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融”时代硬新闻导语写作常见的十种失误
2018-11-20□文/武斌
□ 文/武 斌
本报讯 两头牛闯入高速公路,导致两辆货车发生追尾,一名司机罹难。死者家属将牛主人、前车急刹司机、高速公路业主统统告上法院要求赔偿。日前,永嘉县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牛闯高速酿追尾悲剧》,某都市报,2011.11.16.)
硬新闻导语的传播优势是:快速、高效、准确,一句话就抓住受众眼球。该导语用了79个字却没有把具体的、受众最关心的、最重要的事实——判决结果说出来。应该修改为:因为两头牛闯入高速公路导致追尾事故,一名司机罹难。永嘉县法院日前对这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牛主人、前车司机、高速公路业主各自承担死者的部分赔偿。
二、缺乏对最重要事实的提炼
昨天16:23,杭州一先生来电:文一西路财经学院,一个男生刚才打篮球的时候晕倒在地,不晓得怎么回事……
据了解,晕倒的男生被就近送到了一家医院抢救。
17:15,医院抢救室外坐着一帮大男生,约十一二个,清一色短发、戴眼镜,看穿着都像是大学生。
记者凑近问情况,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口气里都带点惊惶。
“我们才刚开始打篮球,他突然就倒地了,平时也没听他说他有什么病啊……”
“在里面抢救了1个多小时,一点消息都没有。刚进去的时候医生就说,情况可能很不乐观。”
记者问大家是否浙江财经大学的学生,带头的一个一米八多、黑框眼镜的男生摇摇头。“我们都是外校的,进去玩玩而已。”(杭州1小伙打球时突然倒地口吐白沫 送医后不治身亡 2016.12.05 )
这个导语有7个自然段,长达274字,突破了直接型导语的极限。记者将自己采访的笔记拿出来作导语了。新闻文化的审美本质是简洁、明晰。直接型导语要直截了当、一语道破天机:出什么事了?结局什么样?记者不能让冗余信息的噪音干扰了最重要事实的传播。上述新闻导语其实一句话概括:杭州一名22岁的男大学生昨天下午打篮球时突然倒地口吐白沫,送医后不治身亡。
三、未将时间和地点细节以及人物姓名延迟到主体中
6月16日下午4时左右,气温高达36摄氏度,在磁县林坛镇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子里,村民陈海兵一家三口为捞坠落粪坑里的手机,竟全部中毒倒在了粪坑中。村民见状,自发施救,陈海兵最终被抢救生还。(手机坠落粪坑急于捞寻 磁县一家三口两人身亡,2013.6.27.)
硬新闻导语为了简洁,常对人物姓名作省略处理,对时间和地点取大舍小,延迟到主体部分去,这样就能从原来的93字减少到28字:6月16日,磁县一家三口为捞坠落粪坑里的手机,两人中毒身亡。
四、将详尽的新闻背景写进导语中,叙事节奏缓慢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长假,对浙江大学大四学生王扬(化名)来说,可能是最为难忘的一个长假。10月5日凌晨,他乘坐的D933次列车从广州南出发抵达杭州东站,刚走出出站口,就遇到了“三元”骗局。想起两年前在杭州城站火车站的同样遭遇,王扬决定在出站口揭穿这些骗子的丑恶行为,结果被恼羞成怒的行骗人员殴打在地,头部缝了三针。事情发生3天后,昨天下午,打人的其中1名诈骗女子被铁路警方抓住,通过王扬的现场辨认,确定是当天涉事人员。目前该女子已经被铁路警方控制,另外几个相关涉事人员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浙大男生火车站揭露“3元”骗术被骗子辱骂掌掴 2016.10.9)
该导语的第一自然段都是新闻背景,是对已经过去了的新闻发生过程的叙述,宜置于导语之后的新闻主体段落之中。该导语可以改为:杭州铁路警方昨天下午抓获一名涉嫌打伤浙江大学一男生的诈骗女子。另外几个相关涉事嫌疑人在逃。
五、用宣传语言作导语的开头,空洞乏味
为有效净化社会风气,有效打击卖淫嫖娼等丑恶违法犯罪活动,温州仙岩派出所在前段时间对辖区内易涉黄场所全面整治的基础上,日前又展开了突击检查,6月7日,又当场抓获一对卖淫嫖娼男女。(温州23岁女子按摩店内卖淫当场被抓 160元一次2016.6.16)
导语用“为了……”这样的句式不是传播信息,而是揭示当地派出所打击卖淫嫖娼行动的意义,这种套话不宜用之于新闻中;“温州仙岩派出所在前段时间对辖区内易涉黄场所全面整治的基础上,日前又展开了突击检查”是新闻背景,应置于新闻主体中;“6月7日,又当场抓获一对卖淫嫖娼男女”无论时间还是事实都不新鲜了,作导语显然不合适。
六、用新闻背景作导语,未突出新闻价值
杭绍台铁路先期开工段——九龙山隧道位于台州与绍兴交界处,线路经过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台州市天台县白鹤镇、平桥镇,全长8.823km,其中台州境内5.443km,隧道贯穿工期29.1月。(2016.12.24)
该导语没有突出“杭绍台铁路”是全国首条民资控股铁路的新闻价值,误将新闻主体中起“说明”意义的背景当成了最重要事实。受众看了这样的新闻导语会误以为它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再加上它充满了数字,语言也枯燥乏味,根本起不到导语应该具备的吸引受众关注并产生继续阅读兴趣的目的。其实,该新闻的导语用一句话就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全国首条民资控股铁路在浙江动工。
