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延伸护理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11-19孟海艳刘鸽李春天
孟海艳,刘鸽,李春天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延伸护理服务使优质护理服务不再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而是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和康复中[1-2]。自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延伸护理服务以来,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高,且患者护理配合度较高。本研究就个性化延伸护理对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分组情况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64例,先心病13例、冠心病12例、瓣膜病11例、心脏肿瘤21例、创伤性大血管病7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62~83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2)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3)知情且同意配合本研究进行随访调研工作的患者;(4)能正确使用通讯设备;(5)语言沟通正常。
1.1.3 排除标准
(1)药物禁忌;(2)肿瘤患者,预期生命<6个月;(3)拟怀孕、怀孕或哺乳期的女性;(4)意识障碍;(5)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内容:门诊随访,术后1、3、6个月时来院复诊[3],有病情变化随时就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继续给予个性化延伸护理干预。内容:(1)每个病种的个案管理师充分考虑患者个性化需求,提供符合要求延伸护理服务项目;(2)成立随访小组。由高年资医师、护士组成。全体成员经过专项培训,并制定专病随访计划、评定方法及调查问卷[4];(3)定期回访,制定延续护理评价表[5],对患者心率、血压、饮食、药物服用、不良反应、睡眠等情况进行指导和填写[6];(4)建立病情追踪卡,通过电话和微信群了解患者在康复阶段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指导[7];(5)出院后一个月周复查1次,第二个月复查2次,第三个月开始月复查1次,平稳后每3个月复查1次。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半年后回院复诊,发放生存质量表,当场填写并收回。
1.3 评价方法
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的形式了解患者出院半年自我护理配合能力、生存质量、满意度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配合度良好93.75%;对照组患者配合度良好8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配合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74.8±18 85.2±11对照组 32 73.3±17 78.4±13 t 0.3427 2.2588 P 0.7330 0.0274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情况(±s)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咨询服务 服务技能观察组 32 92.2±6.8 88.3±11.0 88.4±11.0对照组 32 84.3±11.0 80.6±8.0 68.6±8.0 t 3.4557 3.2024 8.2348 P 0.0010 0.0022 0.0000
3 讨论
延伸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和理念,突破传统护理模式[8],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护理,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出现的各种问题,缩短疾病康复周期,有效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配合度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4.38%,观察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WHOQOL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给予延伸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有利促进患者康复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10]。