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类服务电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8-11-19傅忻玥孙琪仇孟

中国市场 2018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傅忻玥 孙琪 仇孟

[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剧的市场竞争及社会生活变革使人们普遍背负较大的精神压力,优质的情绪倾诉渠道成为共同需求。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消费结构亦随之变化,居民消费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精神心理层面需求日益得到重视,在这一环境下催生出了精神类服务电商。精神类服务电商的出现,迎合了消费升级趋势,切中当下居民更趋旺盛的精神层面消费需求。所以文章将围绕精神服务类电商这一主题来探究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精神服务类电商;心理倾诉;心理咨询

1 精神类服务电商的概述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精神类服务电商市场发展迅猛。精神类服务电商指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交易人生经验智慧、心灵抚慰和心理帮助服务等精神层面交易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上,通过文字、语音、视频交流等方式完成交易的商业活动。主要形式包括在线付费心理咨询、付费倾诉等。

精神类服务电商主要有两大细分领域,即专业付费心理咨询平台和智慧交易平台。专业类付费心理咨询平台,是将传统线下心理咨询与互联网相结合,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线上的咨询及服务,一般收费较高、专业性较强,这类平台以“壹心理”“给力心理”为代表。“智慧交易平台”定位于大众倾诉服务平台,通过C2C智慧交易形式,国家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及海量的过来人,以他们的专业知识或人生经验、智慧帮助众多存在各种情绪、情感、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困惑的倾诉者,以“松果倾听”为例,此类平台为压力倍增的现代人提供了新型的解压方式。

2 精神服务类电商发展现状

(1)用户年龄及性别分布。

据艾媒咨询统计,在精神类服务电商的用户中有60.3%的人群为“80后”,有26.4%的人群为“90后”;而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大于女性,高达57.8%,说明其主要用户为“80后”“90后”的男性。精神服务类电商用户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主要以高学历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等为核心人群,高等学校生活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与转折阶段,也是一个人由原生家庭生活转向个人生活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仅意味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增长,也意味着个人自主决策能力、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成长。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在校高学历人群往往被各类问题困扰着,如学业升学、兼职就业、恋爱交友等,“心里困惑而无人诉说”成为高学历人群普遍的困扰。

高等学府的课程相对于初中、高中来说都是自由的,同学们也会在没有课、空闲的时候找一份兼职,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以后进入社会找工作奠定基础,这就需要面对如何选择兼职,如何处理校外兼职与校内学习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找兼职时被骗等问题。而在面临就业择业时,缺少经验的高学历人群更希望能有机会听到“有经验的过来人”的意见,为自己指点迷津。

高等学府的社会交往更是这些高学历人群面临的主要问题。群体生活的特殊性,使高学历人群需要重新确定个人定位、个人交往圈子,班级同学关系、寝室室友关系、社团同学关系等成为影响高学历人群生活状态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其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恋爱是人的一生中的特殊阶段,“初识恋爱滋味”的高学历人群在交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个性差异、交往矛盾、沟通障碍等问题,因恋爱问题而困扰、甚至影响整个生活的情况更是不在少数。

所以高学历人群的日常生活往往会被就业压力、情感压力和家庭压力所困扰着,他们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倾诉需求大,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和承受能力也在随之提高,成为精神类服务电商平台的主力军。

(2)用户消费目的。

精神类服务电商用户的消费目的主要为通过他人意见认识自我、发泄情绪和寻求解答指导,各类需求占比分别是54.6%、43.0%和42.2%,与传统的以治疗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咨询相比,以倾听和个人生活经验感悟分享为主的“轻咨询”服务更迎合用户心理。

(3)用户缓解压力方式偏好。

从中国网民压力缓解方式偏好分析可见,有9.9%的人选择了偏好向陌生网友倾诉烦恼,其中,有过相关生活经历的倾听者最受青睐,占比44.1%。由此可知,作为倾听者,与倾诉者有过相似的生活经历,一方面更能感受倾诉者的情绪、压力并给予恰当的回应,另一方面也说明有过相关生活经历的倾听者作为“过来人”更有利于获得倾诉者的信赖。

3 精神服务类电商发展的趋势

(1)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6年中国精神类服务电商用户规模超过300万人,2017年突破1000万人,2019年用户规模超过4千万人。42.2%的精神类服务电商用户每月消费101~300元;40%的用户每月消费301~800元。精神类服务电商用户付费意愿强、消费力高,且大都形成固定消费习惯,具备较高用户忠诚度,对精神类服务电商发展是一大利好因素,未来用户及市场规模将不断攀升。同时随着用户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类服务电商产品服务的完善,未来几年精神类服务电商市场需求将得到有力挖掘,用户规模将实现高速增长。

(2)用户认知不断提升。

伴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长,消费结构也随之变化,居民消费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精神心理层面的需求日益得到重视,以减轻烦恼、愉悦心情、增长智慧为目的的“享受型”消费增加。精神类服务电商的出现,迎合了消费升级趋势,切中当下居民更趋旺盛的精神层面消费需求。

(3)精神类服务电商内容及方式丰富化。

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心理咨询专业技术的进步以及专业心理咨询师人数的增长,精神类服务内容从传统的解决心理问题转向心理困惑疏导、经验分享、感悟交流等;精神类服务方式也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到在线文字倾诉、语音咨询、视频咨询等。新内容及新方式的出现将推動精神类服务电商向开放化、个性化方向迈出新步伐。

(4)互联网运营水平有待提升。

传统心理学背景的运营商,如果仅把移动互联网作为新营销渠道,仅从咨询师角度考虑问题,将无法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熟悉并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平台方式运营精神类服务电商,以尊重用户为中心原则,将能极大满足用户需求,并获取更大规模的用户群。

4 结 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精神类服务电商需求日益增长,形成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规模。精神类服务电商用户具有明确的消费目的及消费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消费偏好。以智慧交易为核心,更能迎合用户的心理,以倾听和个人生活感情分享为主的“轻咨询”将成为精神类服务电商的特色内容,获得用户青睐。

未来的精神类服务电商将拥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业度高、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精神类服务电商,需要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树立口碑,同时注重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运用互联网运营策略,提升精神类服务电商品牌。

参考文献:

[1]孙晨哲.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类App的应用现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4).

[2]郭志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机App试用情况调查研究——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26).

[3]王亭亭.心理健康类App的传播特点与应用分析[J].东南传播,2018(1).

[4]王亭亭,莫扬.心理咨询类App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研究——基于四款App的沟通分析[J].科普研究,2017(6).

[作者简介]傅忻玥(1997—),女,浙江嘉兴人,本科,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专业。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
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医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成员对心理咨询态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