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患者血清IL-8、TNF-α和皮脂分泌的影响

2018-11-20刘伟陆晓君吴丽娟

关键词:皮脂戊酸丹参酮

刘伟,陆晓君,吴丽娟

(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9;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江苏 苏州 215002)

痤疮作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丘疹、粉刺、脓疱、囊肿以及结节,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皮肤会发生瘢痕或者色素沉着,从而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痤疮的方法包括红光照射、蓝光照射、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红蓝光照射和红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治疗等,虽然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周期较长,用药剂量较大,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2-3]。因而,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使用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痤疮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了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和皮脂分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皮肤性病学科进行诊治的51例痤疮患者,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4],就诊前1个月内均未采用过治疗痤疮药物,排除患有面部银屑病、日光性皮炎、湿疹和脂溢性皮炎等疾病,拟妊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 11例;年龄 19~45岁,平均(28.37±5.96)岁;病程1 个月~ 9 年,平均(2.47±0.54)年;痤疮分级[4]:Ⅰ级(轻度)10例,Ⅱ级(中度)9例,Ⅲ级(重度)6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8~45岁,平均(28.14±5.32)岁;病程 1个月~9年,平均(2.38±0.95)年;痤疮分级:Ⅰ级(轻度)12例,Ⅱ级(中度)10例,Ⅲ级(重度)4例。2组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使用0.5 mL的注射用水溶解118 mg的盐酸氨酮戊酸散(批号:国药准字H20070027,生产厂家: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18 mg),将浓度配制为20%。采用光子治疗仪Carnation-88C照射40 min,能量密度设置为100 J/crnz,输出功率设置为300 m W,总能量共为706.9 J,光斑面积设置为3.14 cm2,光斑直径设置为2 cm,1次/周。观察组联合口服丹参酮胶囊(批号:国药准字Z13020110,生产厂家: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粒装 0.25 g)治疗,1.0 g/次,口服3次/d。2组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潮红斑、皮肤刺痛和局部白霜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断标准[4]:①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减退面积≥90%;②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减退面积<90%,≥60%;③好转: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减退面积<60%,≥20%;④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减退面积<20%。

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晨起抽取5 mL空腹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IL-8、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使用皮脂重量直接测定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皮脂分泌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 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痤疮患者的有效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20/26)(P<0.05),见表 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2组血清IL-8、TNF-α水平对比 2组治疗后的血清 IL-8、TNF-α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 2。

表2 2组血清IL-8、TNF-α水平对比 (±s)

表2 2组血清IL-8、TNF-α水平对比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I L-8 T N F-α对照组 治疗前 2 6 5 3.2 4±1 1.7 8 6 2.7 5±9.3 8治疗后 4 2.5 7±1 0.6 2# 4 6.3 8±8.3 9#t 4.3 5 6.2 7 P<0.0 5 <0.0 5观察组 治疗前 2 5 5 2.1 9±1 2.4 5 6 3.4 1±8.7 6治疗后 3 6.5 3±9.5 2*# 3 2.7 9±7.1 4*#t 9.3 8 1 2.5 4 P<0.0 5 <0.0 5

2.3 2组皮脂分泌率对比 2组治疗后的皮脂分泌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3。

表3 2 组皮脂分泌率对比 (±s,μg/cm2·min)

表3 2 组皮脂分泌率对比 (±s,μg/cm2·mi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 6 1.9 5±0.5 7 1.5 2±0.3 8#观察组 2 5 1.9 6±0.6 4 1.1 2±0.2 5*#t 0.2 3 3.4 9 P>0.0 5 <0.0 5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发生潮红斑1例、皮肤刺痛1例、局部白霜1例,观察组发生潮红斑1例、皮肤刺痛1例,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与对照组的11.54%(3/2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痤疮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痤疮的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毛囊皮脂腺导管出现异常的角化,炎症反应,机体内分泌发生改变导致皮脂分泌过多,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受到毛囊皮脂腺中的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5-6]。传统采用的维甲酸类药物,由于治疗周期较长,会导致皮肤疼痛、皮肤瘙痒以及眼睛干涩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对机体的骨骼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7-8]。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能通过促进细胞坏死及凋亡两种途径,选择性杀伤受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细胞而发挥治疗目的[9-10]。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由于对黏膜、组织皮肤造成的损害程度较轻,且不易出现瘢痕,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目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虽然已成为治疗痤疮的常规方法,但该疗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如进一步造成皮损,皮损修复困难,治疗后可能发生严重的水肿、红斑甚至感染,还可能出现色素加深和瘢痕等并发症。丹参酮胶囊的主要成分隐丹参酮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可以杀灭白色葡萄球菌以及痤疮棒状杆菌等痤疮致炎性微生物,抑制脂质合成、皮脂腺细胞的增殖和下调皮脂腺细胞雄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抑制皮脂过多分泌,从而发挥治疗痤疮的效果[11-12]。本研究对照组单纯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观察组联合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痤疮患者的有效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92%(20/26)(P<0.05);表明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标本兼顾治疗痤疮的新方法。二者联合使用不但能解除因治疗后需避光以及光敏剂费用昂贵对痤疮患者造成的限制,还能有效弥补中医药疗效慢,治疗周期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缺点,从而为痤疮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

2组治疗后的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表明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有效抑制痤疮患者的炎性反应。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使细胞因子更趋向于正常状态,抑制免疫反应以及抗炎的功能显著加强,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以及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对抗炎症的级联反应而产生直接的抗炎效果。皮脂分泌增多使引起痤疮发病的主要始动因素,皮脂分泌率降低表明痤疮患者的病情正在改善。2组治疗后的皮脂分泌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表明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有效抑制痤疮患者的皮脂分泌,促进症状的改善。分析其原因为,丹参酮胶囊主要有效成分为隐丹参酮,其有广谱的抗菌功能,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具有温和的抗雄性激素功能、雌激素样活性以及抗皮脂腺分泌功能。

综上所述,丹参酮胶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有效控制炎性反应,降低皮脂分泌。

猜你喜欢

皮脂戊酸丹参酮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长倒刺是因为缺维生素吗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四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扫除草莓鼻三大攻略
丙戊酸在癫痫患者中的血清药物浓度/剂量比影响因素研究Δ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新方法研究头皮清洁后皮脂分泌和扩散的动力学过程
秋季皮肤呵护 就从保护皮脂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