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19,,,,
,,,,
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为临终病人提供姑息性照护,使临终病人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病人家属也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1]。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每年约有700万人进入临终期[2],而临终关怀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伴随现代医学护理模式转变的同时,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临终关怀开始于1988年,以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为标志。30年间临终关怀虽获得一定发展,但受国人对死亡观念、家庭模式及观念、资金等因素影响,临终关怀机构与组织还不完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3],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本科护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其对临终关怀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效果。本研究拟对本科护生开展调研,探讨其临终关怀态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广州市10所医学高校310名四年制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在参阅相关文献[4-8]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级、宗教信仰、临终关怀课程学习或培训经历、临终关怀经历、亲人及朋友过世经历、探视临终病人经历等。②照顾临终病人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Dying Patients,FATCOD):由Frommelt教授1991年开发,孟召霞[6]和王丽萍[9]对其汉化,目前用于医护人员的临终病人照顾态度或临终关怀教育效果评价。该量表包含照顾临终病人积极态度(条目1、条目2、条目3、条目5、条目6、条目7、条目8、条目9、条目10、条目11、条目13、条目14、条目15、条目17、条目26、条目29、条目30)及整体照顾意识(以家庭为中心)(条目4、条目12、条目16、条目18、条目19、条目20、条目21、条目22、条目23、条目24、条目25、条目27、条目28)2个维度,共30个条目,正性条目和负性条目各15
个,使用Likert 5级评分,正性问题按照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确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计分,负性问题按照非常同意(1分)、同意(2分)、不确定(3分)、不同意(4分)、非常不同意(5分)计分,各维度得分为经反向计分转化后的各条目总分,量表总分30分~150分,得分越高,说明照顾临终病人的态度越积极[6,9]。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12,照顾临终病人积极态度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55,整体照顾意识(以家庭为中心)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30个因子Cronbach′s α系数为0.787~0.810。
1.3 调查方法
由3位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16份,其中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31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8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n=310)
2.2 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调查(见表2~表4)
2.3 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差异(见表5)
2.4 不同年级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差异(见表6)
表2 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
表3 本科护生照顾临终病人积极态度条目得分
表4 本科护生整体照顾意识(以家庭为中心)条目得分
表5 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差异
表6 不同年级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差异 分
3 讨论
3.1 FATCOD量表信度分析
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内部一致性系数,用来测量同一概念的多个计量指标的一致性程度,通常采用Cronbach′s α系数作为信度系数,Cronbach′s α系数>0.8表示内部一致性极好, Cronbach′s α系数为0.6~0.8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好,Cronbach′s α系数<0.6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差[10]。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对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FATCOD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照顾临终病人积极态度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及整体照顾意识(以家庭为中心)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均>0.7,即总量表及2个维度均有较好信度,说明FATCOD量表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同质性。
3.2 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310名护生中,58.7%参与过临终关怀课程或培训,19.0%有临终关怀经历, 83.2%有亲人及朋友过世经历, 38.7%有探视临终病人经历,表明大部分护生虽学习过临终关怀知识,但临终病人照护实践经历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机会相对欠缺。
表2结果显示:护生照顾临终病人积极态度维度得分为(55.87±6.80)分,整体照顾意识(以家庭为中心)维度得分为(50.28±5.62)分,与国内同类研究得分相近[4]。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护生临终关怀态度总得分为(106.15±9.78)分,与王丽萍[9]研究结果相比较高,但与美国、瑞士、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相比较低[9],提示我国护生临终关怀积极程度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教育者需进一步加强护生照顾临终病人教育,提高护生临终关怀意识。
表3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照顾临终病人积极态度条目中,条目1“为临终病人提供护理是值得学习的一种经历”得分最高,为(4.32±0.61)分,说明护生对学习临终关怀支持程度较高;条目26“当我发现临终病人在哭泣时会觉得不舒服”得分最低,为(2.40±0.86)分,说明护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容易受病人情绪影响,与孟召霞[6]研究结论“照顾临终病人的经历也会使自己感到沮丧”一致;条目11“当病人问我‘护士,我是不是要死了’的时候我觉得最好换个轻松的话题”得分较低,说明护生普遍缺乏临终关怀的教育培训及临床经验,在面对临终病人讨论死亡话题时,不能很好地掌握临终关怀技能与临终病人沟通,护生缺乏进行死亡教育的自信,多采取逃避方式应对。
表4结果显示:本科护生整体照顾意识(以家庭为中心)条目中,条目18“家属应当帮助临终病人顺利度过最后的时光”得分最高(4.19分±0.68分),表明护生认为家属陪伴在临终病人照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条目25“用止痛药物成瘾,不应该是临终病人的顾虑”得分最低(3.26分±1.04分),与刘丹丹[11]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大部分护生对临终病人使用止痛药是否成瘾心存顾虑。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对止痛药成瘾概念普遍认识不足是影响医护人员有效实施止痛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12]。
3.3 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差异分析
表5结果显示: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与个人宗教信仰、年级、临终关怀课程学习或培训经历、亲人及朋友过世经历有关(P<0.05)。宗教信仰不同,死亡价值观念不同,可能是由于某些宗教提倡互助友爱,信徒对死亡采取一种开放观点,在临终关怀态度上较为乐观[4,9],部分护生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对死亡存在忌讳态度,其在临终关怀方面态度保守。接受过临终关怀课程学习或培训的护生临终关怀态度较积极,可能是由于该类护生累积了一定的临终关怀专业知识、技能,自我效能感提高[13],面对死亡时能以积极态度应对。
不同年级护生临终关怀态度不同,且进一步对各年级间护生临终关怀态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学二年级护生与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均存在差异(P<0.05),可能与护生接触临终关怀知识的时间相关。被调查院校中大部分院校于护生大学三年级时开设临终关怀相关课程,且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期,对临终关怀有一定接触和再了解,其态度与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相比较为积极。对护理本科生进行临终关怀教育,既有助于护生克服对死亡的负性情绪,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也有助于护生将工作志向转变至养老机构,满足老龄化社会的服务需求[14]。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对临终关怀内容关注较少、课程开展较晚,护生最早接触临终关怀是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尸体护理章节,其对临终病人的人文关怀教育也仅在老年护理学中涉及,课时较短,知识层次较浅表,无法满足当前临终关怀的实际需求,建议医学院校增加相关课程设置及临终关怀教育实践探索,或借助专家讲座、大众传媒、社会团体相关活动向护生传播死亡及临终关怀知识,消除学生对死亡的恐怖印象,使护生认识到死亡是生命自然运转的过程,濒死是人类成长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提供的特殊护理服务[15-17]。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大部分本科护生在校期间接触过临终关怀知识,但临终病人照护实践经历缺乏,临终关怀意识和知识仍需加强。本科护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受个人宗教信仰、年级、临终关怀课程学习或培训经历、亲人及朋友过世经历影响。应加大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教育力度,引导护生树立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并为其提供临终关怀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