, 骨质疏松症发病几率越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 所以骨质疏松症已引起全社会关注,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骨质疏松症可在不同年龄发病, 绝经后妇女居多,这一时期体内钙快速流失, 一般在绝经后5~10年内发病。2003~2006年, 在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中, 女性5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达20.7%。此次研究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为23.64%(长春汽开区), 比该文献报道高;骨质低下发病率为38.18%;分析考虑该地区居住地多数距离单位较近, 调查对象大多为一汽(国营)职工,工作稳定, 运动少, 但近年来存在工作压力大、营养不均衡、且围绝经期女性处于失眠、更年期症状重也影响了健康状况,增加了骨质低下和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研究数据表明, 健康的习惯, 如多参加室外运动、减少面对电脑和伏案时间,减少熬夜次数, 可促使骨密度明显增加[3]。 人体骨骼中钙的来源主要是食物, 钙摄入不足是中国居民一个长期显著的问题, 普遍存在着饮奶量不足的问题。应增加奶制品的食用, 合理营养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 增加阳光照射时间, 养成健康的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 有助于身体骨量储存和钙质吸收, 使骨密度值提高, 这些都是预防老年期脆性骨折的最有效的途径。据最新研究资料显示, 健康的习惯和饮食方式, 增加运动和药物, 对因体重减轻导致的骨量丢失可以有效控制[4]。 骨密度测量是早期发现围绝经期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根据对低骨量患者要提前干预的原则[5], 要早期进行筛查、确诊, 可预防绝经后可能发生的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症的健康危害[6]。因此, 骨密度检测对于及提前发现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至关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强度的下降密切相关, 约70%的骨强度由骨密度反映, 如骨密度低并伴有危险因素会增加骨折的危险性。骨质疏松严重直接导致脆性骨折, 或在受到较轻创伤以及日常活动中也容易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部位, 主要为前臂远端、脊椎和髋部等, 据报道, 15%患病率为腰椎骨折。女性一生中,有约40%的危险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比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三大癌症患病率的总和还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增加, 导致严重的不良结局, 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 长期卧床, 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需要家人长期护理和照顾, 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沉重的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可预防的, 尽早预防及减少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发生, 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2 结果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