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8-11-19袁烨
袁烨
西安一四一医院眼科,陕西西安 710089
弱视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弱视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患者视力明显下降以及眼部出现偏移等,病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症状,该疾病多发于婴幼儿群体,对患儿的正常生长以及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大[1]。3~5岁之间的儿童视力下限为0.5,6岁以上儿童视力下限为0.7[2]。弱视患儿不存在视觉立体,也是造成患儿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患儿会出现体盲现象。因此需及时地为患儿提供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目前对该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常用到的治疗方法为短时遮盖,该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是长期使用该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不佳。常用到的药物是阿托品,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取得的疗效较好,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小儿弱视患儿,对其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方法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选取收治的68例小儿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满足弱视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年龄均在12岁以下;均为单侧患病者;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同意该次研究治疗,并积极配合;均可以进行随访工作;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该次研究治疗。排除标准:患儿眼球出现器质性病变;由其他原因所引发的视力下降;患有恶性肿瘤或者其他严重疾病者;对阿托品存在过敏现象的患儿;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儿;不能进行随访工作的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同意书。对照组男18例,18眼,女16例,16眼,年龄 3~10 岁,平均年龄(8.21±0.45)岁;病程 3~15 个月,平均病程(9.85±1.25)个月;轻度弱视患儿13例,中度弱视患儿16例,重度弱视患儿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3例,斜视性弱视患儿9例。观察组男17例,17眼,女17例,17眼,年龄 3.5~10 岁,平均年龄(8.32±041)岁;病程3.5~15 个月,平均病程(9.95±1.24)个月;轻度弱视患儿14例,中度弱视患儿16例,重度弱视患儿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3例,斜视性弱视患儿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短时遮盖治疗方法,主要方法为:为患儿提供弱视眼镜,患儿佩戴好弱视眼镜后将自己的眼睛进行遮盖,每天至少应佩戴6 h。在治疗期间根据患儿眼睛视力恢复情况,可以适当的调整佩戴眼镜的时间,每个月需进行复诊,主治医生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变化以及视力值变化情况调节佩戴时间[3-4]。
观察组采用阿托品 (国药准字:H31021160),每天在睡觉之前应取1%的该药物涂抹到患儿眼镜下睑结膜囊中,使用该药物后应对泪囊部进行压迫,保持5 min,连续用药20 d之后,需停止用药7 d。提醒患儿如果在光照较为强烈的地方必须要佩戴遮阳帽和墨镜;并给予患儿短时遮盖方法,短时遮盖方法同对照组相同[5]。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儿:①视力恢复情况。观察患者出诊视力、视力提高行数以及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的变化情况。②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其中完全依从是患儿严格按照医嘱配合治疗,可以完成所有的治疗时间;部分依从表示实际治疗时间在总治疗时间中占到了1/3;不依从表示实际治疗时间比总治疗时间的1/3要少。总依从率是完全依从与部分依从的和除以总例数乘以100.00%。③治疗效果。显效:患儿视力得到明显恢复,视力值保持在1.0以上;有效:患儿视力出现好转,视力值处于0.7~1.0之间的范围内;无效:患儿视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情况不明显。③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患儿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皮粘膜干燥、激动以及额面潮红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出诊视力 视力提高行数(行)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度)观察组(n=34)对照组(n=34)t值 P值0.34±0.13 0.32±0.14 0.610 0.544 2.41±0.54 1.31±0.33 10.135 0.000+5.21±1.12+3.89±0.98 5.172 0.000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n(%)]
2.3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n(%)]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据有关研究显示,所有人的视觉系统在经过一定的敏感阶段后,都会具有相应的可塑性,且可塑性会一直存在,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弱视的依据,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坚持以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作为原则[6-7]。对于弱视患者而言,弱视能够坚持进行精细化的锻炼,对提高患者视力水平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弱视患儿治疗的信心,因此,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对弱视患儿的治疗情况,为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轻易放弃治疗。小儿患发弱视病症最普遍的阶段为学龄期前的前后,在这一阶段,儿童极易出现视力障碍[8]。
弱视是一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属于视力障碍性病症,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患儿视觉出现异常现象,导致患儿视觉图像的质量不同程度的降低,最终形成中枢缺陷性疾病[9-10]。在临床治疗中弱发现患儿视力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此让患儿视力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之内。小儿弱势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和患儿的实际年龄、弱势的类型、弱势的程度以及屈光度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结合有关因素为患儿选择一种安全的、科学的方案,将此作为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
该研究显示,给予弱视患儿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7.06%、76.47%;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8.82%、26.47%,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7.06%、73.52%,在赵春宁等[1]学者研究报告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最终治疗效果分别为95%、80%,该研究结果与赵春宁等学者研究结果极为相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为短时遮盖法是一种临床上对弱势患儿经常用到的治疗方法,由于弱势患儿视力异常的眼睛对其健康眼睛会产生严重的抑制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将减轻患儿眼部的抑制性作为关键点,以此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并加快患儿视力的恢复进程[11]。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短时遮盖法取得的临床疗效较好,主要前提条件为:采用的遮盖方法是否正确、进行遮盖的时间是否有效[12]。由于患儿年纪比较小,大部分患儿的自控能力都比较差,不能按照医嘱进行长时间的遮盖训练。虽然有家长的协助治疗,但是患儿依从性较差,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采用阿托品进行治疗,主要方法是将阿托品眼膏滴入到患儿眼内,家长在使用阿托品的过程中不需要全程监督。阿托品的药物作用机制为:通过对患儿睫状肌产生麻痹性,使得其眼部平滑肌痉挛进行有效解除,缓解患儿眼压升高状况,阻止腺体的大量分泌,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将阿托品应用到弱视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13]。阿托品压对患儿健康眼视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弱视眼产生压迫作用,降低健康眼的神经元活性,加快眼部视觉通路以及视觉皮层的发育速度,从而改善弱视眼的视觉功能。据有关研究显示,由于弱视患儿分辨远处景物的能力较差,对其进行遮盖后会使得患儿视力更加模糊不清,会迫使患儿用健康眼去看视物,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治疗依从性[14]。将短时遮盖法和阿托品共同作用,有助于缩短每天需进行遮盖的时间,也可以让患儿的健康眼睛模糊不清,对弱视眼睛产生刺激性,加快眼部发育进程,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的提升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在弱视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法,产生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