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8-11-19郑嘉鑫张天顺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智能制造机械设计

郑嘉鑫 张天顺

摘要:机械专业优质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主要力量。基于专业机械设计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本科的机械设计创新的内涵指的是智能制造,它主要包括:优化课程机构,强化工程实践,产学研结合和积极参与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关键词:机械设计 智能制造 创新能力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150-02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上升为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在这个大的环境下,各个国家也达成了一种共识:谁拥有了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谁就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强有力的地位。众所周知,德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制造业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即便德国的制造业已经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但它依旧提出了“智能4.0”的计划,来描述他们的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宏图。我们化压力为动力,提出了“中国智造2025”的计划,努力将我国的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推动。这个伟大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大量的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做支撑,特别是机械专业的学生将会是“中国智造2025”计划中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要对当代机械类的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创新型方面的培养。

一、机械类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国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这些院校在原来对大学生培养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出新的培養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新的培养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院校主要以下面几所院校为代表。西安外交事务研究所在之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相较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更加注重“应用”两字,通俗的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实践能力更强的人才,换言之我们需要的是擅长将理论知识主动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因此他们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时,就需要在高等教育的架构上,注重课程体系、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手段的设计与改革,并且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淮阴理工学院的陈亮教授在仔细研究了机械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培养模式。而黑龙江工程学院则另辟蹊径,在探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目标是要更新他们的创新理念,因此,该校加强了学生的课内外实践部分,并且多次举办以“创新型”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创新”概念的认知。虽然这些高校对于“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讨卓有成效,然而,他们对现有机械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需求上,而对“中国智造2025”智能制造方向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以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旨在培养出更多的符合“中国智造2025”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并且为提高应用型专业学生机械工程本科创新素质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二、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内涵

“中国智造2025”要求我们未来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不单单是产品的制造,还要求产品的智能化。因此,“智能制造”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是集多重学科于一身的高精尖人才。他必须在熟悉机械设计原理、自动化、电子技术、人机工程、工业设计、材料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先进的智造技术,设计出符合智能化的相关机械类产品。

三、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为了确保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具有独立的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毕业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增强大学生的机械设计创新能力:

(1)优化课程结构。由于智能制造的工程背景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的合作性,本科生的机械设计研究强调的是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大学生课下要不断拓展自己材料、电子、控制、计算等多方面的知识。当然拓展知识的渠道有好多种,包括参加各类的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竞赛的方式,或者是积极争取实际生产中的实践动手机会等。因此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优化课程结构,为培养出专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搭好理论学科平台。

(2)强化工程实践。注重实践是应用型本科教学区别于研究型本科教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因此也是我们培养和教学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该类的人才培养大纲时,必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3)产学研结合。目前的高校本科生教育更偏向于理论教育或者是学术研究,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来,这并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本科生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加入到教师的横向、纵向科研项目中来,并且学校层面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通过项目的实施参与,将自己的所学所想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4)积极参与机械类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是提升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最快捷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设计大赛,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实践应用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一直是山东省某一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我们以该校的这一专业为研究对象,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手段,探讨这种知识竞赛类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和团队意识的提高的积极作用。大赛结果显示,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其专业知识的整合性以及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工程实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制造2025”和应用本科院校的背景下,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型思维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直面智能制造研究思维的培养和应用型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两大挑战。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国内许多高校也作出了一系列的培养模式的尝试,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探索,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是对国际及国内“智能制造”这个大环境进行分析,以及基于此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提出的创新研究策略的简要回顾。其次是进一步解释了“智能制造”以及“创新能力”的内涵,将高校对于机械类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化。第三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探索拓展学生获得多方位知识的渠道,为培养出高竞争力、高适应力的全面性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翠侠,曹吉花,宗素兰等.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计算机控制实验教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174):32-33.

[2]胡竞湘,倪小丹,傅彩明.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71-73.

[3]韩书葵,韩文仲,杜韧等.基于工程训练大赛的应用型本科机械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3(6):48-50.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智能制造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