七、导语缺乏受众本位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由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按照党报的导语写作模式,从宣传本位意识思考,可以写成:备受各界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1993年启动立法的进程,历经立法机关八次审议,于昨日(16日)由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物权法。
按照直接式导语的规范,上述导语没有硬伤,但它有一个最大的“软伤”:受众感觉不到这部牵涉到保护百姓财产利益的重要法律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它缺少了受众的视角,没有人情味,影响了这则重要新闻价值的传播效果。如果改成下面这样就有“温度”了:
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昨天(1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它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物权法,它改变了过去数十年包括土地所有权拥有的相关规定,将影响全中国每一个家庭的财产价值。
八、刻意渲染,导语带有主观想象
新闻的功能重在传递信息,要求记者写作时秉持客观性法则,将事实与意见分开,零度情感,不用想象和推测代替事实,这就是人们称之为“纯新闻”的由来。在下面这则四个自然段、长达249字的导语中,记者的主观情感和观点过于明显:
这是昨天杭州最萌的一起“离家出走”案:3个小孩子光脚光身子在建德乾谭镇上闲逛,最大的姐姐“一丝不挂”,两个小的穿着尿不湿摇啊摇,摆啊摆……
吓呆了:最大的姐姐今年2岁,另两个小的是龙凤双胞胎,他们悄悄地从
家里溜出来,走出门,走上街,他们是太渴望诗和远方了吧。
无论你信还是不信,事情就是这样离奇地发生了。
一个2岁的孩子,带着她只有一岁的弟弟和妹妹,三个步履蹒跚的小家伙
历时近1个小时,从6楼的房间开始离家出走,其间还得穿过防盗铁门,走过30米长的露天平台,走到街上,走到了对他们来说已经很远很远的地方……(加起来才4岁的三姐弟,组团去远方 这可能是史上最萌的“离家出走案” 2016.6.14)
上述导语中表露出作者明显的情感倾向和观点,加上不必要的细节,使导语冗长,记者有意渲染其趣味性,反而迟滞了受众的阅读兴趣,多余的文字变成了堵塞信息快读流通的“噪音”,使得叙述的效率低下。不如用两句话概括:一个2岁的孩子带着她一岁的弟弟和妹妹,赤身裸体从6楼离家出走,来到街道上。派出所民警偶然发现了他们。
九、冗余信息淹没了导语对最主要事实的呈现
过完寒假,便是新的学期。不少仍在读书的网友将开学戏称为一年两次的“灾难大片”。
从假期的轻松愉悦中猛地抽离出来,回到具有压力的学习中,确实是一件不太惬意的事情,所谓的“开学综合征”,也由此而来。
在刚刚过去的开学季,采荷派出所接连接到了两起女孩出走报警,情况还有点相似:要开学了,女孩却离家出走了。
找回孩子,这事民警们拿手,可要把孩子的心拉回来,这可就得考验家长的“内功”了…… (杭州16岁女生出走穿短裙化浓妆 称反正考不上好大学 2016.3.4)
从标题看,该新闻的主题应该集中于报道一件事,即16岁离家出走的女生,新闻标题是导语的浓缩。但看导语,四个自然段中,187个字压根就没有提及16岁女孩出走这件事。按照导语的写作规律,应交代最重要的事实,该导语啰嗦且没有具体信息,与主题无直接关联,实属不当。
根据这篇新闻的内容,其导语只需最多两句话:一名离家出走7天的16岁高中女生在杭州一家酒吧门前被警察找到。她跟着一名男子,穿着短裙、化着浓妆。
十、导语未表现最新鲜的时间“点”和最重要的事实
写作直接式导语不要受到写汇报材料或者说明文的影响,由远及近、平铺直叙、不紧不慢、徐徐道来,不要用笼统的、模糊的、陈旧的时间,要精心挑选出最精确的新鲜时间如“几月几日”“今天”“昨天”,重大新闻甚至要精确到“几点几分”,像运载火箭发射甚至要精确到“几分几秒”。
除了时间新鲜,事实也应该是最新鲜的结局。始终要牢记:导语是对最新鲜的精确时间发生的最新鲜的具体事实和最终结局的准确概括。
为向高校学子宣传普及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识和技巧,9月27日起,由陕西省公安厅、西安市公安局、华商报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题巡展”,在西安拉开帷幕。昨日是巡展的最后一天,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举行。(“有学生被同一骗子同一骗术连骗5次” 2016.9.30)
导语宜改为:由陕西省公安厅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题巡展”昨日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落下帷幕。
将这项活动的报道时机锁定在在最后一天结束时刻是最好的由头,在它结束的那一刻,将最新鲜的时间点和最新鲜的活动结局作为导语,这样这条新闻导语就变得鲜活、简洁、具体了。
新闻文化的简洁明了是从19世纪60年代之后就开始逐步探索形成的,直接型导语的简明扼要也是基于受众接受信息而形成的写作范式,成为全球新闻报道的专业规范。在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碎片化,作为文化快餐的新闻更应该尊重新闻专业主义范式,尊重受众的需要和满足,提供规范优质的新闻导语。尤其是在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体的当代,在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的今天,职业新闻人应该体现出专业素养,维护职业的尊严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